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文思丨品读金庸古龙

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是“人生,就该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的金庸

还是“酒后高歌磨剑,梦中快意恩仇”的古龙

跟随动机文思的脚步,来探访两位大师的世界......

身无彩凤双飞翼,尽在功名一梦中

最近重温了一遍《书剑恩仇录》,突然想为金庸和古龙两位武侠小说大师写点东西。篇幅有限,我就单刀直入了。

从能力水平上讲,金庸更强,但从个人感情上讲,我更喜欢古龙。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古龙的文字里,总透露出一丝悲凉。这是大师的能力。读金庸先生的小说,总能感到一丝激昂,读古龙先生的小说总能平添几缕愁思,引发几多感叹。这种悲凉在古龙作品的结尾愈发明显。一般来讲,小说的结尾一般都是美好的,团聚的,这一点在金庸的小说中尤为突出。可古龙偏不。《多情剑客无情剑》的最后,李寻欢与好友阿飞,“寂寞长亭别,笑看天下路”。《楚留香传奇》的最后,名扬天下的楚香帅,轻衣纵马云去,恋笑走红尘。古龙先生的结尾,离别多于团聚,谜题多于真相。回想起古龙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没有结局本身也是一种结局。”

但我在这里必须纠正一种看法。与古龙相比,有些人认为金庸的小说没有深度。真的是这样吗?金庸先生在报社工作多年,早已看透了人心浮沉和世事凉薄。他自己的人生感悟,都被带入了他的作品中。所以,细读他的小说,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一个清晰的社会缩影。人物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是经过金庸先生仔细雕琢的,都蕴含了透视人生哲学的大智慧。

说起这两位大师,我们总绕不开现实和理想这两个词语。

在人生这个话题面前,古龙有几分过于理想。他拒绝雕饰任何细节,而是用冷峻精炼的语言直接对话人生,叩问人生,尽显他的哲学意味。古龙对于人生的阐述颠覆了人们对武侠小说的固有观念,他通过主人公的际遇让读者发现,原来武侠也可以有这么多花样。金庸先生则更为现实。他的小说更贴近读者生活,更能引发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随情节发展,我们自己的悲欢也会被带起。金庸先生对功名着墨不少,而有意思的是,他在《射雕英雄传》曾自己作了一句诗“天骄犹有投鞭意,尽在功名一梦中。”细品这句话,我们很多时候都明白功名只是一场梦境,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去追寻那些空花泡影。就如夜空中的烟火一般,短暂的绽放之后,夜空如旧,转瞬即逝的繁华却不知去向,然而我们总是贪恋那一瞬间的美丽。有了这样一番理解,对“浮生若梦”的体悟是否更深刻了呢?这就是金庸先生笔力的强大之处了。

两位先生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刻画了许多人物。但依我愚见,就人物刻画上来讲,古龙刻画的人物更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我借用一段六神磊磊的话“金老爷子写了那么多好酒贪杯的侠客,令狐冲、乔峰,都写得很好。可当我们在月下举起酒杯时,想到的不会是令狐冲,也不会是乔峰,而只会想起楚留香,胡铁花,陆小凤。而当烈酒入喉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想起金庸的’剧饮千酒男儿事’,而或许会想起古龙的’饮不完的杯中酒,割不完的仇人头。”

限于篇幅,还有很多未能与大家分享。但我想说,古龙替代不了金庸,金庸也没法取代古龙。能读到两位大师的著作,已是我们的荣幸。

——汪瑀琎

排版:闫星宇

责编:李灿明

审核:黄佳倩子,杨康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ms/5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