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日子越过越快,而是危机越来越深重

“现在我大概就可以像加菲猫一样,在元旦早上一伸爪说,元旦的空气一样啊,大概是这样的状态,只是连续的日子里新的一天。因为不可分辨,所以你感觉越来越快。但是我完全明白你的描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是时间变快了,是危机变深重了。”

——戴锦华老师

时代的紧迫感

本文节选自北大博雅讲坛第79期实录

杨北辰:我听了戴老师的话也很受教,从您刚才的话推断到今天、当下,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可能对于社会、对于历史的变化的感觉,跟过去存在还是有一些不同。我觉得这两年的世界或者世界范围内的局势的变化呈现出某种“加速”的状态。回望去看这几年,从“占领华尔街”到“阿拉伯之春”到“占领华尔街”,一直到ISIS,再到Trump的当选,这个过程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在加速。我觉得这种加速,当然首先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感觉,但是这个心理感觉背后有各种各样的支持,比如说社交媒体、数字技术在后面来支撑着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某种更加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的感觉。

戴锦华:我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感觉就是时间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快的感觉是因为时间越来越难于分辨。对我来说,比如说年到年每一个年头是清晰的,不同的色调、不同的热度的,对我来说,年、年、年有什么分别吗?现在我大概就可以像加菲猫一样,在元旦早上一伸爪说,元旦的空气一样啊,大概是这样的状态,只是连续的日子里新的一天。因为不可分辨,所以你感觉越来越快。但是我完全明白你的描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是时间变快了,是危机变深重了。

“阿拉伯之春”中的抗议人群

这种灾变,“阿拉伯之春”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世界长久被遗忘和没有变化的地方,一夜之间,这里的民众突然以这么强有力的形象涌现,但是我完全没有想到“阿拉伯之春”带来的是整个西亚、北非社会的崩解,最后看到利比亚从一个世界福利最高的国家,迅速地部落化,我们看到叙利亚的战争好像没有结束的可能。而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阿拉伯之春”会传递回美国,通过FACEBOOK传递回美国变成“占领华尔街”,又有人站出来说,我们是99%,打倒资本主义,大家觉得终于在年“金融海啸”之后,有一个来自于多数和左翼的应对出现了,但是基本上最后它只是一个发生在全球核心城市的符号学展演,而没有形成任何的新的力量动员。

特朗普当选

我觉得这种变化之快,从“9·11”,击毙本拉登,突然巴黎爆恐,迅速转移为IS的浮现,而且同时在整个欧洲内部,在欧美内部的右翼民粹的抬头,最终居然以这么荒诞喜剧的方式造成了川普在美国的执政。大家不要笑,我觉得会有点怕,这个怕当然是看我站在哪儿,如果作为一个无条件的中国人可能会高兴,因为川普对美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坏到什么程度不知道,但是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会想到美国尽管长久地扮演着世界警察,但是它毕竟标榜是世界的民主力量,但是能不能想象它极端的右翼民粹化乃至法西斯化,如果美国法西斯化对整个今天世界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这种灾难的频率在越来越密集,而且我们希望、失落,我们预期是什么?转向是什么?我觉得这个过程特别特别快。而且你们会看到,所有这些东西都和中国形成一个相对的关系,在影响着中国在世界格局当中的位置、中国的影响、中国的角色。所以我说,在这个意义上也是有点着急。

叙利亚难民

这时候,中国在一连串的变化当中,中国一直在得分,因为伊拉克战争,我们赢得了十年时间,使得中国的经济崛起,坐实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事实。“敌人”一直在犯错误,但是这是我作为中国人,我把自己的位置限定在民族国家内部而得出的看法,但是问题是在于这个民族国家的疆界真的能封闭吗?我们不能封闭,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损具损的时代。这时候中国怎么有一个正面的回馈?或者一个有希望的主导?或者是包括中国自己如何不倒在黄金时代的大门口,如何抓住这个契机,不仅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文化——对我来说,当然也是政治的。我觉得这种急迫感,让你觉得这是一种危机逼近的紧迫感。

我老说,年的时候,翁贝托·埃柯在北大访问,他在他的闭幕演说的时候最后说,天下大乱,朋友们,这是我从欧洲带来的消息。那是年。但是接下来,两周以前,法国的法兰西院士的摄影师,最后说苦难的日子就要来了。勒奎恩——我最热爱的科幻小说的美国女作家,也是唯一一个被严肃文学界接受的科幻作家——在文学奖获奖感言的时候说,苦难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准备好了吗?这种强大的危机感、强大的危机意识、强大的全球性危机——没有出路,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时候一方面围绕着中国,同样威胁着中国。一方面我自作多情地认为,它在期待中国,我们有没有作为一种不一样的政治力量,作为不一样的文化选择。

叙利亚“小难民”尸体照片震惊欧洲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有另外一个层次的紧迫感,而且我确实觉得这个紧迫感不落在我身上,落在现在很年轻的在求学、在成长的年轻人身上,他们一定要承担这个挑战或者这个冲击或者是这个使命,当然使命这个词有点大,我也不喜欢这么大的词。但是我大概用使命来说的是,不是你可以选择的,而是将压在你头上的东西,大概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怎么体验我们的生命、时间、我们的世界,怎么思考我们的工作。

-版权信息-

作者:戴锦华

编辑:守拙堂陈峤

资料来自:北大博雅讲坛

图片来自网络

主题图书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

《雾中风景》涉及的电影现象贯穿了中国新时期20年历史——自、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经过、年代之交的无地彷徨,绵延穿过整个年代,终了于新世纪将临未临之时。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轨的20年,电影作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症候。作者以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体认,依靠对理论武器的娴熟运用及对电影文本的敏锐感知,用绵密的意象,勾勒出这个时代的图景,已成为研究新时期电影的必备文本。

推荐阅读

《与光同尘:漫谈年以来的中国电影》:

《与光同尘》从影史、影人、影片三重视角,详细解读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人事掌故,以及思想与形制的演变。其中影史部分以“百年流影”为题,借历代导演、女演员、古龙、译制片等特定主题,以线带面铺陈中国百年影史的完整风貌;影人部分以“以人为本”为题,对大陆、台湾、香港等地不同世代的电影人代表进行精描,以此勾勒中国电影人的独特样貌;影片部分以“如影随形”为题,以数部电影杰作为范本,多角度剖析中国电影的精神内核与外在肌理。

《昨日之岛:戴锦华电影文章自选集》:

发现电影的魅力,呈现文化的症候,戴锦华文章精选结集,坦言学术和人生思考的心路历程。

本书包括十篇戴锦华本人精选的文章和一篇访谈,从中可以看到戴锦华教授多年来以电影为基点,对当下与历史议题所展开的思考,尤其可以看到作者思想发展的断面。

长按图中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wh/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