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发现者联盟·FINDER
发现包头的美好
从诗歌到武侠,从武侠到科幻,从科幻到历史……30多年,他坚持出书不自费,一路艰辛,却一路执着。年起,《外星人的惊天秘密》、《永不言败的成吉思汗》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热销,作者胡刃,来自包头的草原作家一时声名远播。
胡刃,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包头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内最具权威的老字号出版社中华书局慕名向胡刃约的书稿。
目前已出版作品28部,逾万字,是内蒙古出书最多的作家。著作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大清华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均有收藏。
萧红故乡的文学爱好者年,胡刃出生于著名作家萧红的故乡——黑龙江省呼兰县。那些贫困的日子,书籍也是稀缺的奢侈品,胡刃最初的文学启蒙是一台破旧的小收音机。“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我就沉迷于那些故事里。童年时代,最渴望就是小人书。我病倒在炕上跟妈妈谈条件,不给我买小人书,我就不看病。稍大一点,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中央电台的‘阅读与欣赏’节目,这个节目主要是古典名篇赏析,我随着播音员优美的解读喜欢上了诗。”
第一次“写作”是初中毕业后的一个夜晚,月光分外明亮,羽毛般的薄云悬在蔚蓝的天空,村庄,蛙鸣,虫声……“那夜,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我突然想写点什么。第二天,我把写出来的几句‘诗’拿给姐姐看,姐姐很不屑地说:这是啥呀!虽然姐姐的话我难以接受,但是从那天起,我就憋着一股劲,我一定要写下去,总有一天,让人刮目相看。”
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年,胡刃考上了当地的一所高中。那时,人们对文学狂热的追求使16岁的胡刃从写诗开始走上文学之路。高一快要放寒假时,呼兰县举办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他的短诗《问号》获得优秀奖。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给胡刃时,胡刃激动得半天没反应过来。这首诗让胡刃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至今,他仍能背诵出这首诗,仍保存着当年的获奖证书。这小小的成绩对胡刃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也是后来胡刃创作的不竭动力。
年10月,胡刃高三仅上了3周,因父亲去世,家境艰难,他不得不辍学参军。年初,全团遴选备考军校学员,胡刃在全团50多名战士中名列第二。补习期间,他的一首诗在《当代青年》杂志上发表。当年9月,胡刃以优异成绩考入徐州空军后勤学院,三年后,胡刃分回原部队辽宁阜新,成为一名军官,自此跃出农门。与此同时,胡刃的诗歌创作仍在不断前行,驻地的报刊经常出现他的名字,《空军报》也多次发表胡刃的组诗。
当诗歌不能支撑梦想年,胡刃已经写了10年诗。可是,此时诗歌却成了昨日黄花,一些文学杂志纷纷停刊,发表诗歌的报刊越来越少,胡刃在思考,文学之路到底怎么走?“我们部队驻地有个长风文学社,文学社的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人建议我转写通俗文学,写武侠。那时,金庸、古龙名满天下,武侠小说特别流行,驻地就有位出版几部武侠小说的作家凌霄子。”胡刃拜访凌霄子之后,决定放弃诗歌,尝试武侠。
年,胡刃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背景,把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嫁接到汉朝,年完成了《鬼谷神功》。20万字的《鬼谷神功》初稿用铅笔写在白纸上。当胡刃把书稿拿到北京某家出版社时,编辑问胡刃,能包销吗?胡刃摇了摇头。编辑说,那就做不了了。年,胡刃用48天,把汉高祖刘邦结发妻子吕后的一生演绎成24万字长篇小说。可是,投出去后,出版社的回复是:能否自费?胡刃回答很干脆:不能。
武侠小说不成,历史小说不成,苦闷之余胡刃开始白颠关爱白癜风健康惠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