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挚友作序品鉴古龙

长文建议收藏

天涯一旦成知己:

且看古龙小说的美感、侠情与魅力

——《品鉴古龙》序

作者简介

陈晓林,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联合报》主笔,《欧洲日报》及《民生报》总主笔,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总编辑。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古龙生前挚友。

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期,在波涛汹涌、大落大起的两岸三地华人社会,武侠小说风靡过至少三个世代的读者。如今,虽然由于网络的兴起、动漫的普及、网游及手游产业的勃发、奇幻与玄幻作品的流行…种种因素交相冲击之下,传统意义的武侠小说,无论就市场趋势或读者热度而言,均呈现大幅式微的状态;然而,若谓武侠小说业已成为昨日黄花,则分明言之过早。

事实上,尽管通俗文学及娱乐产业的多元化早已蔚为大观,但有目共睹的现象是:在华人世界,无论影视、网游、手游,也无论玄幻、科幻或奇幻,题材与情节中早已都浸淫着武侠的元素。不仅如此,现在普为华人影迷追捧的西方科幻传奇如蝙蝠侠、蜘蛛人、钢铁人、X战警等出自美国好莱坞的超人形象与故事,其实俨然都可视为类同于武侠形象与武侠想象的「漫威版」。因此,与其说武侠式微,不如说武侠的理念和元素业已融入到当代各类型小说、影视、游戏的叙事套路之中,成为一种相当普及化、日常化的「情节要素」了。

古龙武侠作品的特色

另一方面,在通俗文学和娱乐产业多元化之后,武侠小说的市场固然被稀释了,但真正具有鲜明风格、恒久趣味、文学魅力的优秀作品,却因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已逐渐在潮流激荡中被有识之士及广大读者肯定为经典或「准经典」的地位。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看,金庸与古龙被大多数评论者推尊为武侠小说的领航人,他们的作品被视为通俗文学的经典,应非过誉。当然,所谓金、古、梁、温、黄五大名家的说法,也不失为面向广大读者而凸显武侠多元风味的一种品题。

说武侠作品的理念和元素已经在人们的阅听生活中普及化、日常化,并非夸张之言。举例而言,随着他们的作品深受大众喜爱和传诵,金庸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固然脍炙人口,古龙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同样引发共鸣;而且,两者往往在无意中形成奇巧的对照。正如金庸笔下的侠客每常关涉到王朝气运、庙堂兴盛,而古龙笔下的侠者则始终聚焦于江湖风涛、浪子情怀;前者依托历史轨迹,敷陈侠者事迹,属于所谓「宏大叙事」;后者则撑大虚空间,挖掘人性深度,正可为华文小说史、文学史的所谓「抒情传统」别开生面,拓展出一片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许多人都感觉到,读古龙的武侠小说,尤其读他那些成熟时期的优秀之作,犹如喝下一杯浓冽的醇酒,其滋味难以言喻,时而令人热血翻腾,时而令人如沐春风,时而又令人回味悠长,总之,是与阅读其他作家的小说迥然不同的感觉经验。而不少较资深的读者更认为,若是细品古龙的若干名篇,自会觉得犹如面对一个意气相投、深心相契的好友,青少年读时有目眩神摇、叹为观止之感,中壮年读之,对世态炎凉、命途悲欢会有更深一层的体认,而从壮年到暮年读之,于繁华落尽之后回顾平生起伏升沉,对人生最重要的感性根柢,即友情、爱情、亲情,更会有一番别有会心的觉悟。

笔者个人认为,读之如饮醇酒,如晤好友,正是古龙作品的流行能够历久不衰、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喜爱的深层原因。

开风气之先的古龙

当然,古龙小说之所以重要,绝非仅止于受到读者喜爱而已,更在于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和内涵上都有领先时代、带动潮流的若干特色。笔者曾在多年前一次武侠学术研讨会后公开指出,「古龙作品领先时代半世纪之久」,当时媒体多有报导,但有些执着于传统看法的学者则不以为然;如今看来,笔者此一预言似乎已然成真。

首先,古龙以其敏锐的文学直觉,毅然采取以「短句」,乃至「极短句」为叙事主体的写作方式。虽然海明威以简短句型、精简用字写作小说在先,成名亦早于古龙,但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被尊为纯文学、现代文学的宗师,一生也只写出不超过五本杰作,而以《老人与海》为神来之着;相形之下,古龙在华文世界首创短句叙事模式「古龙体」文章,写下超过七十二部、二千万字风靡读者之作,带动了当时华文写作的新风尚,其对文风的敏锐直觉,俨然直接预兆了网络时代「极简书写」的大势。

如今无论中西,包括脸书、推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zz/5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