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有人开发出新的可以规避刑事责任的新型毒品,主管部门发现后赶紧研究、论证、列管,随着列管后的新型毒品变少,又有人开始新一轮的开发,循环往复。
3月中旬,英国《太阳报》报道了英国街头出现的一幕诡异景象:一群年轻人如恐怖电影中的“丧尸”一样行走在人群中,跌跌撞撞,时而静止不动,时而拔腿狂奔。原来,这些几乎丧失了意识的年轻人服用了一种名为“香料(Spice)”的新型毒品。
据悉,“香料”是模仿大麻的化学成分合成的,而效力比大麻强上一百倍。在曼彻斯特,仅需3英镑便可买到1克“香料”,在伦敦10英镑能买到1克“香料”。英国有慈善机构表示,估计曼市街头95%以上的流浪汉都吸食过“香料”。
“‘香料’会作用于大脑中的特定受体,使人整天浑浑噩噩,并且丧失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整体感觉真的就成了丧尸,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中国毒理学会会员陈晟向记者介绍。
“香料”就是一种典型的新型毒品。所谓新型毒品,国外称之为“设计过的毒品”(designerdrugs),即在普通药品或传统毒品的分子结构中一些地方加以修饰,得到的一系列与原来毒品结构不同、效果却差不多甚至更强的药物。
时代在改变,新型毒品的内容也是在变化的。比如,在只有天然毒品鸦片、大麻的年代,鸦片制剂就被认为是新型毒品;而随着时代发展,运用化学技术制造的甲基苯丙胺(冰毒)、甲卡西酮等又次第取代鸦片制剂成为新型毒品。
“从天然到合成”的发展路线所有的毒品,无论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本质上都是一种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正如刑法第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推陈出新,基本走的是“从天然到合成”的一条发展路线。在这样的趋势下,国际社会管制毒品也形成了“从药品到毒品”的现象。
美国有专家做过调查,自二战以后,新型毒品一开始几乎都是以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形态出现的,或用于科学研究,或用于军事目的,或用于临床医学。这些药品在出现一段时间之后,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滥用,带来社会问题,才会被列为毒品进行管制。
美国学者戴维·考特莱特在其《上瘾五百年》一书中,写了这样一件事:19世纪初,医学家从鸦片中提炼出吗啡。美国南北战争时,吗啡作为镇痛剂在美军中广泛使用。但作为鸦片制剂,吗啡的成瘾性比鸦片更强。因此,战争结束后,美军中出现了大量吗啡成瘾者。年,为了解决吗啡的成瘾性,德国拜耳药厂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合成了一种名为二乙酰吗啡的制剂。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把它起了个外号叫“海洛因(Heroin)”,意为“英雄式的发明”。当然,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海洛因成了比吗啡成瘾性更强的新型毒品,在此后的一个世纪里,其毒性蔓延至全世界的每个角落。
无独有偶,人工合成毒品的故事也类似。年,日本一位化学家合成了世界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兴奋剂苯丙胺,即安非他命(Amphetamine),用于治疗肥胖症等疾病。二战时,欧洲各国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将安非他命分发至前线。在此过程中,有人继续将安非他命改良,制成甲基苯丙胺,即冰毒。苏德战争时,德国军队就曾以冰毒为兴奋剂进行注射,希特勒本人也曾注射过冰毒。冰毒在后来也成了世界上最普遍、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
安非他命(苯丙胺)冰毒(甲基苯丙胺)安非他命与冰毒之间只差一个甲基从分子结构上可以清楚看到,安非他命氨基上的一个氢键替换为一个甲基,就成了冰毒。多出来的甲基使冰毒具有更强的脂溶性,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这也是为什么冰毒能直接毒害神经细胞而安非他命不会的原因。这种在药品或传统毒品的分子结构上略作修饰,形成一种新的化学品的过程,是新型毒品产生的最典型方式。“丧尸浴盐”的恐怖故事随着海洛因、冰毒等毒品的泛滥,各国开始严格管制,它们也随之退出了“新型毒品”的行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毒品的发展史走到了尽头,一些药效更加强劲与诡异的新型毒品不断孕育出现,例如致幻类毒品,制造着更大的社会问题。
“有些新型毒品在成瘾性上弱于传统毒品,但它们非常容易导致大脑产生幻觉,并带来严重的暴力倾向,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暴力犯罪。”陈晟说。
世界上出现得最早的致幻类毒品要数LSD了。陈晟介绍,LSD学名为“麦角酸二乙胺”(Lysergicaciddiethylamide),年由瑞士化学家阿伯特·霍夫曼合成。一开始,霍夫曼只将其作为开发呼吸道药物的一种中间体使用。年4月,当霍夫曼重复这个实验时,指尖无意蘸上了一点LSD,就随意放在嘴里尝了一下,没想到却造成了强烈的幻视、幻听等反应。
霍夫曼的发现,迅速引发了人们对LSD的重视,开始研究它医药方面的用途。年,LSD以“Delysid”的商品名作为一种精神药物在美国、欧洲上市。
冷战时期,美国CIA(中央情报局)开始使用LSD来做实验,一方面用于审讯政治犯,一方面用于培养不怕死、无感情的超级战士。美国电影《无间道风云》的原型、著名黑帮大佬詹姆斯“白头”巴尔吉(James‘Whitey’Bulger)就曾参加CIA组织的LSD药物试验来换取减刑。
后来,美国政府逐渐发觉这种药物似乎有些不对劲,许多年轻人将其作为刺激神经兴奋的药物而滥用,造成了大量人身伤害事故甚至犯罪。随后,美国政府在《管制物质法案》(CSA)中将其列为I类物质加以严格控制,除非得到禁毒署(DEA)的特许,任何人或组织在美国制造、持有、运输、使用LSD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并可能构成犯罪。
在LSD之后,陆续有多种致幻类新型毒品在各国出现,例如MDPV、MDMA等。其中,MDPV是使得新型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