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将磨洗认前朝原始创意的循环使用

这次我们来分享部分李亮老师的课堂教案:

自将磨洗认前朝

——原始创意的循环使用

导师:李亮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做个小调查:

你是否在16岁之前,就开始“创作”了?

写的是什么题材?

写了多少字?

稿子还留着吗?

觉得自己写的怎么样?

OK,先说一个结论:请保存好那时候的稿子,它们也许很值钱!

关于“原点故事”的再创作。

所谓的“原点故事”,就是我们在创作之初最开始的一个创意,这个创意给我们非常强烈的冲击,逼迫我们在文笔有限、时间有限、机会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把它写了出来。但问题时,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所以一般情况下,其实多数时候,都写得不是多么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可以对它进二度创作、三度创作、甚至多次创作。

往小了说,就是一个故事的一稿、二稿、三稿。

往大了说,则可以是一个人在创作几年、几十年后,得以源源不断地寻找初心,重拾灵感。

为了让大家更明白一点,我之前给大家布置了三部温瑞安小说的阅读,分别是:

《四大名捕震关东:追杀》

《结局》

《杀人者唐斩》

相信大家通过预习,已经发现了其中的那个一以贯之的“原点故事”:两人相斗,一人提前到决斗现场考察,诸般准备,最后上树藏身时,却发现自己其实是迟到的一人,惨遭真正的早到者一刀(剑)反杀。

只不过,这个关于“上树”的原点故事,在三部不同的作品中,地位不同,比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

一个点子,可以被发酵、提升为一部出色的作品。

而一部好的作品,我们以此逆推的话,其实也许会发现一颗平凡甚至丑陋的种子。

写出一部好作品——伟大的作品——也许没有那么神奇,我们只是要小心地浇灌那颗种子,锤打那个灵感,反复地雕琢它、打磨它、涂抹它。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我们在创作时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小技巧,和一些雕琢方向。

首先,这个点子需要变得更纯粹、更独特。

化繁为简,这是我们在做创意时,必须要做的事。一个点子,在刚产生的时候,往往是混沌的,有许多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在包裹着它、干扰着它。最完美的东西,一定是最简洁的,我们要想办法雕琢剔除,把冗余的东西剥离;锤打锻造,把多余的杂质去掉。

“上树”这个故事,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震骇。

在一个人经过重重准备,最自信,最安心的时候,他跃起,看见树叶间露出的一张笑脸,在这一瞬间,他所有的准备都失去意义,所有的细心、计谋、沉稳都变成了笑话,那是实力的绝对碾压,命运的无情捉弄,在被杀死之前,他的人生观已经被先一步摧毁。

而在《追杀》中,给我们的感觉却只是意外。

为什么呢?

因为“树上”的冷血在那之前,已经被吹得很厉害了,而“上树”的田九如,却不过是十三恶人的第一个……稍有阅读经验,谁都知道肯定是最弱的炮灰。

而且,他们在骤然遭遇之后,居然还在树上说话,拖拖拉拉,一点都不酷了。

所以,这些杂质,统统都要被去掉!

我们必须反复锤打自己的灵感,打造出它最独特的地方来。

从《追杀》到《结局》,尽可能地剥离一切背景,删掉只剩最后的人物关系,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故事、提炼最终的闪光点的一个有效手段。

其次,对已提炼的故事,加以包装,通过合适的社会关系、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重新包装。

《追杀》中,“上树”的人,是一个大盗;“树上”的人,则是名捕(侠者)冷血。

这中间就存在两个问题:

1、从我们一般的角度来说,“捕快(侠者)”为正,盗匪为邪。冷血一上来守株待兔杀了田九如,其实显得非常别扭,透着阴险和猥琐,令读者在接受度上,打了折扣。情节推进和情感代入产生了偏差。

2、捕快(侠者)不是可以不阴险,温瑞安后来的很多作品,各种各样极端性格的人层出不穷。真有一个侠者,为了行侠不择手段,我们反倒也可以接受他的意志坚定。

但问题是冷血不是这样的人。

四大名捕中,冷血的性格应当是“出鞘的剑”,直来直往,宁折不弯。

这一性格,在温瑞安后来的作品中,越来越清晰。冷血身经百战,但很少用计,而使用这种近乎偷袭的计策,更是只有这一次。

可以想见,是温瑞安创作之初,对冷血的性格设定,其实还在摇摆不定。

这时候冷血身上的“狼性”,还在强调残忍、冷酷;

而到后来,则变成了渐渐地越变越正向,越来越主流,越来越为读者接受,所谓“狼性”,还不如说血厚防弱,长得凶而心肠软的“哈士奇性”。

而在两次重写之后,“上树”和“树上”的人,发生了变化。

1、“上树”和“树上”的人,都变成了杀手,杀手无所不用其极,在经历了前面的诸多搏杀之后,这样的偷袭,不仅不会令人感到排斥,反倒会拍案叫绝。

2、“上树”和“树上”的人,分别是谨小慎微而又野心勃勃、自卑自负而又自私自利的王寇,和不择手段而又立场坚定,不声不响而又从不失败的唐斩。一个隐忍,一个比想象得更隐忍,这样的结果,正是两个人的性格的完美体现。

我们需要写故事,而好的故事,一定是由人物的性格推动。

找到最适合的人物、最适合的性格,这个故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最后,一切的人物性格,一定是由相应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决定的。

《杀人者唐斩》这部书,对我来说,最强烈的冲击,其实是最开始的时候,唐斩为了实现刺杀的目标,亲手杀死“灯笼”的义士,以及王寇因为懦弱,而就此成功。

这部作品,最有趣的其实是两个主角的性格。而他们的性格,所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家国、正义、前途……等等问题的思考。

极端的思考,水火不容的观点,碰撞起来的时候,更为有趣。

所以我们的故事,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具高度和深度,而这些思考,又是从何而来呢?

恐怕只能来自于作者本人。

我一向喜欢说温瑞安的“成长”,因为这个人的成长是在太过有趣。

天赋异禀,满腹经纶,迭遭大变,每一条,都让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更进一步。

身陷囹圄这种事,恐怕大部分人没有经验。

不过多读书,多体验生活,这真的是写好作品的永远的不二法门。

提问:一个梗最多可以重复使用多少次?

回答:越重要的情节,在翻用的时候,就对新意、质量要求越高。仍然拿温瑞安和古龙来说:“上树”,温瑞安用了三次,一次比一次正式、郑重。“伏击”,古龙用了无数次,反正只是过渡而已。

玄武纪写作小组第七组即将开课,想加入玄武纪写作小组吗?请看好下面的申请须知!↓↓↓

你是否……1、对自己的文字足够自信;2、在2个月时间内每周五晚均能保持在线;3、可以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4期跨越各种文学类型的习作训练;4、渴望加入一个对文字有执着的写作团队。

玄武纪写作小组——

这个类型小说写作培训与推广的平台,这个持续开放两个月的WORKSHOP中,

导师与当期学员一起授课、讨论与交流。

在此期间,学员们遇到的写作问题,都可在教学群里自由提出,

或私下与导师学员一起讨论。

结训毕业之后,学员们将移师“玄武纪写作小组盟会”,

并请当期小组长创办本组“玄武纪写作小组第#组”群,

邀请部分导师入群,继续交流与研讨。

X

已签约学员学习成果

◆玄武纪写作小组打入影视圈,签约学员祝小哈参热剧《狐狸的夏天》与剧本创作

◆优秀学员武侠作品均刊载于《今古传奇·武侠版》

◆参与漫画《丝路沧海》,脚本创作撰写迷都系列漫画《雪娘》脚本

◆作品《弓》(作者:踏歌行),被译成英文版发表在《汉语世界》

◆作品入驻豆瓣《木人巷》

◆作品《山中清眸》、《不为刀》、《无名卒》、《观止剑》入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武侠年选》

◆参加《新蜀门》全球小说征文大赛,五人入围决赛,两人入围大赛前十强

◆参加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参赛人员全部入围,学员雨楼清歌获武侠组首奖并全场跨类型总评分冠军

◆签约学员入驻由小椴领导的全新IP项目——键客

◆优秀学员参加掌阅文学创作大赛获得最佳参与团队奖,武侠、科幻、情感类一等奖、二等奖等9个奖项

●我们的导师(包括但不限于)

作家媒体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著名作家诗性江湖缔造者

推理武侠第一人

起点白金级作家

老舍剧本文学奖得主缔造亮式热血武侠

晋江签约作家剧作家

资深编辑《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

著名悬疑推理作家

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

著名作家

大陆新武侠四杰之一

中广电编剧协会会员电视剧《缘来幸福》、《射雕英雄传》、《棋逢对手》编剧

科学文化作家郑军

我们只看你的文字!

寻找与众不同的你

请将您的万字内习作投递到我们的邮箱!

xiezuoxiaozu

.







































北京中科白癜风告白行动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xw/1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