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曾是武侠小说的汪洋大海六一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5.html

▲租书店

书店是卖书的地方,现在要加上一条书店是喝咖啡的地方,人们对于书店的概念大抵如此。但有一种书店不卖书,也没有咖啡,去的人往往要交两份钱,一份叫押金,一份叫租金,然后把书带走,一天后送回,租金归店,押金带走。

这是多年前武侠小说鼎盛时期的特有文化景观——租书店。我上高中时,勉强有点经济自由时,赶上了武侠小说黄金时代的余晖,县城的大街小巷还遍布租书店。统一价格是押金十元一本,租金是一本一天一块钱,速度快的人一天大概能看两三本。店主有个本子,会写明租出去的书名、租金、押金、日期,还的时候再一笔勾销。

为了省钱,也会两三个人合租,比如一套《射雕英雄传》或者《楚留香传奇》有四本,就两个人共同承担租金,本来要四块钱才能看完的书,就可以省一半。实在一天看不完,可以分两天,第一天租两本,第二天租两本。

当然也会有捡漏“白嫖”的,一个宿舍或者一个班级,趁着租书人不看的空档,就会有其他的手伸过来,真的就是比手速,确实是手慢无。“白嫖”虽然省钱,但有两个风险,一个是故事不完整,你不能保证接触到一整套,这既要看租书人到底租了几本,也要看租书人的嘴脸,更要看有没有其他抢书人,运气的成分太大了;一个是故事很混乱,比如四本《射雕英雄传》,你没法子按顺序从第一本看到第四本,只能是抢到哪本算哪本,经常是时间线错乱,看完“华山论剑”,才能补看“三道试题”。如果是看楚留香,“鬼恋传奇”看完,才能看到“大沙漠”。

撑起如此高涨的阅读兴趣,需要数目庞大的租书店,他们的门面没有那些卖书为主的书店堂皇,甚至也没有什么装修,有些还会弄个大的广告牌,有些则连广告牌都没有,就是门口支着“租书”二字。

一走进去,掉入了武侠小说的汪洋大海,数目多到令人窒息。这边清一色都是金庸、古龙,开始还奇怪怎么金庸、古龙会写那么多小说,揉揉眼睛再看,发现署名是全庸、吉龙、古尤或者金庸新、金庸巨、古龙新、古龙名之类,那边就是梁羽生、温瑞安、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萧逸、司马紫烟、秦红、独孤红、李凉,还有什么松柏生之类。

置身其中,有种光怪陆离的感觉,为了吸引读者,小说封面可谓简单粗暴,如同直接拷贝了张彻和李翰祥的剧照一样,既要热血,也要风月,男的袒胸,女的亦然,走的都是拳头加枕头的路数,甚至极端者,拳头只是为了枕头服务,一套书都是编织枕头戏。如果说武侠是为男人造梦的话,开始是锄强扶弱的侠客梦,渐渐地就蜕变为颠龙倒凤的春梦。

所以,租书店和录像厅相似,最后吸引人的已经不是正宗的经典作品,如同王家卫、许鞍华、吴宇森、杜琪峰只是录像厅的调味剂,真正的主菜是王晶、黎继明、邓衍成一样,金庸古龙的小说在租书店里渐渐从书架的顶层移到了底层。当港片不济时,救市的会是色情加暴力的分级片子,武侠小说颓势时,也是大量色情暴力题材的产品层出不穷,但黄暴的出现成了双刃剑,固然在疲软阶段带来了刺激,但也如同劣质的春药一样加速了疲软。

上学的时候,几乎跑遍了县城的所有租书店,有一家书店印象最深,在于这家有一套完整的远方出版社的《蜀山剑侠传》,一下子觉得惊叹不已,好像见多了星宿派的摘星子之流,也见过了丁春秋之流,忽然看到了无崖子现身,那份惊叹喜悦难以言表。一次听到此店老板和朋友聊天,大手一挥就说“我经营这么大的书店,想看点什么书,都觉得无从下手”,我暗笑口气不小,但凭着一套蜀山,且原谅你。

后来渐渐明白,“无从下手”在于书虽多,但都非精神的食粮,都是加了猛料的零食而已,在那个在零食稀缺的年代,武侠小说为我们提供了足份足量的“时间零食”,也缔造了形形色色的“时间零食店”,它们随着武侠小说的兴盛而兴,随着武侠小说的衰落而衰,渐渐退出城市的历史舞台。现在,城市里“租”的概念并不陌生,只是有了新的名字叫“共享”,只是共享的对象只是不再是书了。

想来也是,不要说租书店找不到了,现在想在城市里找一家书店也很难了,当实体书也少人问津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武侠书时代成了独特的记忆风景。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ms/8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