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精采绝伦的人,光焰万丈的书

本文为《评传古龙》推荐序,长文建议收藏

作者简介

陈晓林,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联合报》主笔,《欧洲日报》及《民生报》总主笔,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总编辑。台湾著名作家、文化评论家,古龙生前挚友。

左起依次陈晓林、古龙、孟绝子、金庸

壹·剑无情,人却多情

新诗人徐志摩曾说,他自己「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国学大师王国维则引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些话用在旷代武侠名家古龙身上,真是无比贴切。古龙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著,其实都是醮着内心的热血在抒写他深挚的感情。

当然,除了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转化为他武侠创作的能源与动力之外,古龙作品之所以受到海内外阅听大众的欣赏和喜爱,也由于他在作品中所展现的惊人「才情」,以及他对现实而诡谲的「世情」之深刻洞察,都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感情和才情是古龙作品的内在核心,对世情的洞察则是外缘助力。

古龙本名熊耀华,诞生于一九三八年中国抗战的艰苦时刻,自幼随父母颠沛流离,一九四九年大陆易手,其父熊鹏声携妻儿暂滞留于香港,随即于次年迁往台湾。当时台湾经济艰窘,民生凋敝,熊家亦穷困至经常无米可炊。早慧的古龙于十三岁入学台湾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三年后进入台北成功高中就读,其时文学才华已受到师友瞩目,为了贴补家计,开始向报刊杂志投稿。古龙十七岁时,其父抛弃家庭,与外遇女人同居,家中顿时无以为炊,陷入饥寒交迫,母亲为扶养二子三女,茹苦含辛,左支右绌;古龙为减少家中负担,毅然离家出走。后来母亲心力交瘁,含泪而逝,小弟出养他人家,三个妹妹亦历尽人生苦境。其时古龙尚未成名,除偶以微薄稿费挹注家人外,全然无能为力。但他内心对父亲弃养、母亲早逝,引为毕生之痛。日后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所抒写阿飞对母亲的思慕,实即反映了古龙自身的感怀。

或许正因为少小时即父去母逝、弟妹也都蓬飘星散,心怀隐痛而生性多情的古龙进入青春期之后,对于爱情的向往与渴望便显得格外强烈。十六岁读高中时便有了一段朦胧的恋慕之情,因为对方名叫「稚凤」,他遂取笔名为「古龙」作为对仗。这段青涩的稚恋随风而逝,但古龙铭记不忘,日后在写作高峰期犹于《楚留香新传之借尸还魂》中,以情景交融的成熟技法刻意提了一笔,将它纯净化、美感化;「彷佛又回到遥远的少年时,和邻家的小女孩偷偷约会晚上去湖畔捉鱼,鱼儿虽始终没有捉到,却捉回了无数的甜笑」。

熟悉内情的文评家们表示,古龙的主要作品背后,都有一个他当时恋慕的女人呼之欲出。这大抵不是空穴来风,但以古龙的文学才情,他不可能将交往的女性「原型」直接写入,而必是经过了转化和融合。

贰·情之所钟,端在我辈

众所周知,古龙的情史非常丰富,然而往往曲折多变。其实,他和他的女友、情人乃至妻子,几乎全都经历过从互相吸引、陷入热恋、共筑爱巢,到热情冷却、怨怼疏离,终致彼此缘尽、劳燕分飞的结局。究其原委,一是因为他始终在心中追寻母亲的美好形象,并将之投射在每一个女友身上,一旦发现两者的形象或感觉毕竟不可能迭合,便产生失望,开始再向另一个女性身上去追寻。试想:这样强烈而奇异的感情,哪一个女人能够长久承受?二是因为古龙除了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之外,更有对友情的炽烈投入,每与二三良友痛饮狂歌,衡文论艺,肝胆相照,纵谈通宵,杯盘狼藉之余,不知东方之既白。试想:纵使欣赏古龙的惊世才情,但哪一个美女能够日复一日地容忍独守空闺的落寞?

对友情的抒写与讴歌,贯穿了古龙作品的各个时期、各个系列,是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的古龙作品中一个永远予人以温暖感的题旨。事实上,正因为身世隐含难言之痛,在淡江英专读到大二即开始自谋生计,微薄的稿费不足以维持温饱,古龙曾多次流落街头,甚至几乎沦落为帮派的小弟。幸好在廿岁时结识知名作家牛哥,其文学才华深受牛哥推重,生活也得到牛哥与牛嫂的照顾,才开始摆脱噩运,步向坦途。牛哥是台湾漫画的创始人,又以本名李费蒙撰写社会小说、黑帮故事,当时在报界人脉颇广,家中常有由大陆流亡到台湾的军中作家寄食,武侠小说开始流行时,名家卧龙生、诸葛青云等皆是牛哥的座上客;古龙开始写作武侠小说,牛哥即认定他必将脱颖而出,一言之褒,使古龙信心倍增,日后果然超迈卧龙、诸葛,成为台湾武侠第一人。而牛嫂冯娜妮出身东北名门,明朗豪爽,人缘极佳,她对古龙特别投缘,见古龙时常落落寡合,不惜自称「古龙的妈」,在经常出入李宅的作家群中刻意维护古龙,亦使古龙备感温暖。

牛哥牛嫂经常周济穷作家们,家中开伙时往往食客众多,久而久之也会面临经济拮据;但在古龙看来,这是他永远的家,而牛哥牛嫂是他永远的朋友。他曾强调,在李宅相处时是「穷开心」的岁月,「虽然穷,但却开心」,都是因为牛哥牛嫂的友情在照亮大家,温暖大家。后来古龙特地撰写《欢乐英雄》来缅怀青春故事;即是以李宅相处的岁月为蓝本。古龙常说在所有作品中《欢乐英雄》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其实,说的正是李宅有众多朋友欢聚的那段岁月,是为他一生最怀念的日子。

古龙与牛嫂的友情,以及牛嫂那明朗豪爽的侠女形象,也提供了古龙在武侠创作上某种生动、可爱而逼真的女性原型。有心的读者不难猜到,名著《萧十一郎》中那美丽而泼辣的风四娘,即是牛嫂的化身;乃至于《陆小凤》中豪放可爱的老板娘、《七种武器之霸王枪》中的女店主红杏花,也都在摹写牛嫂的某个侧面。所以,古龙至少有一位完全不涉男女情欲、却一直对他呵护有加、不离不弃的「女朋友」;他在《多情剑客无情剑》收尾时引用德国文豪歌德《浮士德》的名言:「永恒的女性,引导人类上升」,显然是心有所感;而在现实人生中,身为女性友人的牛嫂确是一直在引导古龙「上升」。

叁·平生知己,际会风云

当然,古龙对于友情的讴歌,更大部分是来自于他对倪匡这个平生最知己、最贴心的朋友之深挚感念。一九六七年倪匡首赴台湾会见心仪已久的古龙,当时倪匡已是名满香江的武侠与科幻作家,主持多家报刊的武侠园地,古龙则甫以力作《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开始旭日东升,但倪匡毫不犹豫地表达对古龙由衷的赞佩与倾慕,并力邀古龙在香港与东南亚华文报刊同时连载作品,后来倪匡参加香港最大华文影业巨擘邵氏电影公司的编剧阵营,更一手包办剧本写作,将古龙大多数名著改编为电影,推出之后果然轰动海内外,使得古龙的名声蒸蒸日上,古龙的作品成为影视界各方争取的热点,更是票房的保证。客观而言,倪匡在各方面对古龙都帮助良多,但倪匡一直认为是古龙自己的才华与作品,在金庸之外为武侠创作的领域焕发了万丈光芒,并认为无论如何揄扬古龙作品都尚不足以尽表其价值。

古龙对倪匡的知己之情、关爱之谊,当然是感念无已,而倪匡为了抬高古龙,不惜贬低自己,这对曾经饱受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古龙而言,更是刻骨铭心的旷世情谊。他认为倪匡对自己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古往今来所有友情的深度。古龙这样写倪匡对他的友情,「可以为了朋友牺牲自己的人,也许还有;为了朋友而抑低自己的人,这种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吗?」事实上,倪匡心目中的古龙,也确是念兹在兹无时或忘的知己,古龙去世时,倪匡写道:「感觉上,(我自己的生命)像是少了一半」,充分表述了两人相知相契的深挚友情。对于长期来行走在寂寞的人世,以浪子孤狼自况的古龙而言,这样的友情犹如在寒冬中点亮生命甬道的火种,助使他写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作品。他在楚留香故事中抒写像胡铁花、姬冰雁、快网张三等友人生死与共的情谊时,其实不啻在宣示自己对友情的礼赞。

肆·美女、美酒与寂寞

在内心深处,古龙自认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没有根的浪子,身世飘零,无亲无故。但是,他的天赋中显然有追寻美好的倾向与创造美好的才华;前者表现在他一生不断结交美女、追求美女,后者当然就表现在他创作了那么多探索人性深度、深具审美价值的作品,为武侠文学开展了一片新天地。既然生命中不断来来去去的美女们最终都不能取代母亲在内心中的形象,古龙每经一次恋爱与分手,自然便多感受一次无可言宣的寂寞;这种时候,便只有朋友和酒才能暂时解脱他的苦闷与抑郁。而与朋友举杯畅饮时,他常引李白的诗「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强调,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绝没有任何话能形容,他甚至撰文指出「世上所有的玫瑰,再加上世上所有的花朵,也不能比拟友情的芬芳与美丽」,这表示,即使身边有美女围绕,但当笙歌散去,寂寞袭来,能够稍为纾解他那恒感无边凄清萧索的浪子孤狼情结者,只能是朋友的陪伴。

但无论牛哥牛嫂或倪匡或其他知心的友人,毕竟都有自己的事要忙,不可能时时陪伴在侧。于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情境便时常出现,喝酒,甚至成了他对抗生命中寂寞荒原的主要凭借。也正因独饮无味,当他因作品搬上大小银幕而收益丰富之后,常利用各种理由与借口邀约当时较为投契的旧雨新知聚会饮宴,也如当年牛哥家一样,「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并一再挽留在座的友人继续畅饮纵谈,陪他度过漫漫长夜。即使已凭手中一枝笔享誉华人世界,作品改编为影视更是风靡一时,炙手可热,但古龙内心的孤寂与痛苦,仍是历历可睹。「儿须成名酒须醉,酒后畅诉是心言」,古龙后来在《大地飞鹰》中一再引述这两句苍凉的歌词,因为这正是萦绕他一生的心曲。 

伍·在挫折中发光发热

当然,古龙的寂寞不止源于亲情的隐痛和爱情的变幻,而且由于他呕心沥血所创造的作品,虽赢得大多数读者的肯定与赞誉,却因在文学类型上属于武侠小说,故被自以为代表所谓菁英文化和纯文学的学院中人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通俗作品,而不屑一顾,影响所及,连他的女友们也不认为他的创作有何文学价值可言。但古龙经过在创作上的多年探索与实践,早已明了任何作品只要写得成功,呈现出足够的艺术美感和人性底蕴,便是好作品,并无所谓通俗或高雅之分;然而,他的这一认知,尽管如今已渐成常识,但在他生前却属惊世骇俗的怪论,在台港学术界、舆论界都罕见支持者。这使得古龙内心的孤寂感更为沉重。

而他在写作上不断追求突变与创新,有时远超过了当时的社会水平与读者口味,像他最卓越、最具文学美感的作品之一《天涯?明月?刀》在台湾重要报纸连载时,竟因读者反应「难以看懂」而遭报老板下令腰斩,此事对古龙的心理是一大打击,甚至影响到他的健康。

令人惊佩的是,古龙绝大多数充满文学美感与人性深度的名著,便是在这样的心情与处境下创作出来的。当他的作品为广大阅听人口带来意想不到的趣味与欢乐时,他自己却可能正陷于情绪的低潮;当他写出像沈浪、楚留香、陆小凤、叶开、郭大路等笑傲天下、潇洒不羁的传奇英雄时,他自己却可能在经济上或情感上正处在相当尴尬的境况。然而,古龙作品的艺术奥秘正在于这个悖论中,其实,可能多数够份量的文学名著得以产生的艺术奥秘,也在这个悖论中。

陆·文学的魅力驱散生命的阴霾

从高中时代开始,古龙即以博闻强记的才识和清新脱俗的文笔见称,由于自幼熟读历史话本与侠义小说,加以生具豪情与侠气,而当时台湾又正开始流行武侠写作,古龙很自然地走上了以武侠创作的生涯。随着他生命历程的演进,也随着他在武侠创作上的体悟和反省,他逐渐认知到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可以涵纳或搭配众多题材、技法的小说类型,其实可以深入地挖掘人性、诠释人生。往往,他一面周旋于灯红酒绿的浮华世界,一面却在内心「念天地之悠悠」的寂寞苍凉的状况下振笔疾书,建构他的武侠世界。

他早期的作品,从一九五九年开笔《苍穹神剑》起到六四年写出《武林外史》止,大抵以文字的清丽、设想的宏富、情节的奇诡取胜,此时他才廿六岁,但俨然已是台湾武侠创作界最受瞩目的明星。从一九六五到七六年,是古龙创作生涯的高峰期与成熟期,从《绝代双骄》起,包括《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小李飞刀系列》、《萧十一郎》、《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边城浪子》、《七种武器》等思精笔锐、震撼侠坛的名篇接踵推出,令人目不暇给;他的许多作品一一被各方争着改编为电影、电视,此时的古龙,堪称功成名就,炙手可热。然而,他的寂寞感与苍茫感并未消减,他并不因作品已受到商业市场和广大读者的认同而沾沾自喜;反而,他对寻求创作题材、内涵、美感表达上的再创新与再突破,有了更迫切的自我期许。

柒·永不止息的创新突破

自一九七七到八五年他猝逝为止,是文评界认为的古龙创作后期,甚至有人指为衰退期;这段期间,古龙不断尝试全新的写作手法,不断企求拓宽写作的境域,甚至不断颠覆武侠写作上某些约定俗成的概念与模式,或设法赋予这些概念或模式以崭新的意涵。从《白玉老虎》、《三少爷的剑》的横空出世,到《离别钩》、《大地飞鹰》的尘世沧桑,再到《风铃中的刀声》、《英雄无泪》的神秘感应,乃至临终前欲以《猎鹰》、《赌局》等短篇小说来串连为长篇结构的试笔,都是古龙在最后八年岁月中为武侠创作再探新境的艰苦努力。本来,在写作界大红大紫的他早已明白,只要保持成熟期的写作手法与布局惯性,自然可以继续写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也正是爱好武侠的读者所期待的盛况;可是,古龙对文学创作的自我要求非常高,对武侠内涵的提升与深化尤其怀有强烈的使命感;因此,他从不以已经写出的作品为满足,永远要探寻新的途辙,新的里程。这种永不息止的创作热情,一方面使他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另方面也随时在增加他内心的孤寂感与焦虑感。

由此看来,古龙作品之所以能够沁人心脾,豁人耳目,且常让读者有惊艳之感,除了因他确有不可多得的文学天赋与美学感性,驾驭文字的功力尤其自成一格外,他能够在寂寞与苦闷中自觉地以武侠创作来驱散生命的阴霾,在想象世界中寻求正义的实现、人生的救赎,从而引发广大读者的共鸣,也是主要的原因。他的创作过程是寂寞的,生命中的隐痛和孤寂不时在磨砺着他的内心,犹如海蚌的体腔不断在遭受沙石的磨砺;然而,正如珍珠的晶莹是来自于海蚌的痛苦磨砺,古龙作品的辉煌亦是来自他以文学的阳光与生命中的隐痛和孤寂搏斗,永不低头,从而结晶出一部部风格卓特的杰作。

捌·风格的形成和境界的跃升

古龙作品的文字之美,是许多评论家啧啧称奇的现象。事实上,执笔创作时最注重气势和氛围的古龙,对于每部作品开端时的用字遣词,简直到了字字锤炼的地步;像《多情剑客无情剑》的开场,「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溶万物为白银。」寥寥数语,就设定了全书苍茫浑厚的基调,《陆小凤之决战前后》的开场,也是寥寥数语,「秋,西山的枫叶已红,天街的玉露已白。」高手对决的氛围便跃然纸上。不仅行文用字煞费苦心,古龙甚至提到,他对主要角色的取名也非常讲究,像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都是再三考虑后才定夺,兼取其形音义的美感,像萧十一郎、风四娘,他反复吟诵,才确定十一和四可以在音阶上互相呼应。

进入创作成熟期之后的古龙,在句法表述上一反传统武侠小说的叙事语言,他主要采取的新句式,一是「文风极简,分段利落」,犹如电影分镜的蒙太奇;二是「行文如诗,凸显美感」,洗净武侠小说常见的暴力血腥,转化为如诗如画的心灵意境。同时,古龙自觉地扬弃近现代武侠叙事情节中最普遍流行、也最受人欢迎的「复仇」模式;他深入挖掘人性,包括人性的负面恶德和正面潜能,他仍然书写背叛和阴谋、贪婪和昧心、权力斗争时的残酷和狠毒、刀锋相对时的凶险和冷肃,但他更着意铺陈容忍、克制、宽恕和超越,他一再以极具说服力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地展现了这样的人生体悟:在他所经营的武侠世界里,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然而当事人未必需要完成报复。这样的人生体悟,使得古龙作品中探触的人性底蕴,显得比许多纯文学作品所要表述的更为深沉,也更富变化。

古龙笔下的楚留香是永不出手杀人的,小李飞刀出手的目的也只在救人。成熟时期的古龙作品已经自塑风格,也自成境界;他甚至明白指出:「武侠小说里写的并不是血腥与暴力,而是容忍、爱心与牺牲」。他以成熟时期廿余部牵动人心、脍炙人口的武侠作品,雄辩地展现了他业已达成的风格与境界;可惜的是,多数人只喜欢看他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快速的节奏、奇诡的情节、惊人的逆转,却不甚







































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1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