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位人类学家为何要研究煮饭、上菜和用膳的问题?“吃”字虽简,学问极大。英国著名社会人学学家杰克·古迪(JackGoody,-)写了《烹饪、菜肴与阶级》一书,专门谈吃,以学术的视角看遍各大洲食物构成与饮食文化。相较于美食本身,他似乎更关心食物所表现和折射出的历史、社会与文化问题。欧亚大陆的食物与非洲大陆的有何不同?为什么传统的非洲文化缺少有分化的菜肴,而欧亚大陆则出现了高级菜肴和低级菜肴的分化,这种分化背后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有些菜肴是贵的,有些菜肴却很寻常?为什么在幅员辽阔的中国,人们的口味分布形成“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规律?古迪将全球各个地方的饮食,全然纳入一个讨论框架之中,既让我们大开眼界、见识了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不同饮食习惯,也隐隐发现了饮食背后所暗藏的文化秩序。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从日前再版的《烹饪、菜肴与阶级》一书中节选了与中国饮食相关的部分章节,以期与你一同边吃边思考食物背后的文化逻辑。英国著名社会人学学家杰克·古迪《高级和低级:亚洲和欧洲的烹调文化》(节选)文
[英]杰克·古迪译
王荣欣沈南山按照烹饪来区分文化,不只是古典世界的一种现象,也是欧亚大陆所有主要社会的一种现象。因为它与一种特定的以生活方式做为区分标准的等级制联系在一起,该等级制反过来以某类农业体系为基础。我们在地中海世界所发现的分化,连同它在概念层面和政治层面所引发的对立,在或许是所有菜肴中最复杂的中国的菜肴中是清晰可见的。1、五味俱全,菜系丰富在这里,烹饪方面的分化既有私人和公共形式,又有地区和等级制形式。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很多差异是在地理上的。13世纪,南宋都城杭州被马可·波罗称为行在(Quinsai)或天城(Kinsai),“天堂之城”毫无疑问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和最辉煌的城市”。在那里,或者12世纪的北宋都城开封,餐馆供应各式各样的地区菜肴,既迎合难民的需要也迎合望族的需要,他们从帝国的遥远地区来到都城。都城的这些地方风味餐馆似乎构成了各类“菜系”的基础,较高级的菜肴被划分为菜系。这些菜系不只具有富人(与穷人相对)的特色。它还通过餐馆进入大众的生活圈,使那些即便家境一般的人,也能举办精致的宴会来庆贺家庭节日。中国菜通常被分成四个主要地区,尽管在宋朝似乎只有三个。在北方菜中,菜往往是清淡的,并包括许多羊肉和腌制食物,有些人称它们是“有酸味的”。北方菜的主食是小麦和粟,它们可以做成面条、小圆糕点、饺子和糕饼(通常有馅)。南方菜,以长江三角洲为例,以稻米为主食并使用猪肉和鱼;菜味调得更浓重,并且有时里面还有青蛙,但北方人认为这种菜是不合胃口的,如同英国人在法国的感觉一样。四川菜也以稻米为主食,因为用了辣椒,所以菜味更辣;四川菜经常与茶和药草联系在一起,因为四川是它们重要的生产中心。在这三种菜系以外,现在还要加上广东食物,它以甜和酸的菜肴为特点。其他作者主张传统分法是将中国菜分为五种地方菜,他们将其看作是人们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