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或不幸,中国的武侠史,彷彿只为了成就一个人而存在。
百年来名家无数、好手辈出,但在时代淘洗之下,最后,金庸以他的十四部小说,占据了一整个文类的绝大部分声量。
超过一百次影视改编、三亿本销量,倪匡说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裕的文人,一个人的光芒,远超过其他所有武侠作家的总和。
他的名字,比一整个类型文学还要巨大,甚至,许多读者误以为武侠始于金庸、终于金庸。
但武侠并不是为了一个人而生,也不会为了一个人而终结。
金庸确实是最受欢迎、最重要的,也可能是最好的。
但他之前,有开天辟地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武侠小说之王还珠楼主、中国的大仲马白羽、悲剧侠情王度庐等;
同期有梁羽生各擅胜场,稍后有司马翎别出心裁、古龙异军突起、尔后有温瑞安推陈出新、黄易游戏人间、孙晓惊鸿一瞥,当代则有小说电影两栖的徐皓峰。
商业上,金庸确实是一骑绝尘,群星黯淡,千山更无此山高。
但就武侠小说史而言,金庸的定位是新派武侠,是继承者与变革者,他的成就,必须建立在前后无数武侠小说家的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上方能得。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果。
近代武侠小说的诞生,公认是年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接着的高峰是年环珠楼主开始连载的《蜀山剑侠传》。
到了金庸开始创作时,武侠小说已经繁花竞艳、百家争鸣了。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年,太极派掌门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陈克夫相约在澳门擂台比武。这件事经媒体大肆报导,报纸销量大增。
虽然比赛过程雷声大雨点小,但是当时商业嗅觉敏锐的新晚报总编罗孚,打铁趁热要当时在报社任职的年轻编辑陈文统写篇武侠小说,三天后,“梁羽生”横空出世,《龙虎斗京华》大受欢迎。
于是,报社另一名编辑查良镛,将自己名字拆开为“金庸”,写下他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
除了作品本身精彩外,当时的作者和读者,其实共同追寻的是失落的祖国。
以金庸本人为例,浙江海宁的他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
所以,他笔下总离不开江南。
《射雕鵰英雄传》郭啸天、杨铁心在江南遇见曲灵风、丘处机;
《神雕鵰侠侣》杨过在江南遇到柯镇恶、李莫愁、欧阳峰和郭靖黄蓉。
《倚天屠龙记》俞岱岩在江南发现屠龙刀,而张翠山也因此初遇殷素素。
《天龙八部》段誉离开家乡第一个前往的是江南,也在这里遇到了王语嫣和萧峰。
而《鹿鼎记》韦小宝的旅程更是自扬州始、至扬州终。
他的故事,一次次书写着神州故土的命运,以及中国文化的美丽与丑恶。宛如一个盛大的纪念,一次次揣想追忆着故乡,用乡愁再造一个比真实更美好的虚幻中国。
卖咸鱼的段子手全新改版,正式开门接客!鸭舌、黄鱼鲞、干贝、墨鱼??干、烤虾等赔本赚吆喝,团购价优惠10%活动火热进行中……猛戳上图进入小程序了解更多??????
正如詹姆斯·乔伊斯说:我要为都柏林留下完整的印象,如果有一天这城市突然从世上消失,人们可以靠我的书来重建。
都柏林没有消失,但是在日军的席卷和其后带来的大恐怖与大毁灭之中,旧中国消失了。
而金庸,为他自己和无数读者重建了一个从未存在,虚无乌有的精神原乡。那个绝美而壮阔的书剑江山,是好几个世代流亡者共同勾勒的精神图像。
与金庸前后投入武侠小说的创作者,远离中国,聚集在港台,尤其是香港,这个托庇于英国,远离一切毁灭的安乐地,成就了新派武侠。
他们的故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武艺技击、纵横大江大海的武林传奇,召唤的是无止尽的怀旧乡愁。
武侠诞生伊始,其实是幻想色彩浓厚的仙道奇侠故事,从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到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引领当时的风潮。
到了新派小说为之一变,以金庸、梁羽生为首的这批作家生于民国之后,受西方现代教育,熟知欧美日的作品和理论,同时因为家国忧患,有着知识分子文以载道的使命感。
所描写的主题,不再仅是江湖掌故或武林轶闻,而是更着重在探讨国族命运的宏大史诗。所以不管是梁羽生或是金庸,笔下的大侠开始承担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投射着自己国破家亡的忧患之思。
经历初期的摸索之后,《射雕英雄传》真正奠定了金庸的江湖地位。在这部小说当中,金庸拿捏到一个幻想与真实的平衡点。
他不再用历史人物的延伸作为主要角色,而是以虚构的郭靖和武林众人,来建立他的幻想江湖。至此,金庸在场景设定、情节铺陈、人物塑造、武学描写上,完全放开了手脚,尽情挥洒。
武学设定别出心裁,不再拘泥现实的拳经武书或是荒诞的仙道法术,高手们不仅用拳法、剑法比拚,更可以用音调乐理作为战场,以毒虫暗器阵法心计生死比拚。
而他们决生死的场景也不仅仅是擂台道场,而是或在绝海孤岛、或在大漠边塞、或在江南烟雨、或在华山之巅等秘境。
人物不再是扁平的才子佳人、外道魔头,而是充满七情六欲宛如希腊诸神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和诸多门人。
他们有着各种偏狭与执着的扭曲个性,也有着动人心魄的爱恨情仇。
不再紧贴历史的描写,让金庸有更大的空间去处理自己所思辨的历史课题。
郭靖的江湖之旅,实写争夺《九阴真经》的武林争霸,但虚写的是南宋、金朝与蒙古之间的国族斗争。
故事兼具幻想的乐趣、写实的说服力、历史的严肃思辨和自由挥洒的奇诡情节,《射雕英雄传》建立了前无古人的典范。
成就如此,有其无可取代的先后天因素。
金庸出身书香门第,家世显赫,有着后人无法模仿的家学渊源;
同时旁征博采,取经西方,他自承受莎士比亚与大仲马影响最深,因此可见跌宕起伏的情节冲突、复杂深沉的人物塑造,以及扣人心弦的连绵结构。
这些积累,在《射雕英雄传》开花结果。自此,旧武侠顿时淡如开水,而后继者又底蕴不足,难以写出深厚的中国文化。
但学兼中外,仅仅是金庸第一个绝技。他的第二个更令人惊叹的地方,在于不断求新求变的自我突破。
虽然一样是在国家民族政治斗争的大架构下,但是金庸每一部小说从不重复。《射雕英雄传》以古板质朴的郭靖为主角,《神雕侠侣》紧接着用与郭靖有着宿缘与仇恨,性格相反、狂放率性的杨过,来检视郭靖所信奉的道德体系伴随的压抑与扭曲。
金庸大胆地挑战自己的典范,《神雕侠侣》不仅描写当世所不容的师生恋,更让冰清玉洁的女主角小龙女被人迷奸。
这样的探讨与思辨让金庸创造的世界更加立体、真实、更精采,艺术价值更高。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主角都是信念坚定、虽天下人吾往矣的英雄人物,于是接着的《倚天屠龙记》,就描写一个温和被动的张无忌,陷入权势顶峰、受诸女环绕难以决断。
超过两百万字的《射雕三部曲》,是金庸为后世留下的第一座丰碑,但却还不是金庸真正地位最崇高的传世之作。
《天龙八部》,金庸更将情节与人物的奇诡推到极致,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宏大悲剧,佛法的不可思议,在这部以佛教典故为名的小说,体现了武侠小说在哲学思辨上的高峰。
《笑傲江湖》以批判文革为宗旨,以江湖为隐喻,来揭发政治斗争中人性的扭曲惨恶。
最后,在穷尽金庸世界“侠的可能”之后,《鹿鼎记》以不学无术的顽童,用荒诞的喜剧反讽手法,描写一个无侠的现实世界,终结了自己所建立的一切武林神话。
金庸创作生涯,不仅一次挑战高峰。在既有的巨大成就前,接连大破大立,再破再立,最后急流勇退,潇洒封笔,并全面性的修改全部十四部小说,不留下芜杂的遗憾。
中国武侠史,是一个遗憾的历史。
昔日的武侠大家,或未将武侠作为职志如白羽,或遭遇文革惨祸如还珠楼主,最后留下的是未完或水平不齐的遗作。
以时代机运和创作稳定而言,梁羽生可与金庸比肩,但却没有金庸自我变革的决心;
论野心和才气,古龙或不在金庸之下,但个性放纵加上遭遇意外英年早逝,成为武侠史最大的遗憾。
或天命、或机运、或人力,种种因素交织下,成就金庸武林至尊的无上地位。
以金庸自己小说的人物而言,最契合他的角色,无非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
如今一代大师走了,无论如何,这位影响当代至深小说家的离世,都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他曾给过的江湖,至今仍纷纷扰扰的存在每个读过金庸的人心中,我们也似乎可以看见,未来有好些日子,人们还将为了这些小说人物的爱恨情仇争论不休。
仙桃爸嗯,努力码字挣钱给孩子坐摇摇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