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生活,少年可以先了解一下

《唐诗鉴读系列(小学篇)》

已上架诸葛书

由诸葛书伯爵老师精心制作的《唐诗鉴读系列(小学篇)》已上架诸葛书,欢迎小朋友们前往阅读。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加深,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其中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更加注重阅读理解、读写结合、课内外阅读衔接、综合素质养成、经典文化传承。唐诗承载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是最具有我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是我国文化的精神所在,历史所在。诸葛书将小学6年内会学到的58首唐诗进行了二次分类,从诗人和题材两个维度对这些唐诗进行了编排,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小学必考的唐诗篇目,熟记相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中低年级(4年级以下)同学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唐诗的宏观轮廓,初步感受唐诗的魅力;高年级(5、6年级)同学可以通过本书系统回顾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唐诗的理解。

杜DUFU甫

如果说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像李白,

浪漫多情、任性洒脱、天赋异禀,

那么古龙笔下的燕南飞则更像杜甫,

专一专注、大开大合、天道酬勤……

杜甫少年时期家境优渥,

成长时又顺风顺水。

成年之后屡经蹉跎,

好不容易熬过苦难,盼来了黎明,

却又难免迎来电影式喜中有悲的结局。

就像令狐冲和燕南飞一样,

江湖地位不用分说,

却也为此失去了太多。

不气盛不叫年轻人

杜甫的少年时期家境优渥,

出身官宦世家。

祖父杜审言替武则天考核百官,

乃是初唐时期的“文章四友”。

父亲杜闲也官至京兆府的首席长官。

这个时代有着这样的家世,

杜甫并没有成为长安街上的纨绔,

而是选择了一条“唱名”之路。

相较于银两与美色,

杜甫更希望成为皇帝身边的第一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少年时期便接触达官贵人,

这对他有着很大影响。

相传“初唐四杰”骆宾王七岁能咏鹅,

杜甫就在七岁时咏凤凰。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年少有才的杜甫,

也有着如李白般的自信、大气与狂妄,

就这样,一个从小学习拔尖儿的好学生,

在成年后,毅然决然地走上了科举之路。

但是,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杜甫坚信“成功者之路是孤独的”,

成年后的杜甫开始了游学。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壮游》中他这样写过,

小伙伴们太幼稚,

相识都是老头子。

爱喝爱醉也敢爱敢恨。

爬过高山也见过大海。

在实现了边游边学的目标后,

杜甫开始准备参加科举。

那时的唐朝并不安稳,

武则天还政李家,

李林甫手握实权,

虽然杜甫年轻气盛,博学多才,

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

他的第一次高考竟然落榜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

科举落榜的杜甫似乎不以为然,

收拾好行囊之后去了泰山,

写下了传世之作《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杜甫决定来年再战,

但是这一等就是十年。

期间李白遇到了杜甫,

两人一见如初,携手同游。

然而世事难料,

落榜后的第五年,

杜甫的父亲去世了……

译文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父亲、夫君、侄子

失去了父亲,便失去了经济来源。

杜甫不仅是家族的希望,

还是五个兄弟中的老大。

年幼时杜甫还曾在姑姑家寄养过一段时间,

赡养费、抚养费等生活压力接踵而至,

三十不惑的杜甫又一次面对人生考验。

好在杜甫父亲在去世前,

已将杜甫的婚事安排妥当。

杜甫与杨氏按当时的条件来说,

可谓门当户对。

那一年,杜甫29岁,杨氏19岁。

杜甫一生只娶一妻,

而且杜甫非常喜欢给妻子写诗。

“仳离放红蕊,

想象颦青娥”

杨氏一心一意追随杜甫,

支持他的朝堂梦想,

并为他生儿育女。

第二次参加科举失败,

像是给了杜甫一记闷棍。

为了家庭,杜甫放下了身份,

登门拜访豪门贵族,

以求可以养活全家,

但是仍旧一无所获。

几经波折,

杜甫终于得到皇帝赏赐,

得到了一个仓库保管员的职位,

可是,自己的一个儿子已经饿死了……

安史之乱后,

杜甫抛家舍业,追随新帝,

希望以此获得“从龙之功”,

但是面对满目疮痍的战场,

一路上尸体无数,人间炼狱,

百姓在逃难,伤兵残卒在强撑性命。

当年的歌舞升平变成如今的哀鸿遍野,

杜甫忧国忧民的心被彻底激发了,

一代“诗圣”也由此而生,

强烈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知:明白,知道。“好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了花丛,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重:读作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小诸葛阅读课堂

为什么杜甫会叫做“杜工部”呢?

在成都隐居的时候,杜甫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与知音——郑国公、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

严武也是诗人,在《全唐诗》中有六首作品。特别是严武非常佩服杜甫的诗歌才华,与杜甫交往密切。

两人之间经常以诗歌唱和,比如严武有诗《酬别杜二(杜甫)》,而杜甫也有《严中丞枉驾见过》、《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等作品。于是杜甫进入严武的节度使幕府出任参谋,这也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有影响力的官职。

当时由于制度原因,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在名义上往往都挂一个中央官职的名号。杜甫也不例外,严武就帮助杜甫挂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名号。

“检校工部员外郎”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因此后人便称杜甫为“杜工部”。

但是杜甫这个“工部员外郎”是“检校”,是为了方便严武而设置的挂名官职而已,所以杜甫一辈子都没有在工部上过班,也没拿过“工部员外郎”的俸禄……

打开诸葛书,看不一样的文学名著!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5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