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无影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巫师,蔫黄,魆黑,
苍白,潮红,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籽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仿佛是一具具疆卧在坟墓里的尸体,
他们将分别蛰伏,冷落而又凄凉,
直到阳春你蔚蓝的姐妹向梦中的大地
吹响她嘹亮的号角(如同牧放群羊,驱送香甜的花蕾到空气中觅食就饮)
给高山平原注满生命的色彩和芬芳。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你也保存,听,哦,听!
第二节
在你的川流上,在骚动的高空,
纷乱的乌云,那雨和电的天使,
正像那大地调零枯败的落叶无穷,
挣脱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
漂流奔泻;在你清虚的波涛表面,
似酒神女祭司头上扬起的蓬勃情丝,
从那茫茫地平线阴暗的边缘
直到苍穹的绝顶,到处散布着
迫近的暴风雨飘摇翻腾的发卷。
你啊,垂死残年的挽歌,四合的夜幕
在你聚集的全部水汽威力的支撑下,
将构成他那庞大墓穴的拱形顶部。
从你那雄浑磅礴的氛围,将迸发
黑色的雨、火、冰雹;哦,听啊!
第三节
你,哦,是你把蓝色的地中海
从梦中唤醒,他在一整个夏天
都酣睡在贝伊湾一座浮石岛外,
被澄澈的流水喧哗声催送入眠,
梦见了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
在强烈汹涌的波光里不住地抖颤,
全都长满了蔚蓝色苔藓和花卉,
馨香馥郁,如醉的知觉难以描摹,
哦,为了给你让路,大西洋水
豁然开裂,而在浩淼波澜深处,
海底的花藻和枝叶无汁的丛林,
哦,由于把你的呼啸声辨认出,
一时都惨然变色,胆怵心惊,
战栗着自行凋落;听,哦,听!
第四节
我若是一朵轻捷的浮云能和你同飞,
我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
我若是一头波浪能喘息于你的神威,
分享你雄强的脉搏,自由不羁,
仅次于,哦,仅次于不可控制的你;
我若能象在少年时,作为伴侣,
随你同游天际,因为在那时节,
似乎超越你天界的神速也不为奇迹;
我也就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急切,
向你苦苦祈求。哦,快把我飏起,
就象你飏起波浪、浮云、落叶!
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
岁月的重负压制着的这一个太像你,
像你一样,骄傲,不驯,而且敏捷。
第五节
像你以森林演奏,请也以我为琴,
哪怕我的叶片也象森林的一样凋谢!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乐,
悲怆却又甘冽。但愿你勇猛的精灵
竟是我的魂魄,我能成为剽悍的你!
请把我枯萎的思绪播送宇宙,
就象你驱遣落叶催促新的生命,
请凭借我这韵文写就的符咒,
就象从未灭的余烬飏出炉灰和火星,
把我的话语传遍天地间万户千家,
通过我的嘴唇,向沉睡未醒的人境,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年秋
内容赏析
先附上雪莱原注: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作者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作者赋予了想象的翅膀。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此处也给予了作者的对未来的期望。
全诗第二段,雪莱进一步运用了天空中的云、雨和电等意象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那“雨和电的天使”,正用尽全力呼风唤雨。此处,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西风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比喻了西风带来了革命风暴。诗人用“天空和海洋交错缠结的柯枝”来喻指天空中较为固定的云层。在最后一个双行偶句中,“黑色的雨、火、冰雹”的迸发,突显了西风强大的破坏力。这点正好照应了第一段中的“破坏”:西风将会带来雷鸣、闪电、急雨、冰雹。在这段中,作者将视角从地面转向了高空,描写了西风的激长空、震天海、逐乱云、驰雷电、让电火冰雹崩泻、使大雨倾盆而下的雄伟景象。在这里,作者极有气势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
全诗第三段,诗人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其用“清澈的流水”写出了透明如镜的海水的美景。用“喧哗声”描绘了浪涛的低沉的拍击之声,用“馨香馥郁”写出了花卉的芬芳。此处“蓝色的地中海”喻指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而“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不住地颤抖”。这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当时反动阶级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此段中,作者继续描绘西风的强大破坏力,即对应着第一段中的“破坏”。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宫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着反动恶势力的堡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在全诗的第四段,作者一上来便连用了三个虚拟条件句。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化作浮云、落叶或是波浪,感受其从而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的反动势力的决心。用”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来说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斗争中饱受创伤。正是从这一节开始,作者落实了第一段中所提到的“保护”。诗人的重心不单单放在“破坏”上,更是强调了“保护”的力量。诗人把自己融入了中心意象即西风中。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斗争。本段,作者为了整首诗的主旨,即“期盼战斗,憧憬未来”埋下了伏笔。
全诗最后一节,继续落实了第一段所提及的“保护”一词。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护者的力量。诗中“请也以我为琴”喻指了诗人愿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他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变现了作者即使在战争中倒下依旧愿意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坚定的信念。这里,诗人又一次运用了虚拟语气来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彪悍的你!“
全诗的最后,雪莱运用了一个双行偶句作为结束句。而这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一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诗歌的结尾处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的结果加以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这也不禁令我想到”黎明前的黑暗“,可能与此殊途同归吧。
在全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一起,激励全世界革命人民为了幸福和自由与腐败、黑暗的反动势力而战,并最终走向胜利。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从形式上来看,其五小节格律完整,皆可完整成篇。从内容上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共同服务着整首诗的中心主旨——西风作为“破坏者”摧残着旧事物并成为了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雪莱塑造“西风”这一意象,既深刻批判了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社会终将过去,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