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古龙川,竟让韩愈触景生情,留下

首任龙川令、南越王赵佗催发岭南文化萌芽后,岭南文化博采众长,海纳百川,逐步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在这多年的历史时空中,有众多闪闪发亮的“文曲星”,从河源的天空划过,留下了一道道明亮的光线……

唐朝循州首位进士韦昌明,官授翰林学士,撰有《越王井》传世;韩愈贬官潮州,游历龙川蓝关,后人建韩祠以资纪念;李商隐曾寓居龙川3年。到宋元,苏辙力筑湖堤,著《龙川志略》,写下“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的诗句;文天祥兵屯紫金,光复循州,以诗言志……

这些远去的历史名人,都与古龙川有着怎样的历史“姻缘”?从今天开始,《河源故事》将以朝代为顺序,以古龙川辖地为范围,撷取对河源(包括五县一区)发生过相当影响的人物及事件进行溯源,探寻这些历史人物远去的背影。

这期《河源故事》,我们就来讲讲大名鼎鼎的韩愈与古龙川之间的那些事儿。

游历龙川蓝关写下佳篇

大唐元和十四年(年)正月十四日,被左迁(降官)为潮州刺史的前刑部侍郎韩愈,启程前往岭南潮州上任。

韩愈画像

到潮州任刺史,是因为韩愈上疏劝谏当时狂热于佛事的唐宪宗李纯,要他不要迎接和奉养佛骨。结果,唐宪宗怒火大发,想处死韩愈,宰相裴度、崔群等极力为韩愈求情,虽然保住性命,但却被贬要前往“落后蛮荒的瘴疠之地”潮州任刺史。

从京城长安出发,经过长途跋涉之后,在元和十四年(年)农历二三月间,韩愈终于到了龙川蓝关。

蓝关

蓝关,又名丫顶关。位于龙川县城东15.6公里,龙川与五华两县交界处。地势险要,山丫间有米小道。

蓝关

彼时,正是农历二三月。在冰天雪地中,(粤东北山区的冬春天气,一般无风雪可下,但也有例外,《古邑龙川》一书转载有徐琪的《重修蓝关韩文公祠告示》,告示里对人们怀疑粤中未必有雪可下提出异议,并举了例子:就在写这篇告示的前一年,龙川蓝关就下了“颇盛”的雪)在山高林密的蓝关上,韩愈思绪万端。

当时的韩愈极度郁闷。他心想,就因为给皇帝上了封痛陈时事的奏章,自己就被贬到遥远的潮阳。我大唐王朝自高祖开疆辟国以来,一直都是世界强国,各方来朝,贞观、开元年间,遥远的中亚沙漠地带也受大唐支配。为了大唐的江山基业,我拼了这条身躯和这以后的残年,也要为大唐除掉奉养佛骨这些弊病。

这大冬天的,韩愈走出了西京的秦岭,转身回望,只见秦岭云横,茫茫一片,家乡和家庭,离他已是渐行渐远。八千里路的披星戴月、颠沛流离,现在,虽然已到了广东地界的龙川蓝关。过了蓝关,再往东走,还不知要多久才能到达粤地最东的潮州呢!韩愈的思绪像大雪一样纷纷扬扬。

坐在马上,韩愈的腿都要被冻僵了,他抖抖腿,策马欲走,但马蹄却陷在雪中难以前行。

“春来雪融后,雪水将侵浸草木落叶,岭南夏季又十分燠热,毒雾瘴氛,日夕发作。”想到这,韩愈不禁悲从中来,思念起侄孙韩湘。

而此时,年轻的韩湘竟远道追来。韩愈感动之余,又想,你来了也好,反正这里离潮阳很近,不像蓝田关仍靠近皇城,不忍叫你一路辛苦跟随。现在你到的是粤地的蓝关,你就跟着我到潮州吧,在那里的瘴江边上,收取我的骸骨带回家乡。

因为侄孙的到来,冰天雪地中的韩愈五味杂陈,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事,

岂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写完诗,韩愈休息了一小段时间,又继续上路,最后于元和十四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还有一说是四月二十五日)抵达潮州。

这首在蓝关所作的七律,是韩愈诗作里的佳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晓岚的话说:“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诗境浅说》讲:“昌黎文章气节,震铄有唐。即以此诗论,义烈之气,掷地有声,唐贤集中所绝无仅有。”

龙川百姓建韩祠以资纪念

韩愈洒泪过蓝关后,龙川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就在蓝关建起韩文公祠,供后人瞻仰、凭吊。

旧时龙川韩愈祠有一些佳联,概括了韩愈的生平与学术成就,对联对仗工整平稳,富有艺术感染力,往来学人看见,都有触动。

其中,祠里有联云:“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曾三仕;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进学解:韩愈名篇;三仕:韩愈原为国子博士,后迁职方员外郎,又再贬为国子博士)。“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八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郊”(苏轼《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许多文人墨客,谒韩文公祠时,亦写下诗篇,描写龙川胜景,唱起文公遗响,怀念韩愈生平与品德。

蓝关除有韩文公祠,还有孔圣祠及寺院等古建筑。千载以来,在龙川,韩愈的影响很深远。

蓝关所在的今登云镇,从古到今,民间对读书入仕非常看重。登云人宁愿烧生石灰、割路基草、吃苦挨饿,都要供儿女读书,传出不少“一条草担干挑出一个今科状元”的佳话。

现在,205国道穿关而过,蓝关已成昔日陈迹,但大儒韩愈的遗风流响,仍在深远地影响龙川及河源人民。

记者

凌丽黄小星

编辑

高芳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4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