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据说从英国回来的小留学生,有人在完成14天隔离观察回到家里没几天之后,就要求父母给她买机票,原因是在国内和人交流要用普通话,她习惯了用英语不适应汉语交流。看到这条新闻笔者感到既可气又好笑,可气的是父母花那么多钱好不容易才让你从英国回来,国家费那么大劲才让你获得安全,你还没在家里待几天,还没有一家人好好团聚享受亲情就急着回英国,若是英国学校复学怕耽误学业急着回去,笔者还能理解,但却因为在国内不习惯用汉语和人交流不习惯而急着去英国就有点好笑了。笔者为这样的人感到好笑,为这个小留学生的父母感到悲哀!作为中国人,竟然留学几年之后不习惯用自己的母语了,回国交流还成了问题。就算交流有问题但关系不大,多待上几天会慢慢适应,这不是多大的问题。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小小年纪就经历孤苦伶仃的生活,应该是“每逢节节倍思亲”“无边丝雨细如愁”,应该是对父母无限思念的,现在好不容易回国,在笔者看来应该是不想着出国,而是想多和父母在一起多待几天,多享受几天母爱,多体会几天久违的亲情才对,怎么会有急着出国的想法呢?看来,这名小留学生内心已经变得冷漠了起来,也早已将亲情看得淡了!笔者不知道孩子的父母此时会是啥感受?但笔者认为这绝不是好事,至少对他们的父母绝对不是好事。自己为了孩子的前程将他们送到了国外,没想到留学生活也葬送了他们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在孩子心里英国的房主也许比自己的父母还要情切,英国的朋友要比国内的亲朋重要,父母只不过是供自己吃穿,供自己上学的人而已。细思极恐,实际上孩子早已将自己当成了英国人,早已没了和父母间的亲情。我想,小留学生的父母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冷血吧,然而,事实就是如此,他们也许不敢想象自己将来老了的样子,当别人家的孩子围在父母身边逢年过节举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他们又是何等的凄惨!当自己生病时,自己的亲人病危之时远在英国的孩子会守在身边尽孝吗?中国父母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心中永远装着自己的子女,永远为了子女的前程心甘情愿地做牛当马,任劳任怨不求回报。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的心肠却在石头上,这些话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让自己能过得幸福,就是为了让自己身边的亲人活得更好。将孩子从小送到国外,是给她们安排了一个美好远大的前程,但却要一失去亲情,失去父子间的相互关爱为代价,这样值吗?倾其一生努力为儿女安排将来,送他们到国外,让他们成为自私、冷血的陌路人值吗?抛开国家利益暂且不说,对家庭来说,父母竭尽全力去培养一名“外国人”值吗?小留学生在国外才几天就忘了母语,再待得长一点不忘掉自己身份才怪,家长们,借这次疫情也该好好考虑一下让他们从小出国留学的利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