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或者再加

还记得刘恒在他的名作《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段通过主人公之口道出的、精彩至极的描写,

刘恒

“……美国人真不是东西,老安排咱们中国人刷盘子。弄得全世界一提中国人,就想到刷盘子,一提刷盘子,就想到中国人。英文管中国叫瓷器,是真的么?太孙子了!中文管美国叫美国,国就得了,还美!太抬举他们了!……“

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这一层,经刘恒这么一说,也才恍然,颇有同感,是啊,美国,还有英国、德国、法国,他们个个都占着一个好字,哪一个名字都好听的很呢,当初给他们做翻译的人对他们真不赖,够善意,够慷慨,太够了!

冯巩之张大民

这其实还不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都只是简称,还有全称——简称已经是好字,全称更加是好词——美利坚、英吉利、德意志、法兰西,听听,还有这么“够意思”的翻译吗?意音兼备!说这是信达雅的水平,也没什么可怀疑的。但这“雅”,往好里说是善意,往孬里说一点,就是有点媚。至少也是不公平,一碗水没端平,怎么给他们这些国,净是这么好的字,这么好听的音,而像莫桑鼻给、塞舌尔等,就是这些动辄直接上面部器官的字眼呢?

望厦条约中的亚美理驾

尤其美利坚,这简直是至高无上的翻译了,还能有更高更上的译法吗?中国的近代史,不是按时间,至少不是尽按时间算的,而是从西方的“坚船利炮”在东海南海的出现起算的。那时还没有“美利坚”,最坚最利的还是英吉利,但最后得到此天造之谓的,却是美利坚。

当然,美利坚一开始也不是“美利坚”,是亚美理驾、亚美利肯、美利加、米利加、弥利坚等,其实也不错了。但翻译者显然对美国的好感爆棚,还要锦上添花,好上加好,推陈出新。于是炮利船坚之“利坚”,这曾经震慑中国、也因此让中国梦醒的两个字眼,都归给了“美利坚”。

近代海战

有人说,美国得这好名,是从庚子赔款的事之后,觉得美国人有良心,事干的不赖,在名字上敬一敬,也是常情。国人就是心软。事长事短,今天不用去论了。但不妨看看似乎更应译成“美国甚至再美一重的人家,是怎么称呼的——米国,不叫美国。米国,咱们也曾译用过的,其实译的也不赖了,米面无虞,饮食无忧之意,但咱们觉得不够,于是就改了后来的。别人没有改,至今仍然叫他米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zz/10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