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一颗肺的历程

点击“半月谈”即可订阅!

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主播

张初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马上就要被推进手术室了,住院半年,准备了半年,说好了不怕的,但从被通知到现在,牙一直在打战,很没出息吧。”肺移植手术前夜,16岁的任雪给班主任老师发了这条短信。

  这个夜晚对任雪来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为了这一刻,她足足熬了漫长的4年。“就像长期走在一个黑暗的隧道里,看不到前方的光亮。”

自从年被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这个平均存活时长只有3.78年且无法被治愈的疾病,这个3口之家就像被笼罩在一片驱不散的乌云之下。

  生死抉择间,再冷静的人也难免抱着赌徒心态——“如果不做移植,孩子的最终结果都看得见;如果做移植,还可以搏一搏。”反复权衡后,任雪的父亲态度坚决:“除了肺移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年春节刚过,一家3口就从医院肺移植中心,想在这里为孩子搏出一片天来。

  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万器官衰竭患者,其中30万人急需器官移植以拯救生命,但能获得移植机会的仅有1万人左右。

漫长的等待

合适的肺源是任雪唯一的希望。为了等待合适的肺源,医院里守了将近半年。这天晚上,医院传来消息,让任雪做好肺移植的手术准备。

但无论是她,还是父母,都不敢轻易放宽心——只要一刻没亲眼见到肺源,变数就仍然可能出现。

  第二天早晨,医院肺移植专家陈静瑜走进病房时,任雪的父亲还悬着一颗心。这位父亲一直表现得沉稳坚强,但此刻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急切。

他焦急地询问肺源的情况,仿佛置身黑暗的人终于找到了光亮的出口。体察到他的紧张忐忑,陈静瑜贴心地安慰道:“放心,肺的状态很好。”

  

小姑娘则抓住陈静瑜的胳膊,怯生生地说:“请您一定要亲自做这个手术啊。”作为国内肺移植的“头把刀”,陈静瑜亲自出马,对任雪和她的父母来说,是极大的心理安慰。

事实上,陈静瑜平日里的工作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平均3天做一台肺移植手术,科内每年还要做1多台普胸手术,而即将开始的这台手术正是他年做的第80例肺移植手术。

  

中午12点,任雪进入手术室。

器官从哪里来

就在任雪被推进手术室的这一刻,一颗新鲜的肺正搭乘着飞机从南宁机场滑翔起飞。

“22岁,男性,摔伤,脑死亡。”这是此刻焦急守候在手术室门前的任雪父母,对这颗来自遥远广西的救命肺源仅知的一点信息。

按照器官捐献的双盲原则,他们无法获知更详细的信息。

  

医院医务科里工作的钱共匋或许能解开这个谜题。今年33医院OPO(器官获取组织)的元老,对器官捐献的流程再清楚不过。

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他的使命就是发现潜在的、符合条件的捐献者,说服他们的家属,并协助完成器官捐献的全过程。

正如移植界一直推崇的那句话:没有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就没有新生命的诞生。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难的是开口说第一句话,家属正在伤痛之时,任何不够慎重的话都可能引起冲突和不快。”

事实上,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器官捐献的接受度并不高,我国的器官自愿捐献率每百万人中仅为0.6人。钱共匋说:“不少人没听完我说的话就断然拒绝了,甚至还有过谩骂和威胁。”

  

器官捐献的最佳时机是达到脑死亡状态的当天,因此协调员和家属的沟通必须争分夺秒。对于如何判断潜在的器官捐献者,有严格的标准。

“简单来说就是,病情是否重到无法治愈,同时是否达到脑死亡状态。”但由于老百姓对脑死亡认识不足,往往这个时候还会要求医生极力抢救。

  

事实上,器官捐献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复杂的伦理情感问题。多年护士长的临床经验,让姜武佳跟家属接触起来自有一套。

姜武佳通常会提前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并摸清谁是家里能做主的人。按照她的经验,第一次谈话时,人数千万不能多。“很多人有人言可畏的顾虑,害怕远亲近邻知道自己同意器官捐献,被指指点点。”

姜武佳很无奈地说,“明明是爱心之举,却要偷偷摸摸地进行,这就是器官捐献面临的社会现实。”

运输“时间战”

就在任雪的父母紧张地守在手术室门前时,医院肺移植中心负责取肺源的医生刘东正带着肺源飞行千里而归。

  

头一天上午,刘东刚刚出差回来,就接到OPO组织传来的肺源信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有患者捐献器官。

为了尽早赶过去维护器官——像这种脑死亡的情况,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肺源损伤——他当天中午就出发了。

 

 当刘东辗转赶到时,已是当晚上8点半,距离供体确诊脑死亡已经接近24小时。幸运的是这次的供体肺源质量不错,他很顺畅地就对肺源做起了维护。

消息反馈到坐镇后方的陈静瑜那里,他才拍板通知任雪和她的父母做好第二天肺移植的准备。

  

整晚,刘东和当地医生都在忙着给供体吸痰、补充蛋白、泌尿等等。直到第二天早上,在提取器官前的最后一次评估中,肺源的各项指标已经逐渐提升,他才放下心来。

  上午9点,在庄重的集体默哀仪式后,在红十字会和OPO协调员的监督下,医生们开始动刀提取器官。取下肺源后,刘东的运输“时间战”才刚刚打响。

肺源从供体身上取下,到植入受体体内血流灌注为止,有一段安全的冷缺血时间,如果超过冷缺血时间,肺源质量将变差甚至无法使用。

“一般来说肺源冷缺血时间为12个小时,刨除移植手术本身需要的5个多小时,事实上留给路上运输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左右,也被称为‘黄金6小时’。”

  相较于国外运输器官使用的小型商务机,受制于我国国情和病人经济实力,绝大多数器官异地运输只能依靠民航班机。

但民航运输往往又受制于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航班延误、高速路堵车、雾霾天气,乃至各种运输工具间的衔接,无论哪一项都足以让刘东和所有负责器官运输的医生头疼。

多年的经验让刘东和同事们形成默契,等到他顺利登机、飞机滑行起飞前,远在后方的同事才将患者接进手术室。

  事实上,一颗器官从捐献到维护、从运输到移植,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诸如此类的“意外状况”。

  下午3点半,距离肺源取出6个半小时,一路风尘仆仆的刘东终于赶到,将肺源送进手术室。

晚上7点半,在陈静瑜的亲自操刀下,新的肺源在任雪的胸腔里灌注成功,重新跳动起来。

这一刻,她获得了重生。

END

婚姻中的“我养你”,千万别理解错了

喝古龙的酒,还是下金庸的棋

我和你,一个朋友圈的距离

所谓人间烟火,都在碗里

  《品读》(月刊)是全国十佳文摘期刊,刊物从人物视角出发,保持渊博灵动的风格,着力表现当代人相通情感和时代的人文趋向,传播最具价值的时代信息,营造可读、可品、可藏的“人文精神家园”,品味四季,读懂人生。

主播:张初

作者:邱杨

来源:《品读》第7期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主编:孙爱东

文字、音频编辑:张初

上期品读获奖的小伙伴为:

~ing、钱一毛、共央君、

拾荒者~~、古徐大地一颗松

恭喜恭喜,半月谈小编已回复上述五位领取奖品的流程

请与我们联系,方便寄出礼物~。~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专科医院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xw/5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