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前,美国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但美国的孤立主义并非自愿,而是无可奈何的接受现实。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美国的护城河,但这两条护城河也太宽了,极大的限制了美国向欧洲、亚洲、非洲和澳洲扩张。大西洋对岸,是英国和法国的基本盘;太平洋对岸,英国扶持起来的日本,英日同盟不仅要遏制俄罗斯在亚洲的扩张,也要遏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虽然年美国经济规模就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时跻身全球最大工业国。但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仍然被英法限制在美洲,几乎不能踏足欧亚非。
英日同盟遏制美俄向亚洲扩张
年日不落帝国崩溃,接过全球霸权的美国颇感形势严峻,英法图谋东山再起,苏联正在膨胀,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独立国家也试图建立地区新秩序。纵然美国实力天下无敌,但长期的孤立主义,使得美国在广阔的亚欧非地区“人生地不熟”,极大的制约了美国接管世界的步伐。美国想要快速接管英法留下的空白,尤其是上任老大英国遗留下的空白,崩溃前的日不落帝国控制全世界1/5的人口和1/4的土地,美国就必须和人生地熟的上任老大英国合作。美国利用英国残存的影响力,加速美国接管全球;英国利用美国的强大实力,维持英国在前殖民地,即英联邦的影响力,并图谋东山再起。
日不落帝国版图
可以说,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模式,美国有强大的实力,英国有深厚的人脉关系利益网络。英美相互利用,形成了“英美特殊关系”。同时,英美也相互算计。最终的结果是,批判的武器不敌武器的批评,日不落永远逝去,美利坚登基称帝。日不落恢复无望的英国只能接受现实,利用英国在英联邦的强大影响力,在美帝国治下担任“二当家”。当然,是绝对不会威胁到美国地位的“二当家”,或者说美国会收拾的英国不再具备威胁美国的实力。英国被美国收拾到,就连英国的核威慑能力,都要受到美国的钳制。英国是岛国,想要扩张必须建立强大海军,而海军是最烧钱的兵种,以英国的经济实力显然是负担不起的;而且,英国一下海就是大西洋,大西洋偏偏又是海洋霸主美国的主场,美国不放行,英国海军连北海都出不去。
日不落帝国崩溃后,英国最大的筹码就是英联邦,也就是英国在前殖民地的深厚影响力。但是,这块筹码贬值速度是很快的,对于新任世界老大而言。因此,第一,英国必须掌握好时机,卖出最高价,以期达到利益最大化。第二,英国必须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兴强权,并与之合作,筹码当然还是英联邦,此外还有英美特殊关系。也就是,英国以英联邦为筹码,取得英美特殊关系,并利用美国的强大实力维持英国在英联邦的特殊地位。同时,英国以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同时作为筹码,取得英国—欧盟特殊关系,再反向维持英美特殊关系和英国在英联邦的特殊地位。英国以英联邦为最大筹码,在世界强权之间游走,攫取最大利益。
英国得到的最大利益就是,英国成为了欧美之间的桥梁;以及外资进入欧美的门户,伦敦金融城成为了美元和欧元的离岸结算中心。很多资本想投资美国和欧盟,但又不想被美国和欧盟的严格金融监管所约束,于是选择借道英国;以及,欧美之外的国家进行欧元和美元的结算,也不愿意去欧美的严格监管下交易,于是选择在英国交易。凭借美元欧元离岸结算中心地位,伦敦成为了仅次于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甚至,伦敦的影响力在某些领域还要强于纽约,比如,伦敦美元市场就比纽约美元市场规模大。凭借着英美特殊关系,英欧特殊关系,英联邦特殊地位,英国的文化、教育、旅游等服务业也极为发达,英国变成了一个服务业立国的大国。英国服务业占比超过70%,制造业只有10%左右。
认识到中国日益崛起之后,英国自然要使出看家本领,试图取得英中特殊关系,并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中国也想利用英国在英联邦的特殊地位以及英国与欧美的特殊关系,加速中国在海外的拓展,于是中英步入“黄金时代”。但是,英国并没有完全如愿。比如,人民币离岸结算方面,香港始终压英国一头,新加坡、瑞士等国也想分一杯羹。如果不是实现英中特殊关系,取得最大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地位,会重创伦敦作为国际第二大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为忧虑的是,不能“挟中自重”,英国在欧美面前,在英联邦国家面前就会贬值;然后,又会反过来削弱英国对中国的影响力,陷入恶性循环。
中英黄金时代
中国不“信任”英国,其一是英国作为西方国家的傲慢与偏见,澳大利亚这种西方末流货色,面对中国都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详见新闻点评:傲慢与偏见—澳大利亚恼羞成怒,西方核心成员的英国就更不用说了。比如,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动辄指手画脚,BBC报道中国时的各种扭曲事实以及阴间滤镜,罄竹难书。其二,对于中国而言,英国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的军事影响力还辐射不到英国。而且,英国被欧美团团包围,美国海军游弋在北大西洋,欧盟更是隔英吉利海峡相望,欧美敢相信英国,中国是万万不敢的。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一旦出事,就会影响到中国金融安全,中国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的。
英国的地缘决定了,对英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欧洲大陆(欧盟),其次是美国,无论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亦或其他。英国有六千万人,不可能都玩服务业,最终还是要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这样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因为英国制造业要融入欧盟产业大分工。随着年英国正式脱欧,英国经济受到了重创,金融机构撤离,对欧盟出口锐减,外商投资锐减,就业岗位流失,资本流失,人才流失等等,不一而述。最终,英国还是要回归欧美大家庭的。只是,经过这样一番折腾,重回欧美大家庭之后的英国,地位必然大幅下降。当年,英国和美国建立特殊关系,和欧盟建立特殊关系,都是在对方有求于英国,英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的。现在,英国与欧美的关系已经发生了质变,欧美已经不需要英国在英联邦的特殊地位了。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与拓展,欧美在英联邦的实际地位已经超过英国了。
当然,由于欧美之间错综复杂的平衡,英国还能保留欧美桥梁和欧元美元离岸结算中心的地位。只是,伦敦金融中心的排名除了低于纽约,在欧美内部,还会低于法兰克福。英国最终还是会混成香港的样子,英国脱欧,某种意义上不就是香港与大陆矛盾的翻版吗?都是离岸结算中心,都是外资进入的门户;由于自身作用的下降,到手的利益越来越少,不满,本就疏离的关系加成下的“激烈”反抗,重创,无可奈何接受现实,回归。回归之后,还是能吃肉的,只是是什么滋味,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站在英国回归欧美的角度思考,英国最近的一系列举动就有了合理的解释。BNO护照事件,英国取消CGTV英语新闻频道许可证事件,就是英国的“投名状”。英国是国际驰名的“内鬼”、“搅屎棍”、“埋雷带师”、“特洛伊木马”,欧美其实也十分不满,但碍于英国的特殊地位,只能姑且忍耐。现在,轮到英国有求于欧美了,英国不撇清一下和中国不清不白的关系,欧美是肯定不会满意的。当然,英国还想吃中国的饭,就不能把事做绝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英国也无力阻止中国崛起,就只能选择接受,并试图实现利益最大化。
英国吊销CGTV英语新闻频道许可证
英国申请加入CPTPP,应该是给美国探路,探一探日本等亚太国家对英国是什么态度,会开出什么样的条件,美国能不能接受,等等。于是,中国也马上放风要加入CPTPP,就是给日本等CPTPP成员国送上一张王牌,日本拿到中国这张王牌,自然就有了与英国,乃至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大筹码。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双方肯定会谈崩;就算不谈崩,日本也会开出令美国难以接受的条件,打乱美国利用CPTPP整合亚太,唯独中国的步伐。
中国放风加入CPTPP
不论未来是走向两极化还是多极化,各极之间也确实需要一个“中间人”、“联络人”。英国包括瑞士的欧美背景太深,pass;新加坡距离中国也太近,未来也会在中国的直接辐射下,pass。谁最有希望成为这个中间人呢,答案可能是一个谁都想不到的国家——土耳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提议联合国总部搬迁到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南北分别是伊朗和俄罗斯,无论两极化还是多极化,土耳其都是各极最均匀辐射到的国家;土耳其也具有一定实力,至少能自保(一段时间),撑到各极派兵增援。因此,埃苏丹提议联合国总部迁到伊斯坦布尔,不是没有原因的。但前提是,土耳其必须放弃奥斯曼大国梦,做一个不扩张的中立国,才能让各方接受。埃苏丹四处得罪人,言外之意就是土耳其不会跟着任何国家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土耳其把大国都得罪了。
评论留言王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