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人民的名义

斑马说:

放假几天,我爸妈追起了,昨天夜里12点半了我老妈还坐在沙发上看剧。在斑马看来,这部剧还是有些问题的,比如还是避免不了主旋律作品的通病,一言不合就谈党风党纪,三句不离人民。但是优点也非常明显:尺度大,据说直接写到了副国级;写实,深刻描摹出了中国官场生态,活脱脱一部官场现形记;演技赞,几十个老戏骨飚演技,特别是吴刚,一直是斑马很喜欢的一个演员。

斑马的朋友E姐高度评价了这部电视剧,还整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今天就把这篇有趣有料的文章推荐给大家。

有时候流行是一种循环,以前火过的东西总会在若干年后以某种新的形态卷土重来。

从时尚领域来说,可能是阔腿裤。

青霞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

从文化领域来说,可能就是电视剧的题材了。

比如,这两天各大媒体都报了一轮的《人民的名义》,就是一种沉寂了很久题材——反腐剧。

虽然定位是正剧中的正剧,但评价出奇地高:开播两日,豆瓣评分已过9。

看来这几年,大家被鲜肉小花的渣演技和重口味网剧喂得有点受不了……

但这两天打一星的人也飞速增长,不知道怎么想的……

----我是前方高能的分割线----

为什么说反腐题材沉寂已久呢?

自年因反腐剧过度开采被下令整顿以来,我们确实很久没有在小荧幕上看到反腐剧的身影了。上一部有印象的同类剧,还得追溯到十多年前的《人间正道》。

那时候年纪小,只是觉得鲍国安和廖京生都长得挺“主流”的

很久以后才知道,《人间正道》这部剧因为尺度太大,真话太多,原作者周梅森甚至被“封杀”。

莫名有点燃

百度百科里,周梅森是一朵忧郁的男子

周梅森也是奇人一个,做过房地产、运输、商贸等,年就开始炒股,成为江苏省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很像重生文男主的路数。

很巧,这次播出的《人民的名义》也出自周梅森之手。

他擅长官场小说,作品曾是众多大腕都争相加盟的“超级大IP”——

比如,《人间正道》中有“曹丞相”(鲍国安)

《绝对权力》里有“诸葛丞相”(唐国强)。

《忠诚》里还请来了两个“康熙”(张国立、焦晃)。

E姐其实认为焦晃版康熙最经典

《老房有喜》里的小海燕在《忠诚》里面演了个漂亮小萝莉

而周梅森这人更是奇在——他能将困境和挫折变成自己技能树上的一环。

比如,打个官司,他能从中丰富写作素材。

好的小说家跟演员一样,都需要生活的积累

各种金句也是随口就来,小说界的耿直Boy:

过去叫后台,现在叫政治资源;后台堂而皇之成了“资源”,实在让我费解。

而这一次,制作方来头更大——最高检影视中心。

听起来像个段子,但最高检影视中心其实拍过不少热门剧:比如《国家公诉》、《天地良心》。

剧的尺度也相当之大,落马官员级别最高牵涉副国级。

演员阵容亦是近年以来最华丽——

放眼望去,全是足够分量的老戏骨

一个字——稳。

----我是现实比戏剧更荒诞的分割线----

相比市面上某些官场小说的山寨和揣测,《人民的名义》显得非常真实,尤其在为官之道与人性这两个方面。

前几集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赵德汉家的金库”这个桥段:

国家资源部的赵德汉,乍一看是个非常清廉的好官:

住在筒子楼,出行靠自行车,家中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办公室也才堪堪放了一瓶自喝的五粮液。

陆毅怀疑他贪污,他一脸正气,反手就教训别人思想觉悟不够。

查到他办公室门口,他还强烈要求骑自行车低调进入,理由是不想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表情无辜,言语真诚,几乎让人相信他确实就是被冤枉的。

直到下面这一幕出现:

我不会说盯着这张图看了一分钟

是的,正是这样一个外表极其老实的官员,在自己郊外的别墅里整整放了2.3亿现金。

说来可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赵德汉将自己贪钱比喻成收割麦田,看着便心生愉悦。

整件事最为荒诞的地方是,他的贪欲远远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这些钱他一分也不敢花,即便贪污至此,赵德汉每个月也只给老家的母亲寄块生活费。

何必呢……

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如此戏剧化的情节,并非空造。

小官巨贪

剧中赵德汉的合谋丁义珍,也是一位满口廉洁,实则败絮其中的贪官。

说得比唱得好听

逃亡之余还不忘在司机面前演戏,再次强调自己的“廉洁”。

可是,细节早已暴露一切。

lv皮带仿佛无声的嘲笑

同样,这种两面派式的官员,也取材自真实。

原济南书记王敏,“守纪律讲规矩”常挂嘴上,看红色影片每每泪流满面,私底下却疯狂敛财,骄纵亲属子女

如今成为中纪委的负面教材之一。

清代讽刺小说《镜花缘》第二十五回,就讲了一个“两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长着两张截然不同的脸:一张是慈眉善目的笑脸,另一张则是凶狠阴险的恶脸。

两面人的世界待得久了,自己也成了两面人

因为直陈官场积弊,重拳反腐,《人民的名义》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

还有超厉害的“自来水”:

请注意看微博名

这部剧很长,容量有55集,只能说,前面几集都是草蛇灰线,那个贪2.3亿的小官儿还只是个引子。

值得好好说一下的,是这部剧里老戏骨特别多,每个角色都能出来说道。

比如赵德汉的饰演者是侯勇,虽然只是一个配角,在前三集表演炸裂:初见检查人员的道貌岸然、到了窝藏赃款现场的抖如筛糠,以及心理全面崩溃时跪在地上爬的表演,简直是甩小鲜肉一个火星的距离。

比如嘴角向下瘪,哭时发声的气若蚊蝇,每一帧都值得拿出来上表演课。

信念被摧毁后,根本无法站立的姿态

被拘留时,连走路都走不了

侯勇这样的演技派也只在里面出演一个两集挂的配角,剩下还有30多位老戏骨集体飚戏,真是想想都令人激动啊。

后面还有神秘的副国级干部,你们可以猜猜是谁

对了,陆毅的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一来他偶像外形可以中和掉这部戏过于严肃的气息,二来政治剧角色层次通常很丰富,是展现演技的好机会,比他演那些古偶好太多了。

要说可惜,只能说这部戏实力派前辈太多太多,连陆毅这个中生,都难免显得有点青涩。

当然,风险也意味着机会,那些个希望用“演技”征服观众的小鲜肉们,可以学学陆毅,尽量去接一些这样和老戏骨们接触的戏,毕竟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凑到一起的。

----我是官场“潜规则”的分割线----

众所周知,周梅森是官场小说第一人,对中国官场文化有着丰富的积淀,所以剧中有很多高还原的情景,甚至可以说是“潜规则”的大曝光,值得人细细咀嚼。

比如,官员之间的称呼是个大学问,这点豆瓣网友lc总结得很到位:既要看干部级别,也要看排名先后。

比如抓贪官是个学问,因为稍有不慎,投资商可能就会因为这种政治波动而撤资,从而导致全市GDP下跌,GDP则直接影响到主官的政绩。

因此,市委书记在发现副市长出问题后,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争夺办案权,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又比如,风水轮流转,官场永远有着利益博弈,即便这一时以人多的派系占了上风,也还是要给落单者一个找回面子的机会。

官员们都特别爱揣摩,揣摩之间,人情就记下来了。

官场讲究“每临大事有静气”,因此,即便心急火燎地要抓贪官,还是要先开会汇报。

结果呢,汇报着就错失抓贪官的最佳时机。

这才是中国特色

那些问官场规则的人,基本上可以不用管其他东西了,好好看下周梅森的编剧,足够。

当然,周梅森的手里还有更多精彩的细节,比如他在采访里提到的权力式“葛朗台”:官员为了牢牢抓住权力,到死都不说自己得了重病。

还有一个我都没有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厅,厅长突然就死了。严重的癌症,已经病了五年,各级党组织一点都不知道,省委气坏了。还准备提拔他呢,一下死掉了。两种评价,一种说累死在工作岗位了,一种说临死都抱着权不放,就像《儒林外史》里讲的,油灯的灯芯没灭,他死不瞑目。我下个小说,可能要写这样的事。

当权力和欲望占据了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这种人生也跟咸鱼无分别了

中国的政治生态很独特,所以《人民的名义》与其说是官场剧,不如说是政治剧更确切。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部剧不如《纸牌屋》、《副总统》这样的美剧看着有趣,但是这确实是最接近真实官场的文化折射,那些想入其中或者对其好奇的人,应该会觉得另有意趣吧。

----我是经典永不过时的分割线----

其实,反腐剧在中国一直都很流行,现在只能说回暖得恰逢时机。而说到反腐剧,就不得不提三位大咖:周梅森、张平和陆天明。

陆天明是最早开始写反腐小说的。因为是知青出身,他很懂得老百姓的痛痒,将笔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使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温度。

《苍天在上》是陆天明写反腐作品的起点,之后相继有了《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高纬度战栗》等电视剧

陆天明编剧的《苍天在上》名噪一时;这部剧加持了反腐、刑侦、悬疑,怎么看都要火,但据说因为“反贪反到副部级”,名演员们都不敢演,怕播不了。

李鸣也算“捡漏”了

当然,试图拨乱反正的人,确实很容易被“是非”侵扰;前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被免职时,一票媒体都误传《大雪无痕》里的贪官周密,就是以田凤山为原型的;还误传陆天明“早就知道”。

然而陆天明澄清了误会,并且坚持写“这个危险的话题”,同时他还把儿子陆川也带上了阵。

没错,秦岚前男友那个陆川

年,陆川就编剧了一部张成功作品改编的反腐剧《黑洞》,陈道明、袁立、黄渤、马伊琍等人主演,豆瓣评分高达8.2。

这部剧在“反腐”的同时,也着力“打黑”;陈道明明面上的身份是市长公子、企业家,私底下却控制着巨大的黑势力。

另外,这部戏里,还同时出现了导演管虎的前任马伊琍、现任梁静。

据说,这是管虎和马伊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合作。

古早剧就是有这样的惊喜,总能翻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人的联系

在陆天明写作的同时,山西作家张平的《法撼汾西》、《天网》等半纪实作品,也引起公众瞩目。

张平的作品特点是话题性强,争议度高,当年票房过亿的电影《生死抉择》,还掀起过“人人争看,人人说”的文化热潮。

票房过亿,荣登年度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主演是王庆祥老师,这位老戏骨现在一言不合,就在微博放飞自我...

如果把前两位比作武侠世界的梁羽生和古龙,周梅森应该就是金庸:

因为他不但有官场履职经历,还为体验生活斥巨资入场“炒股”,使得他对官场和经济有着深刻的洞察,对官场描的“仿真性”最高。

作品评价都很不错

唯一一部在年后播出的《我主沉浮》赶上了“反腐剧不上卫视黄金档”的禁令,传播受到影响,但豆瓣评分依然有8.5.

不过,周梅森估计也是最有个性的那个。

他说:写了那么多反腐小说,腐败照样严重,反而像对小说家的一种讽刺。

因此暂时封笔。

直到8年后,他重出江湖,周梅森为了这个剧本的创作,特意到南京浦口监狱座谈,观察落马的厅局级干部,将他们当成有血有肉的人来拆分,而非简单的“魔鬼”。

一言以蔽之,他写作的手法就是摈弃掉身份和帽子的虚名,回到人心和血肉本身;对宵小奸佞之徒,揭其不法,斥其不耻;对被诱惑者,责其不义,哀其不洁。

最后,附送本剧的一个小彩蛋:花式点钞。只此一家,别处没有。

----E姐结语----

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有着刻板印象,比如官场:都是潜规则、黑暗,都是利益的腥臭味。

尤其一百多年前,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在当时晚清全面溃败的环境下,前者几乎是一部诅咒官场的小说,以至于有人说文学水平不够高。

《人民的名义》适时突破了这点,即便是里面的反面人物,也是可以立得起来的。

在这里,官员很难用非黑即白来定义:

比如为了自己政绩,对家人分外冷酷的李达康,当官的时间久了,跟妻子谈话也是一套套的官话。从官员的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干实事的好官,但他的家人真的会希望家族出这样一个海瑞吗?

知乎上就有关于海瑞的讨论:人人都说海瑞这样的清官好,但真的发生在他们身边,他们却会恐惧甚至妖魔化这样的认理不认亲的人。

剧中李达康,市委书记

而祁同伟这样的人,虽然做的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但对于他的家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好。

剧中祁同伟,省公安厅厅长

立场和角色的复杂性,使得很难说他们到底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或者坏人。并非所有坏人都长着一张魔鬼的脸,所有好人就没有化身魔鬼的某个瞬间。

而官员走向腐败的原因,也未必是普通人想象的大奸大恶——

周梅森在采访里提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因为眼睛看不清,误闯了红绿灯,交警一看是政府班子的车,立马从拦车变成了敬礼。所以权力很容易腐蚀人,腐败也许就是从一次闯红绿灯开始。

这跟过去多年我们着力于脸谱化反面人物,将其塑造成人人喊打的“主流”文化很不一样。背后意义你我都懂。

最后,E姐和凛酱想说:不管怎么样,反腐剧回春的迹象的出现都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不关心粮食和蔬菜,但总算脱离小鲜肉的苦海了。

只是,面对这样一部各种细节均诚意满满的好剧,且才播几集,很有进步空间;E姐就想问那些组团去豆瓣打一星的黑子们——

你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作者简介:

本文经授权转自







































白殿疯病能治好吗
江苏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wh/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