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http://www.bdfyy999.com/bdf/guanyuzhongke/chengcheluxian/一个诗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他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又怎样进行创作?关于这一点,我们了解的大概不多,为数不多的信息可能更多来自他人转述和个人想象,而非可信的传记。在转述和想象中,诗人往往被塑造成某种天才,甚至某种神话:他们身怀无与伦比的天赋,写诗时信手拈来,没有成长过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们叛逆、自由,有一颗疯狂的头脑,过着疯狂的日子。总而言之,似乎不疯狂不天才,不天才不诗人。虽然事实上并非如此,但此类“神话”对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伊丽莎白·毕晓普在给华盛顿大学诗歌写作班授课时曾对此深感忧虑:“看到那么多年轻人与发疯调情,我简直吓坏了。他们以为变得疯狂会使他们成为更好的诗人。那根本就不是真的……”译者、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雷武铃翻译《踏脚石:希尼访谈录》的意图之一,便是介绍这样一位“正常”诗人。本书是希尼的朋友、爱尔兰诗人奥德里斯科尔采访希尼的成果,篇幅很长,涉及希尼生活、写作的各个方面,极为细致。从中可知,谢默斯·希尼,这样一位诺奖得主“是那种既不疯狂也不天才的典范性诗人”,“他头脑清醒、生活正常、态度严肃,在常态的生活中承担着各种责任和重负,写出自己的诗。面对着严酷的社会问题,他并未逃避世界的压力,躲入极端的个人主义的狂乱中,而是清醒地面对,坚持自己独立的批判立场、承受着现实和历史的重压,但并不反社会反文化。”谢默斯·希尼(SeamusHeaney,-),诗人、剧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年生于北爱尔兰德里郡,年毕业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当过中学教师,后回母校任文学教师。二十多岁即以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闻名诗坛。年和家人移居爱尔兰都柏林。曾任美国哈佛大学修辞学教授,英国牛津大学诗学教授。获艾略特诗歌奖、毛姆文学奖、史密斯文学奖等重要奖项,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继叶芝之后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除了这一点,本书所涉及的更重要的,是希尼的写作观。这些观点散见于访谈的各个段落,充分展现了希尼对诗歌写作的认知与经验。经出版社授权,我们选取部分译后记,和大家一起了解希尼写作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更深入地了解一位诺奖诗人是如何写作的。(张进)真传一句话雷武铃(诗人、《踏脚石》译者)这部访谈录是希尼对自己整个的诗歌写作生涯的总结性回顾,它最核心的内容是蕴含在其中的希尼诗歌写作中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