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在3月和5月各做了一次针对中国大陆留学生的调查,而两次调查的结果几乎一样。超过40%的学生,目前仍然处于中立、观望状态;而超过30%的学生则对未来的英国留学计划持积极的态度。这些调查结果非常明确的表现出这样一个现象:年至年,留学市场依旧火爆。16岁以下的小留学生是其中的生力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选择来英求学。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帮助对于低龄孩子来讲,只身一人到国外学习、生活,孩子的心理压力一定会比较大,国外的教学环境与生活方式与国内有较大区别。初到国外,想要能适应下来,必须具备很强的独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因为中国的小留学生都在一起玩,私下也都是用中文交流。日常使用的也是中文的社交网络,看中文电视和言和文化障碍,绝大多数小留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新同学的圈子。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关于英国的风俗等知识,很多来自书籍,这和想要快速地进入英文语言环境有非常大的冲突。长此以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的三点:理解孩子,换位思考对于中国家长来讲,我们必须明白,刚刚走出国门的孩子,独自一人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心理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涟漪是必然的,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在与孩子交流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年龄阶段,选择一种更适合的交流方式,从而摆脱传统的、说教式的沟通方式,让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沟通方式中去领悟更多的人生道理。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地给予帮助。有的孩子来了国外半年就学不下去了,原来在国内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国外因为英文的差距造成课程明显跟不上,学不进去,脑子变慢了,这些可能都是情绪出了问题。及时沟通父母要及时跟孩子进行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总是以一副严肃的面孔对孩子,以严厉的语气与孩子讲话,无形中会使孩子产生畏惧的心理,那么长久下去,孩子将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还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孩子是否能够理解,同时还应该选择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像说教、命令、强迫等方式,只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沟通方式,才更加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而更能够达沟通的预期效果。另外就是增加沟通频次,青少年在外面受到挫折、孤独、无助的时候,也很少知道该怎样减压,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身边有亲人或好友,能及时沟通交流、讨论、释放紧张情绪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关键。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这也促进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自己说,父母只需作为倾听者,给予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