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世界前沿的英国汽车
欧洲是当年汽车革命的主要阵地,我们也不可否认西方很多国家在汽车工业上的成就的确要比我们优秀吗,在百年前就诞生了奔驰、大众、宝马等等优秀的品牌,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却只听说过法系车和德系车,却从未听说过有英系车。但让人感到诡异的是大家在谈论到英国的时候,还是愿意承认它是一个汽车强国,这是为什么呢?
经营不行,技术来凑
英国在汽车行业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虽然现在它所留在手中的品牌已经不多了,但是由它创立的品牌却比比皆是,例如大名鼎鼎的豪车劳斯莱斯和宾利,以及命运多舛的难兄难弟路虎和捷豹,还有超跑领域的阿斯顿马丁都有着纯正的英国血统。在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都是市场上不可忽视的黑马。
然而在时代的改变下这些品牌却都遇到了经营不善的问题,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卖了出去,而收购它们的车企也不遗余力地将它们塑造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秀品牌。表面上看起来英国的汽车行业仿佛变成了一个空壳子,但它仍然是汽车强国的形象,这到底是一种善良的称号,还是英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实力呢?
很多人觉得所谓的收购就是一旦形成了特定事实,这个企业就与它所属的国家没有了任何关系,实际上这个商业流程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即便是经历了种种波折,它拿到手中的也只有沃尔沃的乘用车业务,但是其根本的技术却被福特按在了手中不允许吉利使用,而沃尔沃旗下的商用车领域业务则仍然属于沃尔沃集团。
在一份合约的背后同时也有着更多的合约,而英国所卖出去的那些车企也只是给予了收购这一个名号,很多品牌的总部集团仍然在英国,而且其发展也与英国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英国也掌握了它们的很多技术。
与其说英国的汽车强国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倒不如说它所卖出去的那些车企只不过是一些空壳而已,在其中的技术交涉领域有着许许多多的麻烦,其中也牵扯了诸多官司,但是合约里那些隐形的条款都没有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优秀车企有绝大部分还是在用自己的余晖为英国市场效力。
守业更比创业难
虽然说在这样的商业条款之下英国也保住了自己的部分利益,但我们还是为其感到惋惜,英国能够在工业发展的初期就创造出如此多的优秀品牌,但最终由于经营不善的原因都要拱手让人,想必在签下合约的时候也是留下了一把热泪。
英国的汽车发展是卓越的,但品牌经营却是悲剧的,这很形象地为我们演绎了守业更比创业难的尴尬,最艰难的时候冲锋在前,稳定下来了反而故步自封。不过这对于这些汽车品牌而言也算是一种幸运,如果一直在无能者的手中经营或许它们就不能够拥有今天这样的风光,无法让我们看到一个熠熠生辉的角色,劳斯莱斯或许不像如今这样豪华,宾利也不是现在这般浪漫。
英国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汽车强国,但它却不是一个聪明的经营者,打下一片江山的时候它或许没有展望来路,思考到自己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够让这些品牌迸发出非凡的价值。正是由于这一疏忽才导致在几年的时间里,这些品牌全部败北,被别人收入囊中,或许现在英国在看到这个局面的时候也会感到万般无奈,却无计可施。不知道大家这对此是怎样看待与评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