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笔下人物的经典语录

“师傅!愿你一路平安!”

“立即撤军!”

——嬴政《寻秦记》

“爱你恨你,一生一世。”

——婠婠《大唐双龙传》

“我只相信过去的命运,至于未来,老子是相信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若不这么想,做人还有什么斗志和意义?”

——寇仲《大唐双龙传》

“要玩这生死之间的游戏吗?我石之轩比他们任何一个更出色当行。我曾企盼宗教能提供我在这困笼般的人生一个出口,最后发觉只是另一种自我麻醉的沉迷。众人皆醉我独醒是无比孤独的滋味,子陵明白吗?”

——邪王石之轩《大唐双龙传》

“妃暄不是要和你分出胜负,而是分出生死,你若狠不下杀妃暄的心,根本没当皇帝的资格!”

——师妃暄《大唐双龙传》

“我寇仲今天要立下称霸天下之志,建立起万世不灭的基业!”

——寇仲《大唐双龙传》

“在高手对垒里,生死胜败只是一线之间,精神和潜力均被提升至极限,生命臻至最浓烈的境界。”

“只有剑锋相对的时刻,生命才会显露她的真面目。”

——黄易

“没想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居然是为了我?”

——项少龙《寻秦记》

“剑道只能从磨练中成长,我到中原来是本着以武会友的精神,可是败于我剑下的人总是不肯心服,遂变成纠缠不清、不择手段的仇杀,但我跋锋寒又何惧之有呢?”

——跋锋寒《大唐双龙传》

记得有一天我问他:“人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

父亲眼神变得很幽暗,隔了好一会才道:“但愿我能知道,或者是为了剑和美女吧。”

剑是用来维持和平。

美女是要使生命升华。

——《大剑师传奇》

“生命本身自有一股令我们活下去的力量,使人类不为什么,或为了什么而活下去。生命的目的,或者正是要找寻生命的目的。”

——龙飞《龙神》

“如果妇人之仁代表的是善良和仁慈,那又有何不好?”

——徐子陵《大唐双龙传》

“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长安玉鹤庵·石之轩《大唐双龙传》

琴清道:“你这做父亲的真不知孩儿的想法,他嫌鹰字太过像禽兽,怕人笑他,自己改了个‘羽’字。”

项少龙剧震勒马停下,失声叫道:“什么?”

——项少龙《寻秦记》

当曾经风靡华人世界的大众文学——武侠小说,已经自巅峰时期的百花齐放,淡褪到逐渐地黯然无光;当各种强势传媒和流行文化占据市场,失去光环的武侠小说已沦为阅读领域的弱势族群。但仍有无数读者沈缅于武侠魅力独特的世界,并企盼它的盛世再度降临;更有许多作者燃烧其文采与热情,不断为武侠小说注入新血。黄易正是一个不断为武侠开拓新版图、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武侠创作者。

黄易,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一九八九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九零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从探讨武学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黄易便沉醉于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后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巧妙的将时代政治、阴阳学说及哲学融合在了一起,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巨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而《大唐双龙传》,藉由隋末乱世来探索天道无常、武道极致与生命真貌,不断地为武侠和他自身的创作版图开疆扩土!成为九零年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旗手!

在武侠小说低迷已久、武侠市场已大部分为电影、电视、漫画等声光及图像传媒所瓜分的趋势下,黄易的武侠小说为何能够博取读者青睐,在台、港创下数百万册的销售天量天更在现代年轻读者日趋薄弱的文字耐性下,连续写下三部超越两百万字的长篇钜构,而始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

正如黄易形容他最爱的两位武侠名家—金庸及司马翎的作品:“他们两人的文笔均臻达圆熟无暇的境界,魅力十足。金庸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现纸上;司马翎则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卓见哲理、俯拾即是……他们都各自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而黄易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与呈现,亦正符合、证明了这一点。

自“新派”武侠没落至今,有许多作者仍不断地努力着,希望能吸收外来技巧、创新格局,或是能更具现代感、更能成为世俗接受等方式,试图为武侠开荆辟路、再注新血。然而一则大势所趋,更刺激眩目的流行产物渐占上风;一则努力的成果不彰,成功者鲜矣。有者太强调文字技巧的创新,而与大众阅读习惯脱节;有者过于世俗化,或大量夹杂现代语,风味尽失,或过趋于俗,沦为插科打诨,低劣不堪。如何在创新、通俗,并保持原味、显现属于中国武侠独有的风格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当今武侠创作者面临的课题。

而黄易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颇具现代感的。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于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而作为大师的他更将生死上升到“道”的高度,将正义与邪恶完美融入到他的哲学理论当中,用极具哲学韵味的语言和万物归一的思想,阐述着他对于世界万物的看法。而真正赋予这些小说灵魂的,却是最中国的哲学与传统文化。他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他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

对于书中包罗万象的内容,谦称自己只是勤于翻书的黄易,透过访问,我们可以认识他对武侠的创新理念,以及武侠小说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或者可以说,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说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驰想生命的奥秘,与中国各类古科学结合后,创造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在那处,我们可以驰骋于中国优美深博的文化里,纵横于术数丹学、仙道之说、经脉理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宗教哲理,任由想象力作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深思,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后,营造出武侠小说那种独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任何其他文学体材得到的境界。”这正是显现他对武侠创作所持的态度。

纵观黄易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不断地在挖掘武侠文学埋藏的可能性。对于武侠的基本元素--武艺的追求上,他将其提升至“道”的地位,大大拓展了武学的可能性。而这种力量的取得,则必须经由武道追求的过程,不但要对抗敌人,更要击败自己、不断地试炼自己的最大极限,进而以武道进窥至道!黄易认为:“任何技艺事物都可升华至道的境界,包括‘解牛’的庖丁在内,正是技进乎道。所谓“物物一太极”,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等待挖掘。”武道对他来说,是“人类超越自己幻想中的一种可能性,具有永恒动人之美,若止于技艺,只属于下层而已”。

在小说中,对于武道原理的探索与突破,尤胜于华丽玄奇的招式和技巧。他更将“无招胜有招”的概念,以另一种形式具现;超越利器、功法的气势与精神力,可以穿透空间直探敌人心灵,乱其心神,摧其意志,更凌驾于所有血肉交锋之上。黄易赋予无形的精神气势具体的力量,相对于重物质轻精神的当今之世,无疑是深刻的针砭与反讽。

生命的采炽与真貌,也是他小说中最常探究、并且著力最深的主题。黄易在人物刻画上,可谓极具火候,不论一出场便是大侠,或是从小瘪三努力往上爬;不管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姿采,也都面临着同一张由命运编织而成的巨网,每个人都亟思冲破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生命。

究竟在人世的波涛和命运的摆弄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是什么?这想必是任谁都无法有明确解答的难题。但是黄易认为透过武侠小说,能够让生命炽烈发亮,让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纷扰牵绊和未知的宿命中净化出来。“在高手对垒里,生死胜败只是一线之别,精神和潜力均被提升至极限,生命臻至最浓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过中国的武侠小说才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意境。”“只有当剑锋相对的时刻,生命才会显露她的真面目。”而透过黄易的文字,你也许可以发现-原来生命也有这种可能性!

“历史”常是使许多武侠小说更生动精彩的背景要素,在黄易的作品中,读者往往惊叹于他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用他能够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于虚幻与现实,过去与未来!

也许有人认为武侠的盛世已过,风光难再!但也有人不断地为武侠辛勤耕耘、开疆辟地!无论如何,要再创武侠小说的另一次高峰并非一朝一夕或少数人的努力所能达成。除了创作者需要更飞驰的想象力、更广博的观点和更突破的艺术表现,重要的还需要读者们的支持,使武侠有生存的市场及延续的机会。

对于好的武侠小说的条件和未来前景的看法如何?黄易如此回答着:“我想我还不够资格去订下好的武侠小说应具备什么条件。凡是能令我废寝忘食地读下去的武侠小说,便是我认为好的武侠小说。而引人入胜的方法,更是数之难尽,只待有心人去挖掘。从这个角度去看,武侠小说该是有无限前景的。”

黄易正是努力提供武侠小说无限可能性与生机的作者,而他的读者同样也占了一半的功劳。正如黄易笔下的大侠浪翻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也唯有对武侠用情至深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侠人。愿以这句名言,作为黄易和他读者的注脚。

推荐阅读:

古龙的哲理名句这么多,最有价值的是这一段

古龙先生最喜欢的三个大侠

谁说古龙不会写纯真爱情?

金庸与古龙的珍贵合影

金庸笔下十大武功高手排行

《加勒比海盗》最经典的8句台词

罗素百年前的文章,对比中国人与欧美人的不同,现在读仍不过时

盘点:部经典武侠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20条精彩语录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zz/9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