读书深浅两相宜

首先,要说一说为何会读这本书。这是一个值得一说的问题吗?当然。要知道,现在中国每年出版的书数以万计,近几年我最高的读书记录也就是一年一百多本。故而,相对书来讲,时间永远都是稀缺资源。如何分配宝贵的时间资源,当然是值得深思的议题。会选这本书来读,是因为书的议题,历史和武侠,恰恰是我颇感兴趣的两个领域。市上书堆成山,能有兴趣读的是少数,有兴趣读、读完又感觉没浪费时间的,则是少之又少。《史不语》这本书是少之又少的其一。

能成为少之又少的其中之一,自然是因为其质量上乘。先说历史这块。其实,全书都可以看作张明扬的读书笔记,读完某一本或某几本之后,将自己的读书所得所见所解阐述出来,就集成了这本书。读史札记,自古以来沿袭成风。王夫之《读通鉴论》、赵翼《廿二史札记》等等是出彩的代表。张明扬此书中18篇有关历史的文章中,涵盖了古代史、近代史、中国史、世界史,算得上眼界宽广了。由于历史这样的学问看起来门槛较低,不像数学、物理这样的学问一样高下立判、水货一眼看穿,故而,历史话题的讨论可谓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待历史话题保持敬意、不信口胡喷、能做到有理有据已经是少数派了。如果能在史料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的见解启发,则称得上佼佼者。《史不语》中一些观点,可以证明张明扬已经达到了这个层次。

比如对蜀汉政权败亡命运的必然性分析,可以说是跳出三国看三国的典范。对于我这样只看过《三国演义》却连《三国志》都没翻过的人来说,作者点出的蜀汉的几点先天不足及后天失策,颇有新意。再比如对于皇储与皇帝关系的分析,虽然有些点我之前也想到过,但作者总结得更为系统。比如对滑铁卢之战的分析,作者一步步瞻前顾后将此战的具体意义放到整个历史脉络中去分析,让我重新审视此战在拿破仑生涯中的地位。比如欧洲人对美洲的入侵,枪炮、病菌和钢铁使得美洲人大面积灭亡,欧洲人大批量移民,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天花、带走了土豆,这些史料我都知道,但就是没想到这在上帝视角下是腾笼换鸟的现象。

再说武侠部分,香港的金庸、梁羽生,台湾的古龙、卧龙生、柳残阳、李凉等等,我在中学时代都看过,但就是没看过这本书里特意写到的上官鼎。但我也没多大兴趣去看了,的确,如作者所说,武侠的黄金时代过去了。但作者对金、古、梁三家的创作速度数据的比较,还是很有意思。古龙最快为了赚稿费、梁羽生居中、金庸最慢质量也最高。但即使最慢的金庸,平均速度也差不多是一年一部。

不过,此书说到底也只是一本还不错的随笔而已,历史随笔承担不了传播深刻思想这样的任务,它的天生属性必然是浅显的,作者也就是个媒体人,深刻这样的标准是求全责备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基本上没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作者是对这块领域不感兴趣还是感兴趣但涉及到那样的议题很可能书出版不了故而放弃了。如果是后者,我很有兴趣看一看作者出版不了的那些文章。

总结一下,对于没太多时间的人或者不舍得花太多时间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帮你快速了解一些历史观点,走马观花也是审美;对于有时间或者肯花时间在相关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读书目录,按图索骥,去读本书文章里提到的那些书。忽然就想到了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么,这本书算得上深浅两相宜了。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zz/8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