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电独家”记者李盛楠
“一个‘爆款’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爆款’影视剧并不等于品质好的影视剧。”
“剧集的价格都应该有天花板,没有天花板是不正确的。天花板一定是在某个时间段的天花板,是会打破的,只是说打破的频率频次不会那么高。”
“不管是什么题材,都要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去处理。如果现实主义里面没有对现实的批判性,那么这个现实主义就是‘不现实主义’。”
历年电视节,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总是金句频出。从“中国实验话剧先锋”到慈文传媒的掌舵人、员工口中的“马爷”,从艺39年的马中骏已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传奇人物。
作为较早被授予《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的民营公司之一,慈文传媒近二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中国影视行业的巨变。“老牌的影视公司大部分都还在,只是变了一个法儿而已。我们还活着,就是机遇好一点点。”
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中骏
“没有‘崇高’的快乐,也有‘庸俗’的快乐”
年,马中骏与贾鸿源、瞿新华一起,创作了颇具先锋意识的独幕话剧《屋外有热流》,在国内引起轰动,并获得年首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也被誉为“中国实验话剧的先锋”。而后又有《街上流行红裙子》《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及电影剧本《海滩》等,他由此崛起于文坛。
“我原来就是写字的。”在慈文传媒董事长、国家一级编剧和剧作家的头衔之下,马中骏更愿意这样描述自己创立公司前的经历。
马中骏告诉“广电独家”,最初写小说、写话剧、写电影,也想做实验电影,那时他的立场是一个创作者的立场。“创作者的角度就是表现自己、表达自己,不管别人的想法,只要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20世纪90年代初期,马中骏开始涉足影视制作领域。“进入影视行业,就是机缘巧合,挺偶然的。”从纯粹的个人艺术创作到导演、制作人,他开始转变角色。
“做导演、制作人之后,尽管也是创作,但与个人的写作不同,这是集体合作创作的过程。”年,时任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的马中骏创立了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做公司的时候,就会有商业行为,这时的创作需要产品的思维。产品思维需要考虑受众的感受,而作家思维是艺术品思维,比较注重自己内心的体验。”他坦言,自己从考虑自我感受到考虑别人的感受,到后来,甚至忘了自己还有感受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改革开放30周年时,中国先锋话剧30年(中国电影30年)研讨会邀请我参加,我想我还是别去参加了。有人说马中骏早就‘堕落’了,这是真的,完全是两个人,那个我已经没有了。”他回忆道。
有时妻子也会问他悲哀不悲哀,他的回答是,为了人民大众的幸福,为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快乐,牺牲掉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应该的。
说完,“马爷”自己都笑了。“其实没有那么崇高。没有那种‘崇高’的快乐,我也有‘庸俗’的快乐。我的产品获得了人们的喜爱,那我也收获了很多这种获得喜爱的快乐。”
“影视产品让观众能在观看后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这是最表层的需求。而在作品层面,除了取悦观众之外,对于人的情怀的思考是否也包含其中?我们所提供的是精神食粮还是毒药?”他认为,影视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提供娱乐,在娱乐之余还能够给观众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尽管马中骏认为从作家到影视公司掌门人,在理念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但依然认可:对作品层面的深层次考虑,与做产品的人的个人修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们过去曾经有过的经历以及所有的修养,在这个层面上还是有帮助的。”
在慈文传媒成立初期,中国的影视产业还未如今天这般繁荣,但潜力巨大的影视市场也为不同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有人将慈文传媒近二十年的发展定义为:前十年将经典变流行,后十年将流行变经典。马中骏对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完全认同。
“实际上,从公司最初创立到如今,我们一直是坚持原创和改编两条路线在走的。”他认为,从文学的母本中汲取营养,是全世界的影视作品来源的重要路径之一。“经典作品中潜藏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可以通过影视表现的方式有效传达给受众。”马中骏说。
在慈文传媒早期的作品中,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占了很大一个比重。这也许与马中骏的经历有关。
早年慈文传媒的很多影视作品,都是严肃作家的作品的改编,如张爱玲的《半生缘》,以及巴金、叶兆言、黄蓓佳、苏童等的经典文学作品。“比较诚实地说,这些改编作品口碑很好,但市场受欢迎程度并不如之后金庸、古龙等的武侠小说改编。”
后来港台剧流行,虽然故事和题材新颖、丰富,但制作较为简陋,尤其是古装剧。马中骏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集中购买了一批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的版权,开启了内地翻拍武侠剧的潮流。
《射雕英雄传》《小鱼儿与花无缺》《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作品至今还反复播出,依然能获得不错的收视率。
“武侠小说的改编,其实改动是非常大的。”在马中骏看来,古龙的小说改编是特别难的,小说中很多语言需要进行很大的改编。慈文传媒改编的武侠剧都带有其独有的“武侠境界”和“武侠情怀”的特质,一部部经典作品成为慈文传媒的代言之作。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