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喜欢金庸,我则更喜欢古龙。陶然收藏的金庸小说,用作同题文章夺魁者的奖励,被我收了不少,放在我的书架上,和陶然送我他写的书摆在一起。关于金庸和古龙我俩有过口舌之争,陶然写过关于金庸的文章,而我没认真写过关于古龙的文章,如何更爱古龙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曾和陶然说我要写写关于古龙的文字,一拖拖了许久。古龙逝世二十五周年的前夕,我整理思绪,写写心中的古龙。
中学时期,我差不多是读着古龙的武侠小说过来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同学买了一套古龙全集,然后大家借着看,结果转来转去最后没几本回到他那里。镇上有书店可以租书,大家也常常是一个人租古龙的武侠小说,然后几个人转着看。就这样子,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差不多把古龙的武侠小说都看遍了,练就了看小说时一目十行的本领。看古龙的小说,我经常是一看就是一天,课堂上也看,下课也看,自习也看。有时候和同学李军两个人合看一本书,废寝忘食,直看得脖子酸痛,眼睛发胀发晕。通常一本书一天左右就看完了,然后就全身心放松了,非常开心。然而,看了很多古龙的小说,但是要说解读古龙,对他有多深的理解和研究是难以成言。从自己看过的古龙的小说以及对他生平事迹的一些了解,古龙在他短短的四十八年的生命历程,有着其变与不变的精髓。
古龙的变,表现在他写的武侠小说以及其表达方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寻求突破,而独树一帜。从他早期模仿写作第一部武侠小说《苍穹神剑》,到七种武器系列,到《绝代双娇》,再到《楚留香传奇》和《风云第一刀》小李飞刀系列,再到《萧十一郎》,他的武侠小说总是不断给读者带来新的惊喜。正是古龙写武侠小说谋求不断突破变革,才让他能够在众多的写武侠的人群中脱颖而出,能与金庸和梁羽生并肩而立,成为一代武侠小说的大师,并影响了后来的武侠小说写作。
谈到武侠小说,很多的人都会拿古龙和金庸比。我喜欢古龙多于金庸,但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是金庸的地位高于古龙。已故的黄霑就曾经说,莫论古龙的小说是否比金庸的好,只要谈及武侠小说的流派,就不能不提古龙。金庸自己也曾说,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我觉得,在比较古龙的小说和金庸的小说之后,古龙的小说的风格以及手法是不断变化的。看了金庸十四部武侠小说,你会觉得金庸的武侠故事都依托于一定的历史,因而显得厚重,读起来也像读历史故事,犹如白话文的史记般的韵味,故事的模式大抵都有些相似。而古龙的武侠故事,常常在一个完全虚构的时间地点展开,没有浓厚的历史的背景,天马行空一般吸引着读者去探索那些故事的因果。其行文使用短句推进情节发展的特点,充满了哲思,有着诗一样的韵味,这是区别于其他武侠小说的地方。
比如《风云第一刀》的开头这样写着: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中科医院曝光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