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良箴文字:良箴、佐尔巴
11月1日,第七届重庆青年电影展正式落下帷幕,经过以谢飞导演为主席,包括陈德森、阿尼秋吉、李霄峰、张翀、杨子姗在内的终审评委的辛苦工作,最终有15部影片(长片3部,短片12部)从入围的21部竞赛影片中脱颖而出,斩获殊荣。
就在陈德森导演为影展做评审工作之前,拍电影网Pmovie有幸与他进行了一次诚恳的线上对谈。
作为本届青年电影展的终审评委,在回答关于如何选择好作品的时候,陈德森强调,一个好的故事,无论是长片还是短片,首先需要抓住观众的眼球,还要用电影语言去讲故事,也就是所谓的要有电影感。“你的作品不一定要有什么大主题、大道理,但一定要让观众跟着你的事件,或者你的人物走,引人入胜,就是要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同时,他提到普遍存在于年轻创作者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贪多、想表达的也多,以至于在有限的体量里,神散形散。另外,他还建议,要对只拍过一部作品的新导演与拍过两三部作品的新导演做区别,需要针对前者设立一个鼓励新人的奖,这样会吸引更多有才华的新导演勇敢来参加。
在对谈中,陈导提到他是个特别“慢”的导演,当一起入行的同辈们都开始做导演或制片人的时候,他却还在片场各个主要的创作岗位中“体验”,做编剧、做演员、做制片、做统筹……因此被冠名为“末代最后副导演”(“末代”特指年尾)。但正因为这种片场的摸爬滚打,让他更清楚片场中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状态,更好地调动和把控整个团队。
陈德森的“慢”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笃定。并不多产的他陆续拿出了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作品——童话奇幻色彩的《童梦奇缘》、坚守十年的武侠巨制《十月围城》、现代动作电影《特务迷城》《紫雨风暴》《一个人的武林》、性喜剧《晚9朝5》,以及今年最新的改编自热门游戏的《征途》等。
《十月围城》
在众多的题材中,动作片一直是陈德森导演的钟爱,他认为中国动作片、武侠片是作为本土强类型输出到世界各地,被广泛接受的。那如何做好一部动作片,重要的是看人物是否立得住,“如果提起《十月围城》动作你可能记不住,但你可能记得甄子丹、谢霆锋等所饰演的角色。提起《英雄本色》,你会记得周润发和张国荣他们的兄弟情谊,而不是具体的某个的动作场面。”
故事要激发观众想看的“欲望”
拍电影网Pmovie:作为此次影展竞赛单元终审评委,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会从什么角度切入评审?
陈德森:这也是我经常讲的,创作者有一种是电影娱乐工作者,另外一种是电影艺术工作者,这两者其实没有冲突和矛盾的。根本问题是不管属于哪一类型的,首先你要抓住我的眼球。你的作品不一定要有什么大主题、大道理,但一定要让观众跟着你的事件,或者你的人物走,所谓引人入胜,能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
然而现在有很多问题都跑偏了,很多年轻创作者,想法很多、想要表达的也多,结果就是把重点给旁落了。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这届影展作品中,对新导演来讲,讲很多,可能就意味着跟你最初想要讲的那个东西就偏离了。当然也有拍得很精准的,不过他们即便是拍过一两个作品也还算是新人。虽然这是个基本问题,但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陈德森工作照
拍电影网Pmovie:刚才我们提了观念的问题,那从拍摄技法上或讲故事层面,您怎么看此次影展这一批新导演的作品?
陈德森: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拍过两三部作品和拍过一部的新导演是不太好比较的。我们终审评委们都探讨过这个议题,是不是需要设立一个特别的奖给只拍过一部作品的新导演,一堆新人班底拍的很难跟已经拍过三次的班底比,所以我感觉这个界定还是要拿出来的,影展要长远走,那就得考虑要给一个鼓励新人的奖,不然很多创作者在没有拍过两三次就不敢来了,那很难比得过,除非是非常有自信觉得第一次就很厉害的。
拍电影网Pmovie:其实这次入围又有长片,又有短片,短片和长片评审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或者是有什么样的异同。咱们这次的青年导演们有没有抓到这个重点呢?
陈德森:其实两者都是用电影语言去呈现你要讲的东西,所以首先不管长短。有很多的作品,只是把故事讲出来了,却没有电影感。我们不是话剧,我们需要看到一些从电影语言出发,不需要靠讲出来的,而是用电影感给你拍出来的。
另外呢,两者最大的分别,短片可能十几分钟,你没有铺垫,因为不够时间铺垫,短片你一来就要抓住我,很快地表达出来给我看。如果在开头两三分钟内,你讲清楚了你要说的,那观众会有探究的欲望。长片就可以有铺垫,带观众慢慢入戏。但同理,如果你头十分钟播完了,我还不知道片子在说什么的时候,我就不想看了。
现在这个时代更夸张,人们可以通过玩手机、看视频等娱乐消遣。还有年轻人跟我讲,导演,现在是抖音年代,你十秒钟抓不住眼球,我就干别的事了。十秒啊!当然,我们拍电影不只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也有中年人,也有知识分子,也有很多类型的。我想强调的是,当观众花七八十块票钱进入影院,电影是要做到引人入胜的。
《一个人的武林》工作照
拍电影网Pmovie:您看过的片子很多、故事也很多,普通的故事现在还能不能吸引到您?您觉得年轻创作者,应该选择创新还是先比较规范、规矩地创作,您觉得是哪个更重要?尤其对于刚开始做电影的创作者。
陈德森:对于我来讲通常是旧瓶新酒。能够创作创新的、前人没拍过的就是《阿凡达》这种。比如说上太空,一九四几年的电影就有上太空了,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拍的。我看中的是你的内容、讲故事的方式,如果同样一件事情拍七遍,那你有没有新的角度去讲。
我举个例子,为什么周星弛的《大话西游》这种超搞笑的喜剧,会成为经典呢?大家知道的孙悟空都是顽皮、不听话、反叛、搞破坏的,但没有人想过他是一个很情深的孙悟空,你知道吗?《西游记》拍了那么多版本,是旧瓶,那周星驰另辟蹊径,装了新酒进去。所以不要怕重复,旧瓶新酒,很新这个酒,就抓住你眼球了。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
从片场助理到编剧、导演
拍电影网Pmovie:您是从邵氏片场摸爬滚打长大的,都具体做过哪些片场其他工作?这个过程对您后来做导演有哪些帮助?
陈德森:其实我刚入行的时候,有一群年轻人一起,大家就经常在下班后聚在某个咖啡厅,喝喝咖啡聊聊天,互相聊彼此所在的公司怎样、老板怎样的、项目怎样的。后来我们这群人中,很多人很快就成了导演或者是重量级制片、策划等,其实年龄也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但是我还在那边转来转去,做统筹、做过制片、做副导演,后来又开始写剧本,也拍拍电影做做演员什么的,就搞来搞去,有些人给我挂了个外号,说我是“末代最后副导演”,“我们都当导演了,你还在那边混。”
不过我觉得无所谓,我希望从每一个重要的创作岗位上都经历过,因为我不是读很多书的人,我的文学修养也是一般,甚至没有读过大学,初五毕业就跑社会了,我是社会大学毕业的,我的东西是接地气跟人气的,对现实有点关联的。后来因为我做过统筹,会知道老板、制片的想法;我做过制片,就会明白监制的想法;我做编剧就知道导演的想法,做导演就知道演员的反馈。
所以做导演,一定要“疯”,你要拍,还有几百人跟着你,那你要有从他们岗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他们为什么要跟着你疯。当然首先你的剧本要很好,那他们会感觉这个事情我们疯起来可能有收获。就像《十月围城》那个时候在那儿一大堆人不眠不休的像疯子一样跟着你,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也知道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大概的状态,当然你说特别技术的,摄影、灯光我不太懂,但基本上我都要了解。
《十月围城》工作照
在主要创作岗位里面摸爬滚打过来,那我就知道将来要做一个怎样的导演。其实基础的东西三个月在片场你就学会了,只要不镜头反掉,看左的看左,看右的看右,宽的松的,有个剧本,有个好的摄影师你就可以拍了。可是你要控制几百人,让大家同一条心去做一件事情,那是很大的挑战。面对困难,你要当好一个心理医生,一个心理方面强大的导演,才能拍出好作品,这是我一直在学的东西。
所以我是我们这群人中最慢一个做导演的,不过现在到这个我们这个年龄层,只有两三个人在这个行业里面了,其他人都消失了,有些人去做老师,有些人开计程车了,都没了。慢不要紧,重要的是坚持和笃定。
拍电影网Pmovie:那您是说导演要当自己的心理医生吗?
陈德森:对。所以当扛不了的时候就出状况了,我以前有过抑郁症,就是压力太大了,为什么?那时候,原来生命中只有电影,当我把别人都照顾好了的时候,我却搞不定自己了。现在不一样了,我的生命中不再只有电影,我有慈善,有去看世界的想法,有帮助很多弱势群体,我的视野就比较宽一点。
不然我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就搅在一起,早上起来电影,回到公司电影,中午吃饭电影,交流的都是电影人,下午开会也是编剧,也是电影,好了,欢乐时光也是跟电影人一起,吃完饭去唱歌也是跟电影人唱歌。现在我不是这样的状态了。
灵感不常有,你要不断积累好素材
拍电影网Pmovie:通常什么样的故事或者剧本会打动您?
陈德森:很多人拍片前会去看特别好的电影,借鉴和被影响一下;有些人的源泉是来自于社会中的实事,但可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真人真事拍出来。我也看好电影,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