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合理化过程进行得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不正常。英国合理化的直接后果是,加深对工人的剥削程度,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把几十万工人推出生产大门,为本来人数就很多的失业队伍增加了一批失业者。
合理化和工人阶级状况
年和年间,英国铁路运输工人人数减少了3%,而货物转运量却增长了3%,同时机车车辆的行程增加了29%。这些成果是依靠加强铁路工人的劳动强度取得的。铁路工人加重了劳动量,反而被削减了工资。年初,铁路工人工会的领导人同意把工资降低25%。
合理化和蒙德主义的政策给英国矿工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煤矿主把每吨煤的生产成本从年的16先令4.5便士,降低到年的12先令10便士。这是加强英国矿工的劳动强度的结果。
年每个工人每年采煤吨,到年已达到吨,而年为吨。许多矿工由于合理化而被抛上了街头。从年到年,在英国矿井工作的矿工人数减少了,人。延长工作日和加强劳动强度,引起矿井工伤事故大量增加。矿工的名义工资仅超过年水平30%,而当时生活费用的官方指数却增长了67%。。英国矿工的季度平均工资,年为34英镑6先令4便士,到年减为30英镑13先令1便士,年减为28英镑9先令2便士,年为29英镑11先令7便士。合理化运动也给英国工人阶级其他队伍带来悲惨的后果。
繁重的劳动、劳动者的破产和贫困化,给英国垄断组织带来了高额利润。斯坦普勋爵编制的普通资本利润指数表明,从年的增长到年的.30。
英国资产阶级指望年以后工人阶级会一蹶不振。但是很快就发现,统治集团对它于年在工联右翼领导协助下,取得的对工人阶级的胜利估价太高了。年年底已出现的征兆表明工人运动开始活跃了。年底和年初的罢工,证明英国罢工运动的低潮已开始成为过去。年,煤炭工业、棉纺织和毛纺织企业屡次发生罢工。伦敦的雷戈缝纫厂名女工掀起了汹涌澎湃的罢工浪潮,结果罢工者获得了胜利。奥斯汀汽车制造厂8,工人停止了工作,要求取消计件工资的组织方法中对他们不利的改变。在达拉姆,3,名矿工展开了反对企图降低他们工资的斗争。年2月至3月,全国失业工人运动组织了全英饥饿游行参加者要求改善失业工人的状况。这是英国工人阶级在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掀起又一次声势浩大的进军的先声。
工党内部情况总罢工以后时期的特点是,工党领袖急剧向右倾转,这表现为加紧对党内左翼分子的迫害,并通过了比年的纲领具有更明显的机会主义性质的党纲。
工党右翼领袖顽固地执行年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这个决议规定将以个人身分参加工党的共产党员开除出党。年工党代表会议宣布解散该党的13个地方组织,原因是它们拒绝执行开除共产党员出工党的决议。有28个地方党组织向年工党代表会议提议撤销开除共产党员出工党的决定,证明党内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反对右翼领袖的反共政策的。
同时工党内部争取建立左翼的运动积极起来了。年,这个运动获得了工党的48个地方组织的支持。
工党议会党团实际上支持了保守党政府的反动的对内对外政策措施。工党议会党团的成员之一布坎南,于年这样说明它的活动情况:“我们出席下院,可是我们当中多半是伪君子。我们批评了保守党人,可是我们心里清楚地感到,如果我们取而代之,掌握了政权,我们组成的政府所要做的,基本上也和现存政府正在做的将如出一辙”。在这种情况下,工党议会党团对政府提出的“批评”,只能淆惑人民群众,而丝毫也没有妨碍保守党的倒行逆施。
年通过的新的工党党纲“工党运动和国家”,证明工党领导的显著右倾。纲领草案是“费边社”分子、历史学家R.H.托尼起草的,由麦克唐纳、兰斯伯雷、罗伯茨、克兰普、赫伯特.摩里逊、艾伦·威金逊、奥斯华德·摩斯莱、查尔斯·特里维康和阿瑟·韩德逊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完成草案以后,经工党代表会议通过。工党的传统的国有化口号,在新党纲中被建立"社会团体”的要求所代替。工党党纲简直和自由党的党纲一模一样,因为自由党党纲的主要基础是要求建立“社会康采恩”作为工业组织的形式。关于英国工党许多著作的作者马格丽特·柯尔写道:“《工党运动和国家》这个纲领的论点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劳合-乔治的自由党研究部出版的资料”。两党党纲的共同点如此之多,因而工党领袖打算在议会选举后组成一个工党一自由党联合政府。年,斯诺顿、布雷斯福德和其他工党活动家,都提出过这样的建议。斯诺顿于年9月写道:“两党纲领有这么多的共同点,以致如果把它们编成一个立法活动纲领,在议会中要开三四次会议才能讨论完”。斯诺顿在阐明《工党运动与国家》纲领的意义时说:“我们打算主要地借助于社会团体来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为了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团体应由优秀的专家和企业家领导"。
工党领导的政策表明它离开了年纲领中提出的那些起码的要求,因而引起了许多普通党员的抗议。工党内部最大的非工会组织-独立工党的状况便是这种不满的反映。由于独立工党党员不满斯诺顿和麦克唐纳的政策,使他们不得不先后退出了党。党的领导权转入曾经以左闻名的麦克斯通手里。不过独立工党的新领导并没有对工党领导的反动政策展开原则性的斗争。麦克斯通虽然属于左派,但他是机会主义的领导,对工人阶级的革命任务怀有深刻的敌意。独立工党的机关报《社会主义评论》于年2月写道:独立工党的任务是“吸收工人阶级的真正重要而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日益壮大,他们目前正在考虑是否加入共产党的问题,正在痛苦地动摇着”。
在-年反动派猖狂时期,英国共产党没有能够适应新的情况,以致处于困难境地。年年底共产党员人数已增长到11,至12,人,此后就急剧减少,到年年底降为5,名回。共产党领导上没有能够正确地估计在总罢工失败和工党以及工联领袖转向公开与资产阶级合作的政策(蒙德主义)之后国内所形成的局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共产党应坚决地揭露右婴工人领袖的叛卖政策,可是它没有这样做。共产党内部关于党的路线问题展开了斗争,这一斗争直到年才以改组党的领导告终,这给予党以后的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影响。哈里·波立特当选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共产党创办工人报纸《工人日报》,创刊号于年1月1日问世。
英国与洛迦诺公约英国统治集团为了设法在对内政策方面和国际关系方面同时获得资本主义稳定,采取了种种旨在达到这个目的的措施。继规定借助于美国和英国的贷款来稳定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道威斯计划”之后,年签订了洛迦诺公约,这个公约的目的是要稳定欧洲各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
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于年10月16日在洛迦诺会议上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来因保安公约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旨在巩固德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间关系的来因保安公约的规定,德国自愿地同意承认不改变凡尔赛条约所规定的德国边界。“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通过仲裁审理途径解决争端。来因保安公约确定沿来因河两岸建立非武装区,并且规定破坏非武装区的现状,应被视为侵略行为。公约规定,英国和意大利是德国和比利时,德国和法国之间的边界和来因河非武装区的保证国。这种保证具有局限性;因为它只适用于德国西部边界,而不触及德国的东部边界洛迦诺公约由于德国和英国的坚持,使德国东部边界问题成为悬案,并使德国能够在东部自由行动。这样一来,德国扩张政策的矛头就指向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洛迦诺会议解决了接受德国加入国联问题和使德国获得在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问题。英国指望借助于洛迦诺公约使复活的德国同法国对立起来,同时巧妙地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保自己在欧洲的霸权。英国在策划和签订洛迎诺公约中所起的作用是英帝国主义的传统对外政策的一部分,这就是挑起这几个国家和另几个国家互相冲突,以便从中渔利。
由于洛迎诺公约英国占有在欧洲事务中的最后仲裁者的地位,它打算利用这个地位来加强反击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扩张。洛迎诺公约加强了英国在对大洋彼岸的敌手斗争中的阵地。根据英国统治集团的意图,洛迦诺公约应给德国加入反苏阵线打开方便之门。英国政治活动家和英国资产阶级报刊直言不讳地吐露出了洛迎诺公约的明确的反苏方针。副殖民大臣奥尔姆斯比-戈尔于年10月在曼彻斯特群众大会上演讲时说:“据我所知,洛迎诺会议进行的斗争,是关于德国是否认为自己的前途与西方各大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或者打算同俄国合作问题.洛迎诺会议的意义非常重大。它表明,既然这件事涉及现今的德国政府,那末德国政府就要和俄国绝交、并使自己的命运和西方伙伴连结在一起"。《政治家》杂志写道,如果洛迎诺“会议获得成功,俄国共产主义就会在西欧遭到沉重打击建立反俄联盟的可能性马上就会到来”。出席年10月召开的工党年会的代表克里克,在会上发言中说,洛迎诺公约是“各个反对苏维埃俄国的国家的普通联盟"3。
英国统治集团指望洛迎诺公约加强在凡尔赛建立起来的反对德国的体系,同时为利用德国反对苏联提供条件。但是这个一街双雕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德国利用了英国和参加洛迎诺会议的其它强国把德国充当反苏政策工具的阴谋,进行彻底摧毁凡尔赛体系的斗争。最后只有德帝国主义在洛迦诺公约中赢得了胜利,它利用这些公约为自己利益服务,以后,当这个公约成为它的束缚的时候,它就把它们一脚踢开。
英国各资产阶级政党一致赞成洛迦诺公约。年支持"道威斯计划”的工党和工会领袖,都表示欢迎洛迎诺公约,把它看作国际局势的“伟大”和“光荣”的改造。议会审查批准洛迦诺公约时,只有13名工党议员投反对票。
英国和中国的反帝革命
镇压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资本主义暂时稳定时期,英国统治集团外交活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统治集团力图挫败中国革命,因为中国人民的胜利,就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当然也包括英帝国主义)在中国剥削的终止。况且,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在华南,这就直接威胁到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以及英帝国主义在华南和上海的利益。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对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英帝国主义的最重要殖民地领土却正是在东南亚。
-年时期中国大革命的起因,是由于年5月30日当中国人民举行示威抗议上海一家日本纱厂杀害华籍工人时,上海的英国巡捕开枪射击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英国巡捕当场枪杀了13名中国人民,重伤16人。中国人在上海举行大罢工和抵制英国货来回答这种暴行。继上海枪杀案之后,英国军队还在中国其它城市作出许多兽行。年6月10日,英国海军陆战队用机关枪和来福枪枪杀汉口示威工人。随后在重庆和南京也相继发生枪杀事件。年6月23日,在广州,英法军队在江面的军舰的炮火掩护下杀死中国人民52人,伤人。为此,香港工人宣布大罢工,居民抵制英国货,英国同华南的贸易联系完全陷于停顿。面对着广东劳动人民的一致行动,英国政府不敢冒险对华南进行直接武装干涉。
年夏,广东革命军开始进行胜利的北伐以后,英国政府不仅加紧支持中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而且对中国人民采取新的暴力行动。年9月5日,英国军舰在长江轰击了万县,许多街道毁于炮火,数百人被打死。
万县惨案以后,英国又企图勾结美国和日本进行武装干涉,结果遭到失败。英国、美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矛盾,因为它们个个都力图牺牲别国的利益来加强自己在中国的势力,这些矛盾妨碍了帝国主义者达成合力进行直接武装干涉的协议。但这并不是说,日本和美国不插手干预中国事件。日本和美国的军舰都驻在中国领水内,扶植各地的反革命势力。
世界舆论听到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中国的暴行,都表示极大愤慨。英国劳动人民也谴责了保守党政府在中国的政策。英国掀起了“不许干涉中国”运动;各城市成立了70多个保卫中国革命委员会。
结束语:
中国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和保卫中国革命的进步舆论的坚决行动,使英帝国主义者不得不看风驶舵。年12月,英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修改对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式的建议。这就是中国革命辉煌成就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