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那些趣事

读书的趣事

从九月初考试之后,便一直游荡、放荡到今。先后去了贵州一个省,一个月后又去了河南的焦作,总之想去旅行,貌似只有旅行才是对我上半年努力学习和目前生活的回报。是否真是这样呢?我自己也不清楚,自以为有对事物的判断和对生活的原则,可实际上总不是那么回事。

最近的生活,失去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如果说对于之前的旅行而言,算是一些值得商榷的事物。但是对于最近的百无聊赖不得不说是自我的放纵和堕落。总是说去看书,不可以浪费时间,可行动上依旧如故。从10月时说的11月的看书,到今天我的书只看了一页,熊猫为此已经嘲笑我多次,可我还是依旧遗憾的说:哦,明天吧或者下个星期是个好主义。

前几天夜里听收音机(请不要嘲笑我),听一主持人在很舒缓的音乐里,朗读了伯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很认真的听了,对于哲理性的东西,我总是很喜欢,第二天便去书店想去买,但是找了半天却没看见,回家后只好在网上下载了。可依旧也还是没看,白天的工作、网络,夜里的闲暇游荡,把生活的时光一分分的挥霍。其实在我上学的阶段我都是很爱看书之人,而且从小就喜欢收藏书,很早就有余册,且从不舍得借人。初中开始便看武侠,甚至受某些女同学影响看过零星的爱情小说,经管最后证明这样的题材不合适我,琼瑶的东西我也基本没看过。武侠终究在初中是我的最爱,平均创造了四天一套书的记录,从早到晚连吃饭手边肯定有本武侠小说,我的第一本武侠小说就是《神鞭》,有人说《神鞭》的作者是冯骥才,我是不相信的,那个老家伙应该是写不出这样的东西的,不过对于《神鞭》的印记除了书名什么都没有了。那个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套金庸的全集,放在书柜里摆显摆显。金庸的书经管没能买全套,但是却把每一本书都看了,甚至像《射雕》、《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笑傲江湖》等看过很多偏,至于《鹿鼎记》毫不夸张的说没有20偏也最起码15偏,简直就是大众娱乐的厕所书。那个时候还很喜欢梁羽生的书,他的大部分也都看了,特别是他的《牧野流星》看了好多偏。当然还有其他什么卧龙生、沧浪生、还珠楼主、柳残阳、诸葛青云还有冒充金庸的高庸、《四大名捕》的温瑞安,《大刀李公仆》的某某某、《卧虎藏龙》、《铁骑银瓶》的王度庐,要知道在各位朋友看卧虎藏龙电影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早在n年前我上初三的时候已经看过该书,知道这本书的名字,甚至知道续集是《铁骑银瓶》。惟独对古龙总是只有一半的认同感,后来才发觉,是因为我的世界观和古龙的世界观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之所以喜欢金庸和梁羽生的书,是因为我对他们宣传的道德观与我的思想本质探求上取得了统一,而对于古龙这样的街头浪子,文章里鹤立独行的人物,我总是不能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感。我所喜欢的是金庸笔下的匡扶正义的热血义士,喜欢的是情之正气的风骨,喜欢的是侠侣爱情的啸傲江湖。简单的说,我喜欢传统文化、信奉儒家孔孟之道,不喜欢标新立异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而对于古龙笔下的那些自以为是,鹤立独行的人物的人物性格我总是看不顺眼,总觉得他们是世间少数,用今天话来说他们属于现在的个性化群体。不过就总体而言,古龙其实是个很好的作家,他的不少作品我也很喜欢,如《小李飞刀》李寻欢、《沈胜衣》、《绝代双娇》花无缺、《新流星蝴蝶剑》孟星魂(后来改变成电视剧莲花争霸剧中人物叫沈冲)等。

时间在变,当然我对书的口味肯定也是在变,但其实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一直在看各种各样的书和杂志,包括所谓的黄色书刊。在高中的时候,我开始对世界名著感兴趣,也如各位所知的,高中时候我们的课本有太多的世界名著文章,学文科同学一定还记得参加高考还要背很多国外作家和书的名字,仅仅因为高考语文会考个几分。与此同时,因为父亲是老师的关系,我得到了一套20本的世界名著,从法国文学到英国乃至欧洲和美国甚至是南美的作家,我都有幸的看到,从《红与黑》开始到《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牛虻》、《查泰莱男爵的情人》、《童年》、《了不起的盖茨比》、《浮士德》、《老人与海》等,事实上我更喜欢的却是海名威的《永别了武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哈代的《苔丝》、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当然所有的这些书却又不是我心中的最爱,长久以来一直有几本书是我心中的最爱,前三名的第三名的是《挪威的森林》、第二名是《乱世佳人》。长久以来我心中的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所以对《简爱》的偏爱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的性格和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长久以来一直把她列为我心中的圣典,即便是有米歇尔大气磅礴的《乱世佳人》美人斯卡丽特和《挪威的森林》中的我很喜欢的风格痕迹,都抵挡不了我对简的喜欢,性格终究会因为性格而不变。

上大大学,我开始看日本小说,其实在高三快毕业的时候,已经接触了村上的小说。因为村上的原因我开始了对日本文学的探索,也深深被日本所吸引。其实作为一个南京人来说,应该对日本痛恨百倍,可日本的文学你无论怎么样都不可以去否认他的美。日本作家的文笔真正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甚至是法家的思想,文章的美感度和细腻程度常常让我嗔目结舌。你无法想象为什么川端康成能写出《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这样的优美的文章,你也无法想象为什么写出《丰饶之海》如此凄美文章的三岛由纪夫最后的归宿竟然和川端康成一样是自杀,曾经在大二的一段时间对三岛的书迷恋的异常,几乎把学校图书馆所有的三岛的书全部看完,我甚至对于这样的军国分子却有无数好感,甚至去看他的旅行札记。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系列的《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我最为喜欢的就是第一部《春雪》里记录的淡淡的春雪\瀑布下的约定\浅样的离愁,文章的秀美与书中的恋人一样回味峻永。后来看了渡边淳一的一些书,印象最深的莫不过是《失乐园》,还有经典分析男人的作品《男人这东西》。所以如果想了解男人,那么就看渡边淳一的男人这东西吧,真的很经典的书。

如果说到日本作家,那我必须要说一个我的至爱,便是村上春树君了。此君我从读过《挪威的森林》后,便发疯了的喜欢,那个时候我在学校宿舍里提《挪威的森林》,一帮艺术系的鸟人全都大声歌唱伍佰的歌挪威的森林,一个劲的对我说我有品位,说伍佰才是真男人。去他娘的,老子我说的是村上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你们一群傻瓜给我滚远点……,后来他们经常还是来磨我,就是因为他们希望我教他们吹萧(乐器,哥们姐们别想歪了去面壁),这是后话。

其实看村上的人很多,也遇见过几个喜欢村上的人,总之对于村上有聊不完的话题,曾经认识一个南师大的妹妹,学的是装潢专业,我qq第一批网友,那个时候经常打电话就是为了说说对村上书的感受,但是到了后来竟然就再也没联系了,因为qq被盗,遗憾的是那个时候也没流行见网友。对于村上的书我是几乎都看了,惟有一部没看便是几年前他出的《海边的卡夫卡》,很多人说不错。因为村上后期的作品确实垃圾,所以后期的作品很多人不看好,我也同样。甚至一个朋友在知道我连后期的作品都看的情况下,连声说哥们胃口不错。所以留下海卡未看,主要是因为想给村上留点血脉,我不想把村上所有的东西都杀光,所以现在看见海卡,我只是翻翻从不深究。

写了不少,也是忽然随性之笔,写的很简单,因为我真的忘记了好多书了,惟有村上等少数几部至爱一直放在心中。简单的说在我心中的最爱便是《简爱》,《乱世佳人》,然后就是村上的《挪威》。也许会有人说为什么我没怎么提中国的小说,其实对于中国的小说我看的还真不多,但是也看了不少吧,什么四大名著就不要提了,小学五年纪就基本已经看了。再后来陆续在高中的时候看了巴金的《家春秋》、朱自清、郁达夫、鲁迅、徐志摩等人的散文集什么的,还有冰心的《寄小读者》,我自然在初中就看过很多,因为父亲是老师的缘故,所以这样的书对我来说唾手可得。当然对于中国的近现代文学,我是不怎么喜欢的,确实也找不出一个我最喜欢的人。而且有些书也忘记了,我总觉得近现代的很多作家给共产党利用了,文章奴性很足,很多时候非要把这些作品生拉硬扯的和革命联系在一起,好像他们这些作家就一定是革命的什么似的。甚至我对共产党的中国历史教课书感到的可笑,在南宋历史的岳飞,共产党对他进行评判的时候,在赞扬他的同时,最后一定要批判他所谓的没有革命性,还有什么民族局限性等,对历史没有推动作用云云。我就纳闷,你让岳飞在那个年代揭竿而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你觉得现实么,那你怎么不让毛泽东走改革开放啊、为什么不去反思社会主义搞了60年怎么还是这样穷。所以中国作家的文章过于迎合某些价值观一直不能成我的至爱。包括法国和英国的一些东西,我也并不是很喜欢,我从不喜欢纠缠与英法贵妇偷情什么的题材,看这样隔靴挠痒的书,还不如去看《海特性学报告》,快感来的更直接些,那样的书会让我觉得很肤浅。所以我一直觉得任何事物一定是有规律和历史进程的,历史是有历史的规律,在进行批判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思想以及当时的价值观。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什么样的生产力对应什么样的社会历史,不能相当然的生拉硬扯。非要说《家春秋》反映了什么革命性不革命性,人家作者本来就是想反映各人性格趋向来激化文章的可读性,结果变成了老大的思想保守守旧,革命的刽子手,镇压革命的老顽固,非要认为觉新是个革命青年,摆脱家庭的牢笼等,作者看见共产党这么宣传也就当然顺水推舟了,因为在那样的年代里,左与右生活境遇不是现在一般人能理解,对此我也理解。当然对于很多人说读书还不如看电视等观点,我想说的是,中国古代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文笔如何和读书是肯定密不可分的,你可以通过看电视了解剧情,可你永远无法用心去体会作者每一个字的痕迹,惟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情感通过文字直接进入眼睛最后被你的大脑吸收,你会因为这样的吸收而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洞彻他的心灵。这样说来,看一个人是否喜欢读书,可以通过他的文章看出来,一个人文章写的生涩无味必然是没怎么看书的人,凡是语文课能学的好的人肯定也是读书很多的人,我甚至有一个观念那就是语文课也不需要讲什么语法,按照学龄发书就可以了,到了大学三年纪发黄色书刊,大四就可以毕业了。文盲不学语法,我看也没把我要去吃饭,说成饭我要去吃。

最后总结下吧,原本是想写写心情,结果变成写书名,总之读书是个快乐的事情。我现在变的堕落,不再读书,因为自己的堕落,我就越发觉得自己的庸俗,英国人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还有就是很喜欢的一句,学问变化气质,简言之,读书能赋予你气质,我一直相信读书是唯一可以变化气质的,当然读什么书,怎么读书都是有学问的,这点非我所能够去评述的。

年12月16日星期二23:26分于南京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1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