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大山壮歌亮相贵港,你看了没

戏剧温暖人生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

最温暖的事

大概就是能看上精彩的演出了吧~

1月7日

广西首获文旅部扶持原创话剧《大山壮歌》

在贵港市会议中心精彩上演

1月7日,话剧《大山壮歌》在贵港市会议中心精彩上演。精彩的剧情,丰富的舞台效果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该剧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品,南宁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排演,以驻村第一书记为创作原型,勾画上下齐心、全民行动的决心信心,讴歌壮族群众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用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力量,向贫困宣战,展现壮乡首府上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演出得到各界嘉宾、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评价。

如此精彩的话剧一起来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吧~

01

三年磨一剑,用心打造精品力作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话剧《大山壮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本土,深植时代,挖掘壮乡首府南宁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道路上的感人经历,塑造了驻村第一书记王佳年的艺术形象。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党员,王佳年初入贫困山村古龙寨,在困难面前也有过犹豫退缩、彷徨失落,但是面对村民们的善良质朴,他勇敢地站出来,通过真诚的行动唤醒了大家的脱贫梦。在带领龙古寨人从“要我脱贫”转变到“我要脱贫”的奋斗路上,他自己也坚定了信念,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真正成长为一名受到大家爱戴的第一书记。同时,突出兰爷爷、唐老三、阿古、兰磊、苗苗等三代壮族村民的群像塑造,真实呈现了壮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反映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以接地气、正能量的创作提升作品感染力。

“三年磨一剑”,从年开始,南宁市多次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马山、上林等地采风创作,创作了该剧剧本。剧本得到了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均的高度评价,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剧本扶持工程,实现了广西原创话剧剧本“零突破”;剧目还相继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当代文学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第二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优秀剧本扶持计划、广西年—01年度重点剧目、南宁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项目。经过三年不断的修改、提高,00年9月10日,话剧《大山壮歌》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正式与观众见面。

0

好戏走出去,用情传播桂风壮韵

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剧《大山壮歌》深入挖掘、展现壮族元素,舞美呈现方面,再现壮族干栏式建筑,以及牛轭、榔等壮族乡村日常生活的物件,服装设计取材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劳作服装,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氛围。音乐设计制作方面,以南宁马山壮族原生态山歌作为创作主干,以马骨胡等富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民乐、管弦乐、混声合唱等配合作为枝叶,将观众带入少数民族山村的情景之中,共同感受壮乡首府儿女奋斗圆梦的感人故事。

03

聚力再出发,用功砥砺从艺初心

南宁市文艺工作者坚持探寻艺术的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牢记历史使命,砥砺从艺初心。为推动话剧《大山壮歌》攀登艺术高峰,主创团队根据各界专家和观众的反馈,确立“抓重点、大变样、上台阶”的工作思路,通过剧本、造型等的重点修改、调整,使剧目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趋于完善,让台词更加生活化,人物性格特点更加突出,艺术创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话剧《大山壮歌》赴武汉展演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艺术地呈现了全国脱贫攻坚战线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坚守初心,另一方面,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展现新时代南宁文艺创作的最新成果、提升南宁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

来源: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ms/5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