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散文:看《小李飞刀》
一、电视、朋友、酒
在两年以前,我就已经是个单身汉了,可是重新过单身汉的生活之后,我家里的朋友反而更多。
尤其是在十二月十一日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的晚上,是《小李飞刀》第一次在华视频道出现的日子。
--这么多宣传,这么多剧照,再加上“对抗”,对抗的又是港剧,又是女将,真好玩。
我只不过是个写“武侠小说”的,可是我朋友的职业、学历、身份、地位,都比我受人尊敬得多。
他们都很好玩。
--“好玩”的意思,有时候就是有趣。
所以他们也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电视节目他们也不愿意错过,甚至每一分钟都不愿错过。
所以他们才会在十二月十一日这一天的晚上,到我家来看《小李飞刀》,而且事先声明,绝不喝酒。
喝了酒,不但会影响判断力,也会影响到欣赏力,所以大家声明:
“十一点之前,大家都不喝酒,谁喝,谁是乌龟。”
到了十时零三分的时候,每个人都变成了乌龟。
--严格来说,到了九时五十分左右,就有一大半人变成乌龟了。
九时五十八分时,百分之八十五的朋友,都已经在开怀畅饮。
电视机呢,哇!好象已经远在天外,《小李飞刀》呢?谁还记得谁才是乌龟。
--你说这种情况好不好玩?
当然不好玩。
在我家里,坐我的椅子,吃我的饭,喝我的酒,居然不看《小李飞刀》,哎呀,真气死我也。
到了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终于找到一个脾气比较好的“总”字头朋友,一把揪住他,凶狠无比地问:“你为什么要关掉电视机,为什么不看《小李飞刀》?”
我的朋友吓了一跳,用一种非常吃惊,而且非常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你在说什么?”他的声音好象刚被狗咬了一口,“难道你敢说刚才我们看的那档子戏是《小李飞刀》?”
我没有回答他的话,就算他是十八个大学的博士,我也不管了。
因为我已经被他气死。
二、小李与飞刀
赵钱孙李,
张王李赵。
百家姓据说是宋朝人写的,宋朝的皇帝姓赵,赵字当先,理所应当。
张王李赵四大姓,走遍全国,到处碰到。
不管老新兵,姓“李”的人大概总要比其他姓氏的多一点,甚至多很多。
可是“小李”只有一个。
--我的意思当然是说:“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那个小李。
刀有很多种,大刀小刀长刀短刀宽刀窄刀单刀双刀虎头刀鬼头刀雁翎刀砍山刀斩马刀,以及戒刀腰刀解腰刀鸳鸯刀鱼鳞紫金刀青龙偃月刀五凤朝阳刀,甚至连菜刀屠刀剃头刀都叫刀,都是刀。
每种刀都是刀,每种刀用力被掷飞出去之后,都是致命的武器。
如果你把一柄剃头刀用力投出,刀飞、刀割,割断一个人的咽喉,不管是碰巧也好,不是碰巧也好,只有一点总是不争的事实--
这把刀总是从一个人的手里飞出去,杀死了另外一个人。
不管这把刀是一种什么样的刀都一样。
可是“飞刀”只有一种。
--我的意思当然是说:“小李飞刀,例不虚发”的那种飞刀。
三、一点感觉,还未写出
小李人人都可以演,人人都可以把一柄刀掷出去伤人。
可是这个“小李飞刀”却是不一样的,尤其对我来说,更不一样。
所以我总难免对这个“小李飞刀”有一点感想,甚至还有一点偏爱。
有了偏爱,就难免会有偏见;有了偏见,就难免有得罪别人的地方。
可是即使如此,我还是要把这一点感觉写出来,因为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有感觉的时候已经不多了。
古龙,一位深具酒神精神的作家
如果说“在金庸小说中,作者只是以其充沛的激情,通过营造爱情的乌托邦景观而隆重推出了一种自由生命的理想”,古龙则首先把这种自由生命的理想寄寓在理想的浪子人格中。
古龙是一位深具酒神精神的作家。通过对其作品中“酒”意象的分析,不难明了古龙浪子人格的基本内涵。
古龙说过:“其实,我并不很爱喝酒的,我爱的不是酒的味道,而是喝酒时的朋友,还有喝过了酒的气氛和气味,这种气氛只有酒才能制造出来!”
尼采对酒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在这短促的一瞬间真的成了万物之源本身,感到它热烈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感……”他认为“醉”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审美心理情绪,其本质是“力的提高和充溢之感”。满溢的生命感和力量感,正是“喝过了酒的气氛和气味”。古龙笔下个个豪饮,正因为浪子人格中必然的包蕴了自由生命意志的高昂。
古龙也说过,只有内心忧郁愁苦的人才不顾性命的喝酒。浪子小方在听到一首歌的时候耸然动容:儿须成名,酒须醉。醉后倾诉,是心言。(《大地飞鹰》)为什么要喝“酒”?因为要沉“醉”。为什么要沉“醉”?因为有心言要倾诉。而要倾诉的,不正是儿未成“名”的郁闷凄惶吗?于是,“酒”与“名”之间便具有了必然而复杂的关系。
“名”不仅仅是指“名誉”,它更是指包涵在“名誉”背后的那一整套社会关系、名物制度。西方后现代主义认为,社会名物制度不仅通过一种符号——意义关系体现了人生,而且更由于意义的消解,符号本身的凸现,这些名物制度本身更是直接参与了人生实践。可见,一个人成“名”的过程不仅是对社会关系、名物制度的认识过程,更是一个接受社会关系、名物制度改造的过程。这样,一个人的成“名”过程往往就会沦为失去自我而被异化的过程。
古龙笔下的主角都是充满热血的英雄,他们当然希望成“名”。但他们又同时是孤傲倔强、人格独立的浪子,他们怎肯为了“名”而舍弃自我,随波逐流?结果当然是为社会所遣弃、所不容。而浪子们既不愿去彼岸世界实现其人生价值,就只好在世俗人生的裂缝中流浪。他们愁苦忧郁,正是处于一种自觉自反的状态:“道德的自觉自反,是由一个人的‘愤’、‘悱’、‘耻’等不安之念而突破自己生理的制约性,以显出自己的德性。”
酒,无疑意味着浪子们在深刻反省之后对自我个体价值的坚守。这是浪子人格的核心:只有在自觉自反中清醒的意识到自我个体价值并予以坚守,才会真正激发出无限向上的高昂的生命意志。
推荐阅读:
古龙先生笔下的勇气
古龙先生最喜欢的三个大侠
谁说古龙不会写纯真爱情?
古龙经典名言条,快收藏起来慢慢欣赏
金庸与古龙的珍贵合影
金庸笔下十大武功高手排行
《加勒比海盗》最经典的8句台词
罗素百年前的文章,对比中国人与欧美人的不同,现在读仍不过时
世界名著最经典的句话
《明朝那些事儿》20条精彩语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