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庸,说到古龙,就不得不说一说梁羽生。
如果说,金庸先生的作品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史作基,以侠为峰,以爱入胜,以小见大”的武侠世界;古龙先生的作品则是以抓住人性中崇尚“勇气、侠义、爱与宽容”却又揭示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谛的武侠世界;那与金庸、古龙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的梁羽生先生在作品中,又会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武侠世界和人文情怀呢?
梁羽生(.3.22~.1.22),原名陈文统,生于广东蒙山,毕业于广东岭南大学,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梁羽生,从小便熟读古文、擅于对联,8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年轻的梁羽生大学毕业,定居香港后,经人介绍加入《大公报》任副刊助理编辑,后又调至附属香港《大公报》的《新晚报》工作。
上世纪五十代,在“吴公仪与陈克夫国术表演暨红伶义唱筹款大会”影响下,梁羽生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并撰写了他笔下的第一篇“新派”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形。那个时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
从年开始,到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册,万字。《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其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年1月22日,八十五岁(未满)的梁羽生,病逝于悉尼。梁羽生先生的逝世消息一经确认,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原创文学网、红袖添香网负责人孙鹏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内武侠小说已经过了黄金时代,开始逐步走向没落。”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钟华曾感叹道:“虽然一些武侠小说经典仍然热卖和被借阅,但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后继无人,武侠小说在未来不可能再出现“金梁时代”的热潮了。”
梁羽生:侠是目的武是手段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起始,一改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熟悉他作品的人,在他的武侠世界里能感受到“正义、尊严、爱民”“以侠胜武”的理念,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里“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
以侠胜武!梁羽生笔下“群侠传”梁羽生先生的武侠作品在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表明了他对武侠小说的“明智、公允”态度——他笔下的许多武侠人物,如练霓裳、卓一航、张丹枫、飞红巾、云蕾、厉胜男、金世遗等都备受大众喜爱,在武侠迷心中也津津乐道的经典。《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等作品,就曾多次被影视剧导演、编剧相中,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也都风靡一时——经典就是经典,是能经受起时间考验的,经久不衰的典范性著作。百年社会名报《新蜀报》致敬梁羽生!
明
智
公
允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梁羽生先生曾经写下过的部份经典语录吧。白发魔女传
“这三年来,我一直活在内疚和自责当中,唯一支撑我活下去的力量就是再见你一面,然后受你这一剑,没有想到,你竟然还爱着我。”七剑下天山
“一切繁华在我是昙花过眼,众生色相到明朝又是虚无,我只见夜空中的明星一点,永恒不灭直到石烂海枯!那不灭的星星是他漆黑的明眸,将指示我去膜拜,叫我去祈求,这十多年来的痴情眷恋,愿化作他心坎中的脉脉长流。”
云海玉弓缘
他烧了秘笈,烛立基前,宛如一尊石像,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他呆呆地望着自己的影子,那影子忽然变了厉胜男的影子,他是生生死死也摆不开这个影子了。正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萍踪侠影
忽而哭声一止,张丹枫又笑了起来,反复吟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既然甘心憔悴,始终不悔,那又有什么可以伤心?呀,小兄弟,小兄弟,你就是再将我狠狠折磨,我也绝不会对你埋怨。”大唐游侠传
“宝剑欲出鞘,将断妄人头。岂为报小怨,夜半刺利仇。可使寸心折,不能绕指柔!”截止今日,这篇题为《新派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作品中“以侠胜武”的游侠情怀——“正义、尊严、爱民”》,《新蜀报》新媒部编辑中心已先后整理编发分享了三篇有关“香港武侠三大宗师”的文章。年,“风流不羁”的古龙离开了武侠迷;年,“新派武侠开山祖师”梁羽生寿终正寝;年,“金庸大侠”羽化登仙。三位宗师的先后离世,代表着一个武侠时代的结束。纵观当下的“武侠江湖”,又会是谁有能力扛起“武侠江湖”这面大旗,留下经典的武侠传世佳作呢?下期《新蜀报》将带你走进另一位新派武侠小说宗师——温瑞安。特约撰稿:萧楚文
责任编辑:高文
中国晨报报业集团《新蜀报》新媒部编辑中心
往期推荐
金庸逝世两周年|追忆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和他的金庸群侠新派武侠宗师古龙“求新求变”的著作中永远离不开酒和女人——“江湖在酒,在女人,在自我的寂寞里。”
新蜀报新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