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变成Bharat,印度

我们都看到在这次G20会议上,印度开始以Bharat(婆罗多)自称。不仅我们普通人被整得莫名其妙,各参会国也被整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印度这是又要唱哪一出?

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出来解释说:印度这个名字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是一种“奴隶制的象征”,应该被废除,所以要改为“具有印度传统的本来的名字”。

但事情果真如此吗?

其实在印度的官方文件中,印度(India)和婆罗多(Bharat)都是同一个指向,印度宪法第1条就开宗明义地写道:“印度,即婆罗多,是一个邦联”。

既然大家都是一回事,那为什么还要改呢?

这就涉及到印度和婆罗多这两个称谓的起源了。

我们知道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在古印度语中,这片地区被叫作Sindhu,我们中国古代称之为“身毒”,其实也是从Sindhu这个发音翻译过来的。

后来波斯帝国入侵了印度,由于古波斯语读不出S这个发音,因此又被波斯帝国转写为Hindu,接下来亚历山大灭掉波斯帝国,虽然接受了Hindu这个词,但由于希腊人发H这个音时比较费劲儿,因此希腊语里,Hindu被进一步简化为Indu。

再后来,轮到英国人来殖民印度后,又将印度称之为India。这个叫法基本上是延续了习惯称呼,并没有赋予什么特殊的含义。

而Bharat这个词原本指的是印度北部恒河流域,是由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建立的文明,如果说India这个词还能与印度原生文明有一点渊源的话,那Bhara就基本上跟印度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因为Bharat这个词,完全就是雅利安人殖民印度的产物,并且带有一种强烈的吠陀文化色彩。

因此也可以说India和Bharat分别代表了印度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分。

现在印度突发奇想,一门心思的想要改国名的真正原因,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如上文所述,India所代表的是哈拉巴文明,而Bharat则纯粹就是雅利安人殖民的产物。而且India包括著名的摩亨佐-达罗城市聚落遗址等,都位于印度河一带,而这些地方,目前均处于巴基斯坦境内。好像跟你“印度被殖民”的关系也不大。

如果印度真的这么在意“被殖民的历史”,India固然带有殖民色彩,不能叫;但Bharat好像被殖民的色彩更浓,就更加不能叫了。可见印度改名的真正原因,也绝不是像印人党解释的那样:这个名字是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是一种“奴隶制的象征”,应该被废除……

国名是什么?通俗点来说,国名就是一个国家的共识!

那么很显然,改国名,也就是说想重建国家共识了。

如果再考虑莫迪老仙一直在大力推崇“印度教”,重塑国民共识来看,似乎印度一门心思的改国名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只是这个事情要远比表面上看起来难得多,因为所谓的国家共识,其实最有效的方式,说直白一点,就是同患难见真情。只有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才会认为彼此的命运是休戚与共的。只有这样也才会有了共同的国家共识。

而印度建国之初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血与火的洗礼,所以种姓制度、土地私有制、地方邦高度自治等等,基本上到了现在也就还是那个样子。

所以说,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公平,不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你想拿到全国人民大团结,想要拿到国家共识等,那就是很难很难……

其实这个事儿,当年的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也想做,但他就是做不到!

莫迪老仙估计感觉自己比尼赫鲁还要伟大、能力还要强吧?他现在也想干这个事了,而且他还是想在沙滩上,而不是废墟上建立大厦。那么可想而知的结果,不敢说他会注定失败,至少他也得是多找能工巧匠去挖空心思了。

改名字应该说也是一个主意,因为它将再一次告诉所有印度人,你们还是印度人,这在印度,还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这个事情的发展,好像也正在朝着不可预期的方向流窜,印度内部已经有人开始担心改名之后的问题了。

#百家新收益#根据《印度国防研究》网站称,巴基斯坦也有媒体报道显示,如果印度在联合国层面不再使用“印度”(India)这一国名,那么巴基斯坦可能会提出使用“印度”这一名称的主张。此外巴基斯坦国内的部分民族主义者认为,“印度”这一名称与涵盖现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印度河流域有关。

抛开这些不谈,考虑到莫迪老仙很喜欢华丽的数字,尤其是GDP。我大致测算了下,通过改名,印度与其它国家,以及全国各地都要重新修改相关名称,制作铭牌,印刷书籍等等,诸如此类。搞不好还可以再提高印度GDP一到两个百分点。

要么说印度还是有人才、有创意呢?仅仅修改了一下国名,这都属于是无中生有似的经济增长了。可谓是一箭双雕了,既增加了民众的国家共识,又拉动了GDP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12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