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金箍棒,
眺望着远方。
中国动画电影鼻祖
动画片,
记录着儿时的喜怒哀乐,
每当听到“国漫崛起”这样的词,
总让人不禁想到,
57年前的一部动画片。
因为它,
日本动漫之父弃医转行。
受它影响,
宫崎骏才坚定了学习动画的决心,
才有了之后的
《龙猫》、《千与千寻》...
即使过了半个多世纪,
它依然无愧为国产动画巅峰之作。
而说起它的名字,
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它就是——《大闹天宫》。
当年,
它在美国上映后获奖无数,
甚至到了今天,
我们依然要靠着这只猴子,
来证明我们的动漫,
曾不输给任何国家。
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能拍出这样的传世之作,
堪称奇迹。
而这个奇迹的缔造者,
正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创始人——
万籁鸣。
年少时,
他最喜欢《西游记》,
幻想着在光影里,
把他的英雄放出来。
但听到天不怕、地不怕、
法力无边的孙悟空,
竟然翻不出如来佛手心时,
他愤愤不平。
于是,
天色一黑,一块白布做幕,
幕后摆一盏油灯,
他自创皮影戏就上演了,
演的是“孙悟空逃出了如来手掌心”。
年,画技卓群他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部。
一次,他去购买美术用品,路上碰到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外国水手,突然伸手将他头上的帽子用力摘掉,抛向大街,接着哈哈大笑。
万籁鸣顿时怒涌心头,
冲上去和他评理,
谁知那醉鬼直接挥拳打他。
此时来了两个印度巡捕,
他们不仅不分事实,
还用警棍殴打万籁鸣,
放纵外国水手逃之夭夭。
万籁鸣受此侮辱,想到列强践踏中国百姓的种种恶行,于是他立即拿起画笔当作武器。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画起,直至《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画出了一幅幅形象化的近代中国血泪史。
在作画的几个月里,
万籁鸣虽然疾病缠身,
但他难抑愤慨之情,
仍抱病走笔,完成了画稿。
一时间,
各地的学校和工厂、商店争相采购,
或在校园内张贴,
或在厂区店堂悬挂,
在他的影响下,
华夏儿女同仇敌忾,
掀起了一股反帝的怒潮。
年,
日本飞机轰鸣声,
刺破了中国的天空,
这个东方古国的历史,
翻到了耻辱的一页。
因为战争的影响,
国产动画的发展也被推到了空前的低谷。
而与之同时,
美国迪斯尼推出的动画——
《白雪公主》风靡世界,
在上海放映时更是盛况空前。
看到这样的差距,
万籁鸣暗下决心,
“美国能够搞一个《白雪公主》,
中国为什么不能搞一个《铁扇公主》?
我一定要把中国的铁扇公主拿出来,
超过美国的白雪公主!”
《铁扇公主》
来源于“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在万籁鸣的画笔下,
孙悟空带领着猪八戒、沙和尚,
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
终于闯过了火焰山。
这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
他通过情节暗喻:
只有“团结一心,联合大众,
才能打败牛魔王(日寇),
取得最后胜利。”
在那个写满屈辱的年代,
万籁鸣希望凭借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扇起全国人民
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很快这,部优秀的国产动画就传到了日本,连演一月,座无虚席。
后来日本下令在日本禁映《铁扇公主》。日本作家小松迟浦在一本刊物上写道:
“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的人们,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与此同时,
这部动画也深深影响到了一位日本青年,
他就是后来日本动漫的鼻祖——
手冢治虫。
在看过万籁鸣的孙悟空之后,
他放弃了医生的职业,
拿起了画笔,
这才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铁臂阿童木》。
《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惟妙惟肖,但这还不能让万籁鸣满足,他一直觉得,“大闹天宫”中无所不能的孙悟空,才是他心中的大圣!
于是四十岁的万籁鸣踌躇满志,立刻开始招兵买马筹备《大闹天宫》。
本以为一切会顺风顺水,
可和资本家见面的时候,
投资人却笑嘻嘻的表示:
现在战乱物价飞涨,
我们为电影买的胶片和药剂所花的钱翻了好几倍,
卖了都能大赚一笔!
就不拍这个动画片了吧。
一生作画的万籁鸣,
在遇到这样的理由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战争的硝烟吞噬了一切,
也吞噬了他所有的梦想。
动画梦在战争年代无疑是,最可笑、最卑微、最无足轻重的梦。
他感到深深的绝望:“所有的进步文艺事业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动画艺术又怎么能例外呢?
20年后,新中国成立,
《大闹天宫》得以开拍,
万籁鸣的梦想终于成真,
于是他夜以继日绘画构思,
为了寻找片中诸多神仙的原型,
他特意派人上京“求神”。
京城大大小小的庙宇,
没有一处没留下剧组人员的足迹。
有时为了设计一个精巧动作,
年过六旬的他,
会顺手抄起一根梢棒,
在厂院里和年轻人挥舞。
有一次在寻找灵感的过程中,
万籁鸣不慎掉入水池,
他却乐呵呵地站起来,
郑重其事地对身边人说:
“谁也不要告诉我老伴儿,
我裤子湿了。”
一部《大闹天宫》,
整整等了20年
团队画了7万多张画,
光手工绘制就用了两年多时间。
这是一个对孙悟空有无限热爱和赤子之心老人,
留给我们最伟大的文化瑰宝。
一个镜头,
在荧幕上只放映5秒钟,
但在“图画台本”中,
却要画上多张画稿。
看着腾云驾雾的孙大圣,
这位64岁的老人激动地哭了:
“孙悟空,我们终于见面了。”
动画一经上映,
立刻就引起了国内外轰动。
法国媒体称其:
“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而这一点恰是“迪斯尼所做不到的”。
一部为国人捧回无数国外大奖的国产动画片,让万籁鸣体验过了却夙愿的欣慰,但同时也给他带来过可怕的灾难。
特殊时期,万籁鸣遭受凌辱,被折磨十年之久。但在这期间,他所关心的还是他一直热爱的动画事业。
面对一次次的压迫,
万老一次次的问自己:
“有生之年我还能制作动画吗?
动画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年,改革开放。这一年一个五十岁的日本中年男人走下来中国的飞机,第一句话就是:“万籁鸣先生在哪里?”
这个中年人就是手冢治虫。时间汹涌,此时万籁鸣已是八十岁的老人,手冢也不再是那个当年在电影院看动画,看得目瞪口呆的小孩子了。
见到偶像时,
手冢深情的说到:
“万老先生,我是看了您的孙悟空,
才决心做一名漫画家的。”
后来手冢治虫,
为了完成《我是孙悟空》,
在画桌上赶稿中逝世,
他留下了遗言:
我已经成为孙悟空了。
在他的手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我的孙悟空》是受到了万先生的启发。
特别是火焰山和牛魔王那一段,我本来想把它删除,但是那动画的影象却不断浮现在我心里,结果我几乎完全抄袭了那段动画。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孙悟空》就是那套动画的翻版,实在令人惭愧。”
而如今,已经没有一个投资商愿意拿出魄力和耐心,用四年的时间去打磨一部动画片。
尽管出现了《大鱼海棠》、《大圣归来》这样备受好评的佳作,但数量上寥寥数几,质量上更没有当年《大闹天宫》那般精益求精。
中国动画片早已迷失在飞速发展的动画技术中,找不到自己的灵魂,对此我们不禁想问:万老先生的艺术精神还能延续下去吗?
万籁鸣先生看不到这一切了。
他躺在上海西北部的福寿园里。
墓碑是一卷展开的胶片,
胶片里那只敢作敢当、
永不服输的猴子,
仿佛就是他自己。
我们怀缅这位动画巨匠,
只见这大圣,
手持金箍棒,眺望着远方。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薪招聘
只为等你
点击蓝字查看招聘信息
▼
去年5月入职,我买了第一套房
转载须知
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无授权图片的童鞋会被举报的哦!
总有一个人在坚守,
总有一件事要完成。
茫茫人海,
匠心之城。
不喧哗,自有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