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面临了重大决策,其中之一就是是否强行登陆英国。尽管英国在德国的“盟友”法国被德国征服后成为了最后一道抵抗纳粹的防线,但希特勒却决定调动数百万军队强攻苏联,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英国。这个决策至今仍然是历史学家和军事战略家们争论的焦点。本文将探讨这个决策背后的原因。
英吉利堡(英国海峡)的地理障碍:登陆英国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英吉利堡,这是一段宽度狭窄、海域复杂的海峡。这使得英国成为一个天然要塞,难以通过大规模的海上登陆攻击征服。德国需要控制海上,确保舰队和登陆部队的供应线畅通,但这对德国海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面对英国强大的皇家海军时。希特勒认为,突破英吉利堡是一项高风险任务,可能会导致德国遭受巨大的损失。
英国的空中优势:在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皇家空军成功击退了纳粹德国的空袭,确保了英国的空中优势。这使得德国的空军无法在没有大规模空战的情况下执行登陆任务。控制英国上空对于任何海上登陆行动都至关重要,而这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苏联的威胁:希特勒认为,苏联是德国的最大威胁。他担心苏联会在未来对德国发动进攻,并试图阻止这一威胁的出现。因此,他决定在年发动巴巴罗萨行动,即德国入侵苏联的行动。这个行动需要调动数百万军队,占领广袤的苏联领土,但希特勒认为这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必须优先完成。
资源和物资问题:英国虽然是一个坚强的对手,但它的资源和物资相对有限,而苏联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领土。希特勒可能认为,征服苏联可以为德国提供更多的资源,使其更有实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包括可能的英国入侵。
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希特勒的决策也受到了他的政治和意识形态信仰的影响。他将东方视为“生存空间”,并追求对“布尔什维克”威胁的消除。这种思想观念在他的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将优先权放在了苏联而不是英国。
综上所述,希特勒宁可调动数百万军队强攻苏联,也不强行登陆英国,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地理障碍、空中优势、苏联的威胁、资源问题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尽管英国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希特勒认为优先解决苏联问题对于纳粹德国的长远利益更为重要。这个决策最终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的军事事件,塑造了二战的走势和结局。
日耳曼民族主义和种族政策:希特勒的纳粹党在其核心信仰中强调了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以及对其他种族的压制。这种种族政策的一部分是他的东方政策,即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征服。在希特勒的思维中,东方的领土可以提供他所追求的“生存空间”并满足他种族政策的要求。因此,他将征服苏联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而不是对英国进行海上登陆,尽管后者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也有重要意义。
军事规划和后勤问题:强行登陆英国需要大规模的军事规划和后勤支持。德国已经在西欧的快速进攻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并且海上登陆行动需要大量舰队、登陆艇和物资的支持。希特勒可能认为,为了执行这一任务,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并确保资源足够充足,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失败的风险。
英国的抵抗意愿:希特勒了解到,英国人民对于抵抗入侵有坚定的意愿。英国皇家空军的顽强防守和世界著名的“不屈不挠”精神都让德国感到担忧。希特勒可能担心,即使德国成功登陆英国,也将面对艰苦的游击战,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总的来说,希特勒宁可调动数百万军队强攻苏联,而不强行登陆英国,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个决策塑造了二战的走势,最终导致了希特勒的失败。尽管英国没有被德国占领,但苏联的抵抗和其他因素最终对纳粹德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其失败和二战的结束。这个决策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历史学家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之一,用以理解二战的复杂性和战略决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