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575628.html
新时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新时期深化对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其表现形式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揭露和批判了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观念,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对我们科学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正确理解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清除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对私有制商品经济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撇开其中的制度因素,它所包含的关于价值的本质和价值量的规定的理论,关于价值形式的演变和货币的产生及其本质的理论,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等,都是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
2)深化马克思对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①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角度对生产性劳动进行了分析。从自然属性角度,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劳动产品是该过程的结果,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从社会属性角度,认为劳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是否是生产性的,并不取决于劳动是生产物质产品还是提供服务,而取决于劳动能否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性劳动也需要作出新的认识和界定。②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在当今社会,在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越来越重要的条件下,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因此,应充分肯定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在收入分配方面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贡献相匹配,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从而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还可以为人所掌握,而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③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价值创造属于生产领域的问题,而价值分配属于分配领域的问题。价值创造是价值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价值创造也就没有价值分配,但价值分配又不仅仅取决于价值创造。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