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侠
江
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当我读完古龙的几本武侠小说时,留在记忆里的江湖已经发生变化与褪色。那曾是烙印着浓厚金庸色彩的江湖,是乔峰在雁门关外悲壮自杀,是郭靖在襄阳城的坚守与殉国,是陈家洛殷盼落空而失望的眼神,更是袁承志的无限感慨。
金庸笔下的武侠,承担了太多“国恨家仇”与“民族大义”。似乎这种重任,不应由武侠或江湖人来承担。武侠浪迹于江湖,而江湖的本质就是快意恩仇。江湖就是远离朝廷与统治阶层的底层民间,这是侠客与草莽英雄们的活动范围,应当是反传统的。远离庙堂之上的侠客,多是性情中人。他们不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而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三杯吐然诺,千里不留行。”每个人对江湖的理解不同,古龙笔下的江湖,豪气与洒脱不已。正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剑客阿飞与李寻欢初识,在桃林亭中痛饮酒,高歌舞剑,桃花飘落的场景,窥斑见豹。
原文如下:
《多情剑客无情剑》摘录
_阿飞:“壶中有酒。”
李寻欢:“酒后高歌磨剑。”
阿飞:“好,人生有梦。”
李寻欢:“梦中快意恩仇。”
阿飞:“大哥,名利呢?”
李寻欢:“哈哈哈,名利脚下踩。”
阿飞:“情义?”
李:“情义两肩挑。”
这是何等潇洒与酣畅,岂不快哉!
___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不可否认,中国儒家的传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思想。儒家的思想对金庸的小说有深刻影响。实际上,这是一种最高追求,即使君王大夫也很难做到。理想中的追求倾羡于此,也仅止步于此了。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够与时势而抗衡的能力或是想法。即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乔峰、郭靖、袁承志、陈家洛等等,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太沉重…顺遂与名望往往是给世人看的,悲楚都是留给自己的。如果侠客是背负着辛酸与痛苦的重担,凭何致仕而流荡于草莽之中呢。古龙的“江湖观”则更适用于普通人,珍视人间的温情。江湖人士不应定位过高,比如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充满人性的弱点。其笔下的人物则洒脱,不需要对江山国家负责,不需要背负道义,我就是我。想干什么干什么,与他人何干?古龙书中的武功,没那么多必然的高下与刻意的排名,更多的代表着人性本身的力量。他的江湖,是十足的江湖。武侠及江湖人物有了烟火味与生活气。他们会有脾气、自私、陋习癖好(如好酒色等)。陆小凤是,楚留香是,李寻欢更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方式也很务实,当捕快、镖师、赏金猎人、开客栈、做堂主,并乐此不疲。江湖本身就是风险重重,今朝把酒言欢,可能明日就倒在血泊之中。江湖中多是性情中人,率性而为,正是因为江湖的不确定性。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所以,再把家国道义再放在武侠的肩上,实在不忍。在《书剑恩仇录》中,我不忍看到陈家洛为了讨好乾隆,以“光复汉人,江山为重”为由,将爱慕的香香公主送给了觊觎已久的乾隆。江湖已是冷酷,何以“重担”羁绊其中呢。江湖中人应有更好的方式生活,有爱追求,有仇报仇。飘荡江湖箫与剑,几曾青眼功名。人间合一笑,酒里度生平。
___二、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____武侠小说,底色应当是江湖气。按照香港文家评论家杨照的理解,江湖或武林是在中国主流大传统经历挫折崩溃之后,形成一个底层、另类、反传统的中国。科举瓦解了、朝廷瓦解了、乡约宗祠瓦解了,甚至连官家权威也瓦解了。在众多支柱轰塌下,留出的灰色空间。但江湖并非是无序状态,仍有广泛被遵守的“秩序”。江湖秩序与正统秩序有所区别,例如义大于忠孝。侠客,应当是“江湖秩序”的维护者,而非向往正统社会或恢复封建体制的人。因此,政治与霸业,不应过分染指于江湖成为武侠小说的背景或者主要脉络。金庸的江湖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权力、财富、地位、名望、王朝兴衰、民族危亡。这些内容增加了小说的精彩程度,但已经超出江湖,这是整个历史文明的进程。当武侠小说有了历史的厚重,则江湖人士有了历史的责任,于是江湖气就淡了、散了。这就成了历史小说或是另一本《水浒传》了。古龙笔下的江湖更纯粹,带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有性欲、信仰、友情、人性救赎及自我突破。他的江湖没有明显的时代,只是隐约模糊的时间,是一方世界或者一域山林。在《欢乐英雄》中,则是一家客栈。这里的江湖不再以家国情怀,而是以快意恩仇为主题,侧重反映江湖人个体在脱离封建体制下的异化状态。只有刀光剑影、纵酒高歌、快意恩仇、美人宝藏、秘籍魔道,以及不为人知的陈年旧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脱离了情怀与责任,古龙笔下的江湖人物彻底解放了。他们没有复杂的身世,甚至可以没有身世,独来独往。于是,探花李寻欢可以厌倦功名,弃官归隐;神剑山庄的谢晓峰可以抛弃地位,匿于妓院;盗帅楚留香可潇洒地“友也女人,敌也女人”。当然,金庸与古龙的价值观,各有千秋,个人价值的追求不一定超越家国情怀,唯君自取。
如果真的国难当头,郭大侠依然会登上襄阳城楼而死守。但在平行江湖世界中,沈浪、铁中棠、楚留香、陆小凤不会站在襄阳城楼。他们依旧是了不起的侠客,这是对自由意志、选择自由的赞颂。他们拔剑捍卫的是自己内心的自由“襄阳城”,他们依旧为时代的弱者发声,没有任何不同。傅红雪拒绝成为公子羽是如此,楚留香坚持手上不沾人命是如此,李寻欢当年离开中原亦是如此。这才是江湖中人应有的自由姿态。是非成败转头空,江湖一片荒芜,没有温暖与柔情,皇图霸业更是不可求。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___三、白发迷途人、生死两茫茫
___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金庸的文笔可推敲细读,精彩纷呈。而古龙恰好站在了对立面。木心说过“偏偏是你的薄情,使我回味无尽”。这句话送给古龙不为过,他何尝不是一个残酷又很酷的人呢。古龙笔下的武侠,都有酷的性格,他们的绝技往往能反映出性格特质。出招不拖沓、不累赘,更不显得突兀。如西门吹雪,一剑封喉;陆小凤,灵犀一指等。其决斗场面往往一招分胜负,这是与金庸所营造的详实的武打场面不同的。如在《孔雀翎》里,最后的决战,没有刀光剑影,鲜血直飞酣战三百回合,就三段文字:
《孔雀翎》摘录
_剑尖距离高立的咽喉还有三寸。
他没有动。
他的枪已刺入了麻锋的下腹。
动作有多快?快到连招式都被省略掉了,简洁的准确。江湖有离别,也有儿女情长,但古龙的笔触留下的更多是残忍与悲歌。比如,在《离别钩》中,风尘女子思思喜欢上了侯爷犹青麟,当她诉以爱慕后,犹青麟告诉了她一个秘密,思思内心以为他会永远在一起时,才会告诉秘密,但文字峰回路转了。
原文如下:
《离别钩》摘录
_思思没有再追究下去,因为她更放心了。
一个男人只有在自己最喜爱最信任的女人面前,才会说这种秘密。
她决心替他保守这个秘密,因为她喜欢这个有时温柔如水、有时冷淡如冰、有时又会变得热烈如火的男人。
她相信自己可以管得住他的。
可惜她错了。
她虽然了解男人,这个男人却是任何人也没法了解。
也许连他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车马仍在继续前行,车上却已经只剩下狄青麟一个人。
思思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思思错了。
因为她不知道狄青麟永远不会相信任何一个还
能呼吸着的人。
她也不知道狄青麟唯一真正喜爱的人只有他自己。
以上,何其冷酷。这把刀刺得深入骨髓。又如,在《孔雀翎》的故事中,古龙的笔尖更寒冷了,他给了一个决绝的结尾。这只是他的江湖一个侧面。反派人物麻锋挟持了主人公高立的妻子,并扬言杀高立。高立担心不能取胜,唯一的希望是去孔雀山庄找少庄主秋凤梧借孔雀翎。孔雀翎是天下第一的暗器。秋凤梧同意了,把那件锁在山庄深处、日夜有人看管的孔雀翎借给了他。回去以后,信心十足的高立,出手第一枪就杀了麻锋。真正的故事,到这里才开始。战胜对手,高立才发现:还没使用过的孔雀翎,竟然在路上丢了。万般痛苦之后,他选择回去面对少庄主秋凤梧。听了此事后,秋凤梧领他逐个见了自己的妻儿老小。然后,秋凤梧告诉高立:真的孔雀翎,早在他父亲时代就丢了,秋凤梧借给高立的是一个空盒子,是因为秋凤梧知道高立用不到孔雀翎。高立也明白:知道了这个秘密,自己就不能再活着。最终,高立选择自杀,死得很平静。但是他的妻子双双呢,仍在未知中无限等待,生死两茫茫,白发迷途人。古龙对待江湖上的爱情,一向是冷酷和肆虐的心态。他刻意把乱世中幸存的爱情在读者面前撕碎了。例如,林诗音与李寻欢这一对情侣。他让这份情感在存续得每一分都虐心,走得步步惊心,带着我们压抑着看着感受着。他们不好过,我们也不舒服。
在林诗音离开前的一段对话—对话如下:
《小李飞刀》摘录
_林诗音:“这么多年来,你为他生,为他死,甚至还把你的挚爱让给她。还有仙儿她…”
李寻欢:“仙儿她不能和你比。”
林诗音:“你错了,是我不能和她比。她是你的妻子,我和龙啸云拜过堂。她是这世上唯一有资格和你在一块的人。”
李寻欢:“你难道忍心离开我?”
林诗音:“我必须离开你。我走了。”
李寻欢:“诗音,再留一晚,明天再走。”
林诗音:“既然要走,何必强留?”
李寻欢本是个放荡不羁的人,古龙偏要给他注入魏晋风骨的气息。他与林诗音的这份感情太压抑了。两人都心知肚明,却只口不提,十年皆是如此。悲欢离合,连同着漫长的痛苦,满肚子的委屈情结,一并烟消云散。不思量,自难忘。诚如余光中在《欢呼哈雷》中写道“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江湖已多坎坷,又何必让江湖人士再担负起“国恨家仇”的双重压力呢。所以,请原谅他们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吧。
___四、众里寻他千百度,古龙自在灯火阑珊处
___论格局,古龙小说没有金庸的大,即使是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等也很难上升到国家这种层面。但书中已经流露出萌芽状态的法律理念。
如楚留香,他不杀人,因为他相信只有法律才有权断人生死。一个人犯了错误,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判定有罪才可以对他的惩罚。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启蒙意识。楚留香的这种观念,如同是西方的超人、蝙蝠侠才应有的观念。如果从另类的角度来看古龙的小说,其自由精神是符合律师的职业的。律师职业道德中为委托人“保密”义务,更倾向于古龙的小说理念。这些“秘密”中,也许存在一般违法内容,但律师没有揭发的义务,江湖人士不担负“国家道义”,不能为了“重担”牺牲个案,维护当事人的权益优先于法律的适用。所以,面对公检法时、律师何尝不是一个古龙式的武侠呢。古龙、金庸两位大师对江湖的理解不同,这是百家争鸣的结果,才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江湖,来寄托自己的梦想与愿景。重读金庸和古龙的小说,都是对他们进行怀念。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完成于年,至今已过了近50年了,而古龙的代表作完成至今也接近40年有余了。在几十年以后,我们评论他们的作品,实质上是对他们的最诚挚的致敬。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全部都背负着国恨家仇,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就是一种洒脱的体现。我只是拿金庸主要作品和以古龙的主要作品来对比较的话,希望江湖更纯粹、更快意恩仇。毫无疑问,金庸小说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是远远高于古龙的。以至于我对江湖世界的认识也是由金庸构建的。无论是《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等,我都看了多遍并一度沉迷其中。当读到古龙的小说时,有种挣脱枷锁的感觉。他缔造了一个真实且残酷江湖让我置身其中。江湖之中,身不由己。唯有快意恩仇才方休。人的价值观会随着年龄变化,也许多年以后,我会选择金庸的江湖。
但是此刻,我只想给古龙喝声彩。以上是我浅薄的看法。
__作者简介
___推荐阅读
__防疫期间,邮寄法律文书的标准动作
_野味肺炎里的乡村新年
_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