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仲马杰克middot伦敦到古龙

▲古龙

我们都知道,华夏文化重耻,偏向约束欲望。

像姜太公、卧龙先生明明心急火燎想出山,一个闲闲在那钓鱼,一个非要刘皇叔三顾茅庐才肯赏脸。

“三”的数字也有讲究,最典型的要数“三辞三让”,通俗来说就是请你做皇帝,你要假惺惺地推辞三次,才能免为其难地接受。魏文帝曹丕就是这么玩的。

除了禅位、封爵,古代官员申请退休,按照礼制,皇帝也须三次下诏挽留以示尊敬。

在这种传统下成长起来的华语作家们,又怎能直抒胸臆呢?

我们的小说里,有那么多的政治隐喻,魔幻现实……幸好,还有古龙。他永远年青、天真、热血,以直接突入的心理描写,天马空行的武术对决,绝对不搞政治的浪漫,坚守着他的江湖梦。

他对女性的性感描写,更是突破了传统武侠在女性刻画方面的禁忌,引领风潮。

不过,小说只是美好寄望,生活才是永恒折磨。现实中的古龙,从来也不是飞翔在九重天上的小凤凰,从来也没有称心如意过。

当书中的角色嘲笑着土财主们暴发户的的品味,当他们浪掷千金、花着五千两一张的银票时,古龙大半辈子都在贫穷困顿中挣扎。

穷,才是他写出那个诡谲世界的第一生产力。

穷是附骨之疽,从他十八岁开始,持之以恒地啃咬他,如影随形地侵入他,对穷的恐惧,对金钱的贪欲直接导致他在创作高峰开公司,直接导致写书后力不继,走下坡路,公司也没赚到钱,关门了事。

他死的时候,一贫如洗,留给儿子作为遗产的,只有一部《天涯?明月?刀》的版权。

世上的事往往如此,一笔涤荡千古愁,赢得生前身后名,却把握不了当下。

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又发现两位和古龙命运肖似的作家,同样的快手、多产,写出的书超级畅销,却非要去开公司赚大钱,就此被拖入债务的黑洞,左支右绌……或许是被超负荷的写作透支了生命吧,他们也同样地早死。

他俩是古龙的前辈,按出生日期排列,三位的名字是:巴尔扎克、杰克·伦敦、古龙。

巴尔扎克生于年,卒于年,在三人中最长寿,受教育程度也最高,毕业于法科学校。

巴尔扎克是公认的文学巨擘,令人高山仰止,但生活中,他有极其世俗的一面。

年青的巴尔扎克曾留下这样的毫言壮语:“早晚我要发一笔大财,或者搞文学,或者搞政治,或者经商,或者娶一位有钱的寡妇。”

钱和寡妇,巴尔扎克一生的动力。

▲巴尔扎克

26岁,巴尔扎克投身出版业,和书商合作印了册《拉封丹全集》,销路不佳,合伙人跑路。他斗志不减,又办印刷厂、铸字厂等,都没有成功,反使他债台高筑,走投无路的巴尔扎克只好逃到朋友家暂避风头。

巴尔扎克和古龙都有惯于挥霍享受的癖好,两人都喜欢提前消费。

为了弄钱,巴尔扎克唯有和放债人打交道,借新债还旧债,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古龙呢,他常常预支稿酬,据说在出版界,古龙的名声不好。他写小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去找出版商,对方看了就当场敲定,预付稿酬,古龙拿了钱,却往往不能按时完稿。

作家燕青在《初见古龙》曾回忆: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作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消夜。散席后,这位出版家在酒店房间骂了古龙一顿,因他时常拿了稿费,却不交卷。骂完,又写了一张四万元台币的支票给他。

出版家说:“我敢打赌,明天晚上,古龙口袋里剩不了一千元台币。”

古龙自己也承认:“一个破口袋里通常是连一文钱都不会留下来的,为了要吃饭、喝酒、坐车、交女朋友、看电影、住房子,只要能写出一点东西来,就马不停蹄地拿去换钱。”

为躲避债主,巴尔扎克东躲西藏,不止一次转移住所,终因欠债逾期而入狱。他饱尝没钱之苦,这些经历,成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在《幻灭》中,他充满同情地描写了一位乡下青年办印刷厂所遭遇的种种不幸,这个叫大卫的倒霉鬼,显然就是他自个。

武侠小说有别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作家真实生活的交集不多,但古龙是个出名喜欢“写自己”的人,在书里留下不少痕迹。

酒和女人,是他最出名的标签,此外,还有穷和炫富。

古龙写穷,是亲切的,日常的,辛酸的,窘迫的,忍耐不了的碎碎念的反复提起。

是富贵山庄的穷朋友们饿着肚子数阳光下的冰棱,是傅红雪带着女朋友吃粗面,是高老大为了两斤肥肉出卖自己的童贞,是没有用的阿吉捡起沾了粪水的馒头……是深入骨髓的烙印,是一生阴影。

古龙写富,是极尽夸张与炫耀:是比一锭金子说的话声音更大的,就是两锭金子;是随随便便抓出五万两银票,面额最小的也有五千两;是李探花将府邸和万贯家财送给林诗音作嫁妆,天涯遥相忆;是天下第一剑屈身妓院做龟公,忍辱涅槃。

是虚张声势,也是铮铮傲骨。

白纸黑墨上,有他难以启齿的潦倒,也有他的诗与远方。

杰克·伦敦生于年,卒于年,四十岁就挂了,比古龙还短命,比古龙还命苦。

我可不是瞎说,古龙十八岁父母离异,半工半读支撑学业,杰克·伦敦则根本没机会受正规教育。他小时候跟着改嫁的妈妈,住在农场,由于穷,早早就辍学当了童工(十一岁)。

他干过很多乱七八糟的活,最知名的是小偷、水手、淘金者,还一度当过流浪汉,这些经历统统都没浪费,成了他日后小说的素材。

▲杰克·伦敦

半流浪的日子里,杰克·伦敦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循《海狼》和《马丁伊甸》不难拼凑出他早年求学的轨迹,二十岁,他考进了加州大学,古龙也差不多在这个年纪,考入了淡江英专。

然而,俩人都没读完就肄业了。

古龙是和一个叫郑莉莉的舞女同居,两人还有了一子郑小龙,因生活的压力,古龙退学开始写武侠小说谋生。

杰克·伦敦则做起了淘金梦,和姐夫一起去了阿拉斯加,结果呢,梦碎了,他还身染重病。

和巴尔扎克一样,杰克·伦敦为了出人头地而写作,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

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窘,巴尔扎克几度经商,杰克·伦敦则不断冒险,但都失败了,直到他们将发财梦转移到写小说上,才找到属于自己的点石成金手。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巴尔扎克成了大作家,他终生追逐贵妇人,也终生没有摆脱那些该死的高利贷者;杰克·伦敦大受欢迎,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靠卖文而变成“百万富翁”的作家,活着时,他不被主流评论界重视,被认为过于通俗和肤浅;古龙的腾飞则从年开始,那一年,《流星蝴蝶剑》的上映开启了古龙改编电影的黄金时代。此后,他挣得盆满钵满,娶新妻,开公司,一时风头无两,连金庸也法撄其锋芒。

年,古龙创办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宝龙影业”,这时,离他的死还有七年。

杰克·伦敦则是在年,他死前五年购买农场,开始兴建“狼屋”。“狼屋”是诗人斯特林起的名字。杰克·伦敦的小说常以狼为主人公,他也被朋友们戏称为“狼”。

半生漂泊的杰克·伦敦,童年是在养父的农场长大的,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他的心里藏着一个田园牧歌般的农场梦。总之,他投入了超过十万美元,一举让自己陷入了债务的深渊。

和古龙一样,杰克·伦敦长年酗酒,酒精让他快乐,也让他颠狂,损害他的健康。年,他完成了自传体小说《约翰·巴雷肯》,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他对酗酒的恐惧。同年,“狼屋”在完工前夕被大火烧毁,心痛之余,他预支18个月的薪水买下了邻近的占地多亩的牧场。余生,他都在梦想把牧场搞好,养猪、养牛、养马,而动物们死了,使他心力交瘁。

但是他仍然不停歇地写作。

他们都是。

作家们擅长纸上谈兵,做生意则是另一码事。热忱、讲义气是作家的助力,使他们写出热血沸腾的文字,但和商人打交道时,这些品质却拖了他们后腿。生意经营和法律问题挤占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无心写作,而生意又一天天地坏下去,周围聚满了谄媚者和放债人,如此这般,三位作家的投资都没能成功。

杰克·伦敦被债务和诉讼缠身,巴尔扎克更惨,其他商人联合起来挤兑他,低价买他的工厂,古龙呢,公司起步太晚,他写的那些享誉盛名的武侠作品,早早被其它公司拍了,其中最出名的是邵氏和导演楚原,自己的公司反而落入无片可拍的窘境。古龙只好重新创作,年,宝龙影业的《剑神一笑》和科幻片《再世英雄》上映,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不尽人意,加上受吟松阁事件影响,古龙的健康情况恶化,创作力和精力锐减,宝龙影业关门大吉。

除了宝龙,古龙还以雪龙和群龙之名开公司,雪龙投拍《金剑残骨令》,群龙出品的有《情人看刀》和以楚留香为主角的《午夜兰花》等,不过都没有楚原早期拍的那些作品成功。

年的“吟松阁事件”,扭转了古龙一生的命运,此后他缠绵病榻,仅有的几部作品多以口述记录方式,匆匆结束,《风铃中的刀声》、《剑神一笑》还找了代笔,导致烂尾,令人唏嘘。

一生创作不止,古龙如此,杰克·伦敦如此,巴尔扎克也如此,早年,当他们陷入财务危机时,不写作以偿债,到了他们生命的后期,写作则是一生钟情,一世信念。

杰克·伦敦深爱着他的牧场,去世后,妻子把他葬在了那里。

巴尔扎克囊空如洗,于年赶赴乌克兰,迎娶交往18年的寡妇韩斯卡夫人,夫人已不爱他,因怜悯才嫁,五个月后,他病重不治,享年51岁。

年9月21日晨,古龙弥留之际,睁开眼睛,看到周围太多兄弟,都是社会名流。他失望之极:“怎么没有一个女朋友来看我?”说完昏迷不醒,直至食道破裂,大出血而亡。

从此,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所有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xw/7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