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大侠大侠之路上的开悟时刻

武侠相关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想必各位读者或多或少都看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大侠。

大侠的出场设计有两大类:古龙的小说,大部分的大侠出场就是满级号;而金庸的小说,大部分的大侠出场就是个萌新,也许就多了一点天赋点。

而这篇文章不想写满级号的寂寞和无聊,也不想写“关公战秦琼式“的大侠武力值PK,而是想写写从萌新到大侠的开悟时刻。

金庸江湖里面作为主角的大侠没有自学成才的,悟性再高也需要武功秘籍的小灶和武林宗师的指点。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著名的大侠开悟时刻,来讲讲学习之道。

大侠开悟时刻之一:《笑傲江湖》令狐冲拜师风清扬学习独孤九剑

风清扬:“。。。独孤大侠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是一个‘悟’字,决不可死记硬记。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

。。。,(令狐冲)练了一会,顺手使出一剑,竟是本门剑法的“有凤来仪”。。。,“。。。使剑时稍一滑溜,便将练熟了的本门剑招夹了进去,却不是独孤剑法了。”突然间心念一闪,心道:“太师叔叫我使剑时须当心无所滞,顺其自然,那么使本门剑法,有何不可?。。。”。。。他练了良久,始终无法融合,忽想:“融不成一起,那又如何?又何必强求?”

学习之道:

独孤求败实乃大神级人物,独孤九剑是其归纳总结武术之大成,但贯穿其中的是剑意之“悟”。对于个人而言,学会归纳总结,是学习必经之路。

令狐冲练遍石壁上魔教长老之武功,熟记独孤九剑之口诀,又经风清扬指点,方知“悟”之本质。

对于个人而言,“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招式是工具,口诀是方法论,两者是悟的基础。

大侠开悟时刻之二:《侠客行》石破天侠客岛学习侠客行神功

。。。待得“谁能书阁下”这套功夫演完,只觉气息逆转,。。。直练至第一句“赵客缦胡缨”他情不自禁的纵声长啸,霎时之间,谢烟客所传的炎炎功,。。。史婆婆所授的金乌刀法,都纷至沓来,涌向心头。他随手挥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觉不论是。。。。,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须记忆招数,石壁上的千百种招式,自然而然的从心中传向手足。

学习之道:

《侠客行》中有个重要的背景,就是石破天不认识字,不明字意,只取字形。相反,其他江湖侠客,只取字意,而舍其字形,虽有所得,却无大成。

对于个人而言,有时候你所会的,反而成了自己的束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盲从,从自身认知出发,反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大侠开悟时刻之三:《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武当山学习太极剑

张三丰。。。一招招的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

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

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罢。”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

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有一招相同。。。。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忘记。”

。。。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响,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了。”

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

学习之道:

张三丰,通过2遍不同招式的演练,让张无忌领悟剑意,而不是招式本身。张三丰的教学方法因人施策,而张三丰当年在《神雕侠侣》最后的章节出场时,受教于杨过和觉远师傅,而杨过本身也从觉远处有新的领悟。

对个人而言,师从好的老师,实属幸事,可少走弯路。而杨过华山论剑获得“西狂”名号之后,仍能虚心学习,实乃大家。

张无忌看透现象取本质(不学剑招学剑意),不受招式束缚,通过老师两遍演练,而明白个中规律,也是归纳总结的天才。

对个人而言,有时候,忘记才是真正的学会。读书,是为了忘记书。如果天天掉书袋,会犯纸上谈兵之错。

大侠开悟时刻之四:《神雕侠侣》杨过受金轮法王指点悟随心所欲

。。。法王笑道:“人各有志,那也勉强不来。杨兄弟,你的武功花样甚多,不是我倚老卖老说一句,博采众家固然甚妙,但也不免驳而不纯。你最擅长的到底是哪一门功夫?要用什么武功去对付郭靖夫妇?”

这几句话可将杨过问得张口结舌,难以回答。他一生遭际不凡,性子又是贪多务得,。。。。他低头凝思,觉得金轮法王这几句话实是当头棒喝,说中了他武学的根本大弊。

。。。

他走出茅棚,在山顶上负手而行,苦苦思索,甚是烦恼,想了半天,突然间心念一动:“我何不取各派所长,自成一家?天下武功,均是由人所创,别人既然创得,我难道就创不得?”想到此处,眼前登时大现光明。

。。。

七日之中,接连昏迷了五次,说要综纳诸门,自创一家,那是谈何容易?以他此时的识力修为固然绝难成功,那更不是十天半月间之事。但连想数日之后,恍然有悟,猛地明白诸般武术皆可为我所用,既不能合二为一,也就不必强求,日后临敌之际,当用则用,不必去想武功的出处来历,也已与自创一派相差无几。想明白了此节,登时心中舒畅。

学习之道:

杨过运气极佳,早前博采众家之功夫,但一味求多,少了思考。在金轮法王提醒之后,才有思考之意。从最初拟出奇创新(求形式之新),到最后取随心所欲之新(得本质之新)。

对个人而言,读各位名家的经典著作,是求学问的必经之路,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至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自己另辟蹊径只是形式之区别,不应是评估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坏/新旧之分,重要的是通过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大侠开悟时刻之四五:《神雕侠侣》杨过取神雕之形悟独孤之剑意

。。。杨过无意中叫了那句“你不能当我是独孤大侠”,转念一想,此雕长期伴随独孤前辈,瞧它扑琢趋退间,隐隐然有武学家数,多半独孤前辈寂居荒谷,无聊之时便当它是过招的对手。独孤前辈尸骨已朽,绝世武功便此湮,但从此雕身上,或能寻到这位前辈大师的一些遗风典型。想到此处,心中转喜。。。

。。。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

。。。武功到此地步,便似登泰山而小天下,回想昔日所学,颇有渺不足道之惑。转念又想,若无先前根柢,今日纵有奇遇,也决不能达此境地。

。。。其时大雨初歇,晴空一碧,新月的银光洒在林木溪水之上。杨过瞧着山洪奔腾而下,心通其理,手精其术,知道重剑的剑法已尽于此,不必再练,便是剑魔复生,所能传授的剑术也不过如此而已。将来内力日长,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

学习之道:

杨过取神雕之形,补剑魔之意,是在之前开悟基础上的再一次开悟,在此基础上领悟了剑意的实质,对自身有了充分的认识。

对个人而言,如果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掌握了基础的方法论,之后,在学习过程中看到新的名家著作,可以管中窥豹,大概了解名家的核心思想,与自己所思所想相互印证,实乃幸运之事。即使因年代久远,找不到名家之书,亦可通过他人之相关著作一窥名家之神韵,或知己之不足,在未来补足后,即可与名家神交,此乃读书方法之大成。

以上,是笔者最喜欢的金庸江湖五大开悟时刻。

书海无涯,读书之道在于博,在于悟。

TIMEY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zz/5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