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世的视角来看,二战期间德国怎么样才能

一般认为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点,涉及了全球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所有的大国,并最终分成两个彼此对立的军事同盟─同盟国和轴心国。这次战争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动员1亿多名军人参与这次军事冲突,最后由轴心国宣布投降而结束战争。德国在战争初期闪击波兰,攻占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年6月法国战败以后,德国国力盛极一时,随后入侵苏联,国力大伤,尽管在侵入苏联最初的战略是极其成功的,但也不能避免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被苏联反扑。那么我们现在从后世视角来看,德国当时怎样做才能避免战败?二战欧洲战场转折点是在苏联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我们选取在入侵苏联(年6月22日)前,法国战败(年6月22日)后,德国最强大的时间点。这时候的德国基本上统一了欧洲,西班牙是由法西斯政党执政,是德国的盟友,瑞典也一直在给德国提供资源、以及军事通行权,基本上就是德国的盟友了,但是也有不利之处,比如意大利在东非的殖民地全部丢失。此时的德国只有两个对手,西边的英国,东边的苏联,德国海军是打不过英国海军的,因此不能越过英吉利海峡,英国人只需要躲在本土就能免遭灭国。所以继续和英国打是没有结果的,那么苏联就成了德国的唯一选择,但是入侵苏联则是必败的。那么此时德国的出路就是依靠盟友了。在法国投降以后,意大利海军成了欧洲第二大海军,仅次于英国,这时候意大利海军加上法国投降的海军,以及德国海军与其仆从国的海军未尝不能与英国海军一战,德国空军一直是比英国强的,陆军更是碾压,只要德国陆军能登陆本土,那英国也会重现法国光速战败的命运,但无奈意大利国内反战情绪过高,一国好船无用武之地。在入侵苏联前,意大利在北非战场50万军队被2万英国军队追着打,德国为了解救盟友而被迫把入侵苏联的计划延后。开始入侵苏联后,意大利派出30万军队协同作战,但是这三十万军队不仅在正面战场没起到一点作用,反而处处拖累德军,因为作战拉垮,导致意大利军队没接受过任何有实际意义的任务,年撤军时,统计意军30多万人只伤亡了一万多,这一万多人中还有非常多的人是投降后被俘虏的。意大利作战过于消极,如果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能把意大利变成一个像德国或日本一样支持战争的国家,那拿下英国绝对不在话下,打败苏联虽然会很吃力,但是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入侵苏联指望不上意大利,还有一个盟友,就是日本。在苏德开战以后,德国多次致电日本请求北上夹击苏联,假象一下如果日本北上夹击苏联,虽然日本实力不如苏联,陆军武器还有代差,但是苏联大多数战略资源都已经投入到苏德战场了,而且工业区也被德国占了一大半,反观这时候的日本已经是巅峰时期了,空中力量不比苏联差,如果日苏开战,苏联的远东守军最多能抗住日本第一波进攻,而且还需要从欧洲抽调兵力去支援远东。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日本不仅没和德国一起夹击苏联,还去把美国招惹进来,更是加速了轴心国的灭亡。从此来看,意大利和日本,但凡有一个和德国是一条心的,德国都能避免战败的命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12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