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探访广州市四大名中学图书馆“背后的故事”,新快报再度联合广东省四所知名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揭秘四大高校学子在图书馆的心水爱书。
来源:新快报
中大图书馆借阅排行(年)注:金庸武侠占四分之一
排名书名作者1《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2《盗墓笔记》南派三叔
3《藏地密码: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何马
4《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乔治·R·R·马丁
5《诛仙》萧鼎
6《读库》张立宪
7《射雕英雄传》金庸
8《天龙八部》金庸
9《冰与火之歌:群鸦的盛宴》乔治·R·R·马丁
10《蒋勋说红楼梦》蒋勋
11《笑傲江湖》金庸
12《倚天屠龙记》金庸
13《神雕侠侣》金庸
14《张爱玲典藏全集》张爱玲
15《绾青丝》波波
16《山月不知心底事》辛夷坞
17《兰陵缭乱》Vivibear
18《沧海明月》沧月
19《女心理师》毕淑敏
20《理想国》柏拉图
最爱借书的不是中文系而是医学院
根据中大图书馆流通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新快报记者发现网络小说和武侠小说成为榜单热门。借阅量前三位的分别为《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皆为时下热门的网络小说,此外还有《诛仙》、《绾青丝》等四本网络小说入选。
排在前20位的图书里,武侠小说占了6本,其中5本均为金庸所著,另1本为沧月的《沧海明月》。看来,总给人严肃“学霸”形象的中大学子也有着一副侠骨柔肠。
■中山大学学图书馆新近筹建的人文库装饰设计精美,主要收集中大创校以来的大师、教授、杰出校友的著作。华工图书馆副馆长刘卫忠就认为,以后图书馆主要会承担一些文化传承或文化交流作用。
此外,借阅图书最多的专业不是中文系,而是医学院学生。中山医学院的学子们年借阅人数达人,总借阅次数,人均借书58次。排名第二爱借书的是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而中国语言文学系只排在第五位,读者人数仅有人。
网络文学和武侠小说受中大学子热捧,这在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看来是很自然的。因为文史类的书籍本身就占出版图书的大头,而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生借阅的书中也必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通俗易读的流行读物,“因为各个学科的学生们都会感兴趣。”
华工图书馆借阅排行(年)
排名书名作者
1《平凡的世界·第2部》路遥
2《平凡的世界》路遥
3《野火集》龙应台
4《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
5《宿命》(日)东野圭吾
6《等一个人咖啡》九把刀
7《藏地密码·1》何马
8《平凡的世界·第3部》路遥
9《倾城之恋》张爱玲
10《海边的卡夫卡》(日)村上春树
11《C++程序设计》谭浩强
12《围城》钱钟书
13《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保罗·柯艾略
14《白银时代》王小波
15《生死疲劳》莫言
16《一个人的好天气》(日)青山七惠
17《罗杰疑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18《藏地密码·2》何马
19《阳光下的罪恶》(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20《十一字杀人》(日)东野圭吾
理工宅有枚文青心最爱《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野火集》、《挪威的森林》……作为全国著名的理工科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近3年(-年,下同)图书借阅榜前20却几乎被人文社科类书籍占满。近3年排名前20名的60本书中,有55本为人文社科类书籍,仅有5本理工科书籍上榜。
“华工的学生还是很有想法的,并不是大家传统想象中的‘技术男’,而且90后学生思维更活跃,既能吸收前人的先进文化,阅读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经典作品,也能与现实接轨,跟时代走得比较近。”对于人文社科类书籍“占满”榜单的情况,在华工图书馆工作20多年如今已是图书馆副馆长的刘卫忠表示并不意外,“我原来在一线从事借还书工作,以前人文社科方面的书籍就借阅得挺多,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这种情况。”
华师图书馆借阅排行(年)
排名书名作者
1《天龙八部》金庸
2《平凡的世界·第2部》路遥
3《平凡的世界·第1部》路遥
4《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5《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6《小王子》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
7《失乐园》渡边淳一
8《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
9《平凡的世界·第3部》路遥
10《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版)》阿瑟·柯南·道尔
11《陆小凤传奇(第3版)》古龙
12《路遥文集》路遥
13《围城》钱钟书
14《何以笙箫默》顾漫
15《文化苦旅》余秋雨
16《笑傲江湖》金庸
17《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18《鹿鼎记》金庸
19《小团圆》张爱玲
20《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社)路遥
阅读品位“朴实”过半最热图书为经典文学
与中山大学的网络文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化”相比,华南师范大学学子的阅读品位显得极为“朴实”。新快报记者从华师拿到的数据显示,年华师借阅量最大的图书是金庸的经典名著《天龙八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紧随其后。
上榜的图书多为经典文学,比如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著《飘》、三毛名著《撒哈拉的故事》、流传半个多世纪的法国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小王子》。
华师热门借阅前二十上榜图书中仅一本网络热门小说《何以笙箫默》入选。外国文学名著占6个席位,比例达30%,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也进入榜单的第17位。
我们木有榜单我们有出勤率
注:文学院每月人均入馆近11次称霸全校
与另三所学校不同,暨南大学并没有进行图书借阅排行的统计。不过,暨南大学以学院为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区别统计。从暨南大学最新的年11月入馆统计数据看,由于各学院学生基数的差异,经济学院入馆人次最多。
但是从人均入馆人次看,文学院夺魁,每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平均一个月入馆10.7次,经济学院以7.6次居第二位,而珠海校区和深圳旅游学院则以0.2次垫底。
此外,每年学院学生进图书馆的到馆率,也是颇有趣的一个指标。数据显示,84.5%的理工学院学生都会进图书馆,也成为到馆率最高的学院,而76.4%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生会进图书馆,排在第二位。同样的,珠海校区和深圳旅游学院依旧垫底,到馆率分别为5.6%和9.0%。
纸质书借阅量大跳水电子资源使用率暴增不必忧伤,这是图书馆的正常进化
在“八卦”完四大高校学子在图书馆借些什么书时,也不得不正视图书馆在新时代的“危机”。新快报记者从暨南大学年全年读者利用图书馆情况的报表发现,每一个月同期借书册数都出现下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均出现类似情况。电子阅读的猛虎之势,早已波及象牙塔。新时代的大学生们如何使用图书馆的习惯有何改变?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阅读?
数字华工图书馆去年的图书借阅量比前年少了这么多
.5%今年3月份暨大全文数据库使用量的同期增长率
920年至年这三年内,华工学生个人最高借阅图书本数
要进入华工个人借阅量前20,三年借书量至少得达到这个本数
现象1图书馆≈自习室
一到考试月本科生的进馆率就上来了
“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借书的地方,它已经是一个多元的公共场所。”从暨南大学年11月的图书馆利用报告看,当月入馆人次17.9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8%,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成为多元空间,受到更多学生的使用。
从暨大图书馆入馆人群比例看,研究生一直居于上风,本科生入馆有明显的“应试”性。今年3月的入馆数据显示,研究生占57%,本科生占36%,这样悬殊的比例维持至5月,而到了“考试月”即6月份,本科本进馆人数增多,达到45%,与研究生的48%相当。这样的“循环往复”也出现在下半年,10月份研究生入馆比例为53%,本科生41%。而11月就出现了趋于持平,研究生占48%,本科生46%。
暨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图书馆的一大功能是自习,每个学期的尾声都是入馆高峰期。研究生有较大且稳定的学习任务,而本科生不少学生进图书馆与考试挂勾。
2每个月份纸质图书借阅率都在下滑
纸质图书的借阅册数近年来出现大幅“跳水”。暨南的数据报告显示,今年3月,借书册数5.34万册,比去年同期下降15.5%,4月份下降15.7%,5月份下降20.9%,为全年下降幅度新高。记者对比数据发现,每一个月份的纸质图书借阅册数均出现下滑。
这一情况,华工、华师也“感同身受”。记者从华工图书馆获悉,该馆年的图书借阅量比年少了6万左右,年与年相当。“这当然和去年华工图书馆准备修缮,对外服务关闭1-2个月有关,但纸质图书借阅量确实有下降趋势,现在是纸质书和电子书并行的一个时期。”华工图书馆副馆长刘卫忠表示。
3各高校都在打造强大电子数据库
记者获悉,暨南大学的纸质图书借阅大幅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馆藏图书全文数据库的开放使用。据了解,今年3月份暨大全文数据库的使用量,同期增长.5%,增长速度颇为惊人。而电子数据资源的投入,也成为暨大图书馆投入的大头,并且逐年走高。
中山大学的电子资源也颇为可观,中大图书馆馆长程焕文介绍,中山大学的数字资源是全国大学中最多的,中文电子图书.43万册;外文电子图书46.06万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多种;多媒体光盘资源5.99万片。
随电子阅读的兴起,图书馆的功能发生着变革。华工图书馆副馆长刘卫忠认为,“以后图书馆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像以前保存文献的功能会越来越弱,图书馆建得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主要会承担一些文化传承或文化交流作用。”
馆长建言
电子书与纸质书的关系不是替代,而是互补
即便爱看网络文学,中大学子们也有自己的“格调”,那就是看纸质书。中大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认为,纸质书带来的阅读快感,是电子书无法代替的。即便中大电子书库很丰富,但学生们还是乐意看纸质书。
“我们采购书的复本量有限,经常有学生借不到书,我们告诉他可以下载电子书去看时,很多学生不太乐意去看。”在程焕文看来,电子书和纸质书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优劣互补。
现在的人不怕没书读,读什么样的书才最重要
“现在是电子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受的是海量信息,现在的人不怕没书读,读什么样的书才是最重要的。”
刘卫忠认为,阅读不应当求快,重点是适合自身,“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也需要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能老跟着时代走,老是跑在前头,没有后面传统的根基也不行。”
学霸故事
华工:去年有学生一年借本
新快报记者从华工图书馆了解到,该校年学生个人最高借阅图书量为本。
级的林同学以3年借阅本图书位列第六名。对于社科类书籍占据华工图书馆借阅榜前列的现象,她同样表示不意外:“很正常的,我们学校学生的书架上都会有几本人文社科类书籍,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看,像榜单中的《平凡的世界》、《野火集》等我都看过。”
中大:曾有学生泡在图书馆近13个小时
年,赵画入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目前正在读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作为一枚标准的“学霸”,赵画经常泡在图书馆里阅读、自习。最长的一次,她从早上9点进馆,晚上10点出馆,就中午出来吃了个饭,她认为图书馆中的学习氛围是最棒的。
在赵画看来,她的同学们阅读兴趣很杂,“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等等,什么都看”。因为喜欢泡图书馆,所以赵画不常借书,但她看到过有同学一次性就借了二三十本书出去,“中大图书馆这点特别好,无论你是教授还是普通学生,借书都不限量,你借得多了还送你袋子。”
关于选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