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推荐几本书,想到哪说到哪

文/六神磊磊一直说推荐几本小书供大家打发时间,迟迟没弄。

今天简单列一下,没什么体系的,想到哪说到哪。尽量都推荐的是小书、小文章合集,没有大部头。

一、纪实类的:

1、决战淮海图来自孔夫子旧书网一本老书,79年出的。有不少读者问到杜聿明的回忆录。我觉得杜的各类回忆录里各种作战部署、计划、部队番号等略多,大家不一定爱读,反倒是这本书有趣。我是很小的时候读的这本书,当时家里正好有。我爷爷常说他三大战役参加过两个,没参加过淮海战役,作为孩子我就觉得那淮海战役肯定很牛逼,爷爷这个兵太差了没资格参加,所以一时兴起,便找出来读完了。这本书看着厚,但却是很多篇小回忆录的合集,挺好读,细节丰富。还记得书上写到国民党兵在包围圈里挨饿,师长以上可以吃到美国罐头,士兵却饿得要死,开饭的时候,“全连围着大锅转”,“埋下去几十天的死马都挖出来吃了”;最后俘虏杜聿明时,他谎称自己是“高军需”,解放军还给他吃了大蒜炒马肝、辣椒炒马肉,他还想自杀,用小石头打破了自己的头。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内容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不用查都能默打出来。一些内容细节也还比较可信,许多都在杜聿明本人的回忆录里得到了印证。

这本书当然只有二手的了,大家可以去孔网上淘。

2、东京上空30秒作者:泰德·威廉·罗森关于二战的军人回忆录很多,这是比较精彩的之一。而且它很薄、好读,故事也和中国有很大关系,很适合中国读者。写书的人是美国空军的飞行员,参加了年4月轰炸东京的秘密行动,事后迫降中国,伤重截肢,后在中国军民帮助下回国。他把整个训练、轰炸、求救的经过写成了一本小书。注意,这一次轰炸东京时,日本才偷袭了珍珠港不久,太平洋战争刚刚开打,鬼子是占优势的一方。轰炸东京基本上是一次报复性反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战一共只出动了16架飞机,用“大黄蜂”航母装着,万里迢迢去轰炸,计划在东京上空的作战时间只有大约三十秒,然后飞到中国浙江丽水降落。整本书的语气平实幽默,在沉稳里透着惊心动魄,细致而又震撼。全书的后一半篇幅尤其感人,作者紧急迫降在中国,伤重截肢。在华日军疯狂搜捕他,中国军民则晓得他是炸鬼子的,冒着危险,大无畏地救助他,使其得以回国。

这本书很好买,对二战感兴趣的可以看。

3、《致母亲》书名《致母亲——一个协和医生的故事》作者:谭先杰这本书特别适合现在读。因为疫情,我们目睹了许多生离死别,大家的心灵多多少少都需要治愈。本医院的妇科肿瘤专家。全书故事一句话就能说完:一个三峡库区的土家族放牛娃,12岁那年母亲因妇科肿瘤病逝。作者因而立志从医,历经艰辛,终于成为著名的妇科肿瘤医生。许多情节都催人泪下。有一个细节:聪明母亲感到时日无多,在上山拾柴火时问作者:如果妈妈死了,你会怎么样?事后作者才明白,那是母亲欲言又止、意味深长的诀别。母亲临终前,还特意叮嘱亲属先瞒住儿子,免得孩子一时接受不了;还在米缸里埋了五元钱,作为给儿子的最后一笔零花钱。作者立志求学,先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求学的岁月里,作者高原放过牛,做过泥瓦匠,还险些在深山里死去,最后终于实现了抱负。让人唏嘘的是,作为一个妇科肿瘤专家,却永没有机会去救治自己的母亲。

建议给孩子看看。我觉得这不是苦难教育,而是生命教育。

二、文学虚构类的:1、《查无此人》

作者:凯瑟琳·克莱斯曼·泰勒

又是一本小书,很薄,我是在一次坐飞机的时候读的,结果书看完了飞机还没起飞。这本书会给你强烈心灵震撼,甚至是一种窒息感,不亚于长篇巨著。国内的版本有一个简介,叫做“友谊和人性在压力面前,将何去何从”,不知道这个简介是谁弄的,太糟糕了。这根本不是什么面对压力的问题,这是人类如何面对魔鬼的问题。当魔鬼来叩门的时候,作为人类,能不能残留人性,能不能保持清醒?

书太短,不剧透了,直接读就是了。

2、《第十二夜》作者:莎士比亚还是一本小书。怕加重大家的负担。我自己的是这个人民文学社的版本。金庸说《第十二夜》这一类不是莎翁最好的作品,话当然没错的。但我觉得大家读莎翁正可以从《第十二夜》开始。一个清新的爱情故事,简单有趣,最后皆大欢喜,适合上手。这就和读金庸从童真好玩的《侠客行》上手差不多,不失为一种选择。

说起莎士比亚,不少读者会觉得很可怕、很高不可攀,其实莎士比亚在当时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甚至因为太俗,没少挨骂。他不通俗,当时鬼去看他的剧呢。

3、《局外人》

作者:阿尔伯特·加缪因为疫情,最近很多人提《鼠疫》,所以推荐一下加缪写得更早的《局外人》。现实让我经常想起这个故事。以前写稿,还拿这本书举过例。《局外人》的故事很简单,一个人,在他母亲去世后,没有哭,没有认真瞻仰母亲的遗容,还抽了烟,还喝了咖啡,还约了个炮,还和那个女孩一起去看了电影。所以群众一致认为,他人性泯灭,不可宽恕。陪审团一致让他去死。他无法自辩,也不会自辩,最后被判处死刑。

人类就是这样的动物,要求同类按照某种程序去欢乐,按某种程序去悲伤,整齐划一。如果有人“反常”,我们就怒不可遏。这样的事现在也经常发生。

4、《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作者:马伯庸北京出版集团的人文社科事业部出的。就是出“大家小书”的那家。这里面收录了马伯庸的四篇虚构作品,据他序言里说,都是年轻幼稚的时候写的。一个写作者,肯把自己“年轻幼稚”的东西拿出来,要么是觉得真的挺好,要么是觉得真无所谓。马伯庸我看是二者皆有,既觉得还挺好,也无所谓。年少意气风发时写的东西,能读出来一个字叫做“猛”,像一只勇猛的苍蝇在疯狂碰撞,要么肝脑涂地,要么就闯出去。比如一篇《西游摇滚记》,讲的是摇滚歌星唐僧不肯继续媚俗,而要豁出去,歌星不当了,非要去西天寻找真的音乐。似乎作者也是在说自己:要读者,还是要真经?它和西游记的关系,有点像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和金庸原著的关系。它重要的并不是讲出了什么大道理,月亮和六便士的道理大家都懂,重要的是在那一瞬间、让一个普通读者也体会到撕扯自己的痛感,体会到“豁出去”的畅快。其实一个普通人很难豁出去的,工作怎么豁出去呢?现世安稳怎么豁出去呢?但文学不就是带你去体验去超越的吗。

想起我自己,以前上学时也写过小说,也卖了钱,但太烂了,打死不会拿出来了。何况那些东西存在硬盘里,硬盘存在电脑里,年复一年,最后连电脑也搞丢了,在前女友那,当然是想拿也拿不回来了。

三、文史知识类的1、《杜甫传》作者:冯至还是一本小书。几乎每天都有读者问:了解杜甫应该看哪本书?这一本不错。上图人文社的版本很好,印刷精美,插图丰富。杜甫的传记到现在有很多了,从《旧唐书》就有,但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冯至先生的最让人爱不释手,浩浩荡荡,一气贯通,翔实又不琐碎,没有一句话没来历,但又字字句句饱含对杜甫的一片深情。

想多了解杜甫的可以一读。每天一章,几天就读完了。

2、《古龙武侠小说知见录》作者:顾雪衣这本书,让我作为金庸迷都有点妒忌。这是一本关于古龙武侠小说版本的详细考证。这是很难的,因为古龙的武侠小说众所周知的乱,作者乱,文本乱,版本也乱。古龙在世的时候就挺乱的了,到现在则更乱。作者是超级铁杆古龙迷,花了好多年,跑到各个地方去收集资料,下大功夫进行了梳理和考证。光是那七八百张书影就相当珍贵,佩服他从哪里搞得这么全。书很精美。我看书有个习惯,喜欢写写画画,但这本书居然让我不舍得下笔。感受下:书中提到的一些事,许多对我都很有启发,比如古龙为什么曾说《天涯明月刀》是他最受挫折、最痛苦的一部书?我过去不了解,现在了解了。又比如“西门吹雪”名字和“东方不败”之关系,金庸在明报连载完《笑傲江湖》《鹿鼎记》后,邀请古龙来连载《陆小凤》,古龙便创造了“西门吹雪”这个人物。作者说,这个名字和东方不败充满了对立感,古龙内心深处大概是有意和金庸较量一番。类似这些我过去从没细想过。看了挺有启发。

因为彩页、装帧原因,书价88元,普通读者可能感觉贵。可以网上看看有无折扣。

四、线上课程最后介绍一个线上学习的地方,如果实在不想看书的话:

ahaschool第二课堂

如果想学点轻松、长知识的线上课,可以下载一个ahaschool第二课堂APP。现在下好处很多,能免费领30天畅学会员,不用花钱,就有超过门课可以选择。我是从之前做唐诗课了解到他们家的。他们的课品质比较好,尤其是科技类的课程,内容全,也新鲜有趣。我自己去年就看完过他们家的《少年相对论》。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ahaschool是个不错选择。

点??阅读原文,能免费领30天畅学会员有问题可以后台输入aha,提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4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