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基本修养
-01-:40:04
我生也晚,无缘亲承謦欬,常以为憾。
-01-:38:02
在此谨表谢忱
-01-:36:09
这本小书中所讲的这些道理,归结起来,其根本,无非是曾无数次被叮嘱的那三件小事:尊重知识,尊重创意,尊重人。而我们每个基层的广告文案、创意工作者,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那个最根本的“道”,或许也就是要先从自己开始,认真做好这三件小事。
身处这一行业,那我们的水准便是行业的水准;生在这一时代,则我们的面貌就是时代的面貌。坚守,改变,都是我们的事。前方无限可能,你我仍须努力。
-01-:35:04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管我们身在怎样的组织和团队,我们的思考、学习,还都是自己掌控。也许,我们都要思考一下,做这一行,最宝贵的技能、素质、精神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获得并保有这样的专业技能、专业素质、专业精神,如何让这些技能、素质、精神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生产出好的内容、好的idea、好的广告。
-01-:34:31
他知道自己最核心的优势不在于“鞭”,而在于“神”,工具变了,技艺却仍有价值。
-01-:33:33
广告不死,不代表每家广告公司、每个创意团队、每个以此谋生的人都能安然渡劫。好的内容总是稀缺的。如果你创作出来的idea和内容并不被需要、被争抢,那恐怕是你做得还不够好。
我们先要看到那些改变,再来应对那些改变。应对改变,需要的也许不只是更努力、更勤奋那么简单,飞机腾空而起的年代,你不能只是更卖力地鞭打拉车的黄牛。
-01-:30:04
这功,就是他们自己的身价,就是他们这个行当的尊严。
练功,需要持续思考,需要不断学习,需要随时成长。
持续思考,因为处处皆修行;不断学习,因为功夫在诗外;随时成长,因为旧我不足惜。
要练功,因为“术”和“道”是天下人的,功是自己的。要练功,因为艺不压身,因为功不唐捐。
-01-:29:32
举止有度,顾盼生辉。一句也不用唱,一段也不用演——那是拳。随便哪个眼神都是打磨过的,伸手拿筷子夹块排骨到盘子里都美得动人心魄,恍惚间真有点儿“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秋”的意思——这是功。
-01-:28:08
你还得去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你不能只知道他们,你得爱他们,得对他们好奇,你得去探究这些事情里的门道。你得好奇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道雾霾严重也不戴口罩,你得好奇一下为什么春节期间的火车票那么难买,你得好奇一下鸡的脑袋为什么可以保持稳定,马云的英语到底是怎么学的,喝啤酒和喝白酒到底哪个更容易上头,提拉米苏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你隔壁住的那对老教师为什么跟儿女关系不好,小区保安为什么换得那么频繁……
你得去读点儿经济学,读点儿社会学,读点儿心理学,哪怕只是些皮毛,哪怕只是些入门读物。你至少得对这些感兴趣,这些不会直接指导你写出一句标题、想出一个脚本,但这些,是你的功。是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是拳,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才是功,是值得你花一辈子修炼的功。
-01-:26:52
去看最好的电影、读最好的书籍、看最美的风景、欣赏最好的艺术、了解最先进的科技,这样你才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他们想出最好的想法,再用最好的方法去实现它。你不能总是用最现成、最时兴、最热门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能总是用时代喂到你嘴里的素材和工具来创作
-01-:26:23
我只是有点怕,怕你跟这个世界不太熟——跟这个世界不太熟,怎么写得出打动世界的好句子来?
你得去了解这个世界,得去了解那些好的东西,这是你的义务。
-01-:25:54
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01-:23:15
我羡慕他们那些在各色人等中间摸爬滚打的经历,羡慕他们点点滴滴积攒下来的那些丰富又细微的体验。
最厉害的广告人,通常不是在大学广告系,或是哪家广告公司生根发芽长出来的。因为,广告这一行,最重要的本事,不是从《广告理论与实务》的教材里学来的,不是从各种获奖作品集里抄来的,甚至不是在广告公司会议室里憋出来、吵出来的——只关心广告的广告人不是好广告人。
-01-:22:19
我不看拳,我看功,看他有没有练功的自觉、习惯、悟性。
-01-:22:04
当我问你的爱好是什么时,我其实有时候并不在乎你喜欢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我所在乎的,跟你喜欢的这个东西是高雅还是低俗,有趣或是无趣,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要确认,我眼前这个人不是个“无所用心”的人。一个无所用心的人,恐怕对工作也用心不到哪去。
我有时候还会问,你谈过几次恋爱?你平时都玩儿什么?或者你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怎么评价你这个人?甚至会让对方给我谈一些无关的事儿:你觉得汽车牌照应该怎么发才靠谱?你觉得中国电影有希望吗?你觉得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什么?你觉得现在这些创业公司哪个最有希望?离你家最近的商场是哪个,能不能给我描述一下那个商场?你觉得现在这些民谣歌手谁的歌词写得最好?
-01-:20:13
我确实一贯认为文案应该分清“的地得”,文案应该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文案应该熟悉基础的汉语语法,比如能分清句子里各部分的结构,应该多少懂点平仄音韵,应该有点文言文常识……但这都是拳。是拳,就能教,就能学。刚才说的这些,想学,也都不难。
那么,从一封邮件里能够透露出来的“功”,是什么?是你对别人读这封邮件时阅读感受的在意程度与掌控能力,是邮件中可能体现出的你个人的品位、格调、修养、阅历,甚至是你这个人乃至你的人生的生动水平与精彩程度。
-01-:19:08
拳怕少壮。拳会老,功不会,功能上身。有功在,就不怕拳的变化与革新。
-01-:18:18
“道”和“术”之外,还有个东西,叫“功”。
“功”是内在的,但也会有外在表现。“功”的外在表现是手劲,是分寸,是感觉。
相声演员有一个词叫“尺寸”,同样的一个包袱,刘宝瑞在台上讲一遍,所有人都笑了,你讲一遍,一个字也没差,但底下就是没人笑,差在哪?可能就是差在这个“尺寸”上,这个尺寸,这个劲头儿,包括你表演的每一处节奏,所有的轻重缓急,所有的抑扬顿挫,所有的微妙的语气和表情。
我们判断一段话动人不动人,判断两个故事哪个更好玩,判断两个颜色哪个更合适,很多时候都说不出一个客观具体可描述的标准来,这个时候,负责判断的,就是你的“功”——往大里说,这是一个审美问题,这些判断其实都要靠好的审美来支撑。而这个审美背后是什么呢?恐怕是眼界和经历。
-01-:17:15
书要读,但是书不能代替每天工作中的学习,书能让你明白一些道理,但道理都明白,一出手却一塌糊涂的人,这一行里有的是。
是的。懂得很多文学理论、创作技巧,未必就能写出一部好的长篇小说。我们现在这本小书,大家读了,也不可能直接就变成一个广告创意高手——任何声称有这种效果的书,我都持礼貌的怀疑态度。
-01-:16:23
不得不再次提到的是,我有幸在这个行业里见过很多非常出色的人,他们聪明、勤奋、才思敏捷,他们有足够的学识和天分、有好的趣味和性情,他们可以做到很多我们想做而做不成的事。那些人是这个行业里的灯塔,他们并不是声名显赫的广告大师,但他们的存在确凿地告诉我们,好的广告人可以是怎样的。
-01-:16:01
奥格威去世已有多年,他的话也有可能早已过时,即使不过时,也未必正确。但我自己总想起这句“gentlemenwithbrains”来。有时候是检讨自己,有时候是评估别人。方法是一样的:假设是一个“有头脑的绅士”,他面对你我所面对的境况时,会怎么做?该怎么做?检讨下来的结果经常令人沮丧——不论自己还是他人,问题确实经常出在不够有头脑,或不够绅士上。
有头脑,可解决难题;够绅士,能消弭冲突。那些气急败坏破口大骂的,恐怕是两个科目都没及格,有一门达标,必不至此。
-01-:15:18
IhavealwaystriedtohirewhatJ.P.Morgancalled“gentlemenwithbrains”.
我一直想聘用J.P.摩根说的那种“有头脑的绅士”。
就是咱们前文也提到过的“有头脑的绅士”。在那段原文里,接下来,他还解释了他所说的brains(头脑)是什么——
Brains?Itdoesn’tnecessarilymeanahighIQ,itmeanscurio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