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1314世纪中叶能成为英国历史上少

前言

在这近年的时间内,英国的人口至少翻了一倍,甚至可能翻了三倍。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得可耕地资源变得日益紧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人们力图通过开垦荒地来获取更多的耕地,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大垦殖运动。

据布劳德伯里等人考证,仅—年间,英国新开垦的耕地面积至少增长了一倍以上。尽管如此,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制约,农业垦殖并没有从根本解决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因此,当时的人们还被迫采取分割土地的方法来缓解这一矛盾。

麦克法兰通过对英国农民的遗嘱以及法庭卷宗的研究后指出,到了1世纪前后,即使在那些奉行长子继承制的地区,分割继承的方式也已经比较普遍了。这种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关系紧张,但也导致了农民土地的碎片化,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小土地持有者以及次级佃农。

米勒、哈彻、戴尔以及哈勒姆等人都认为,到了14世纪初,英国有60%的农民家庭持有的土地面积不足10英亩。神坂一通过对—年英国百户区卷宗的研究表明,当时有72%的自由农持有地和48%的维兰持有地,其土地面积甚至都不到6英亩。[

布鲁斯·坎贝尔通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黑死病前,英国小农(包括维兰和自由农)的数量之多,几乎成为了农民财产模式中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尽管学术界对中世纪农民维持生计的土地面积估算不尽相同,但就整体情况而言,黑死病前的英国存在着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养活庞大的人口,这是中世纪英国史研究中所无法绕开的核心问题。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历史学家就1—14世纪英国农业生产率增长与否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波斯坦认为,人口增长导致了1世纪英国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收益的递减。

到了14世纪早期,英国的农业生产率已经下降到了马尔萨斯危及的触发点。J.Z.蒂托也认为,中世纪英国的农业处于“一种长期的贫瘠状态……因此,农业生产率水平可能很低”。钱伯斯对此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由于中世纪人口的激增……对农业资源的压力已经导致了土壤的退化以及产量下降,并且严重地削减农业生产力。

不仅如此,农业技术已无法应付日益增长需求的挑战;比这更糟的是,由于耕地对牧场的侵占,使得已达到现有极限的农业技术开始衰退……马尔萨斯危机的每个条件似乎都在这里出现了。”

到了20世纪中后期,有关中世纪英国农业落后的观点似乎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思想。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中世纪英国农业在整个欧洲都是落后的,直到17、18世纪的“农业革命”时代才实现真正的超越。

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波斯坦等人的“中世纪农业衰退说”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哈勒姆和佩尔松等学者认为,在14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在增长。尽管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经历了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但通过鼓励农业技术创新,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此外,更多的人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思想和创新。布鲁斯·坎贝尔和马克·奥弗顿通过对中世纪英国农业经济的研究发现,尽管黑死病前英国人口众多,但农业生产率并没有经历李嘉图式的下降。年英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率比年时高了11%,比年高出4%—15%,直到年,英国的农业生产率才与14世纪初基本持平。

瑞格利和菲利普·斯科菲尔德利用庄园账簿中所记录的农业雇工工资情况对中世纪的农业生产率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中世纪英国的农业生产率在14世纪中叶以前就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期。

萨帕斯尼克通过对什一税账簿和庄园法庭卷宗的研究发现,黑死病前英国农民每英亩耕地的平均产量至少增长了21%—81%,他们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上述研究不仅从根本上驳斥了“中世纪农业衰退说”,而且也进一步表明,尽管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人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但是农业经济却不断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然而,这一时期的英国农民是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实现这一伟大成就的呢?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对此,坎贝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在工业化前的英国,尽管农业生产率不再被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障碍,但当时的农业劳动是如何达成这一成就的,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将尝试利用多学科的文献资料,对这一时期英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作一探讨,进而重构中世纪英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景观。这不仅对于深入了解中世纪英国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当今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一定的借鉴。

影响农业生产率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对于中世纪的英国小农来说,土地和资本是他们所欠缺的。但是,他们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土地和资本的不足。因此,这些小农往往以牺牲一定的劳动生产率为代价来换取农业生产率。

我们把这种生产方式称之为“劳动密集型”农业。它可以在单位面积内以极大的强度进行劳作,特别适合那些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研究表明,劳动力的投入数量对1—14世纪英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这方面,农民要比他们的领主有着明显的优势。

坎贝尔通过对1—14世纪诺福克郡东部小土地持有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在土地上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领主的6倍。哈罗德·福克斯也指出,在14世纪早期,德文郡的小农每英亩投入的劳动力为1.4人工日—1.7人工日(畜牧业和农业相加)。如果其中0%的时间用于畜牧业,那么每英亩耕地上投入的劳动力为9.8—9.59人工日。

克里斯托·弗索顿通过对汉普郡的雷普顿庄园的研究表明,在到年之间,这个庄园的小农平均每英亩的劳动力投入为14.57—20.8人工日;其中到年期间,高达18.25人工日。按照三圃制的惯例,这个地区的休耕地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按照最大的休耕率%来计算,这就意味着那里的农民平均每英亩的劳动力投入为9.7—1.6人工日,其中间值为12.16人工日。

1—14世纪英国农民平均每英亩的劳动力投入是非常高的,即使按照最低8.9个人工日来计算,这也足以与近代早期的一些农场相媲美。例如,帕克和克莱因曾对19世纪早期美国农场的劳动力投入(仅播种面积)进行过研究。

他们发现,美国东北部农场的农民平均每英亩投入劳动力最多,其中播种小麦的劳动力投入强度最大(每英亩产量为14.5蒲式耳,接近中世纪的产量),平均为每英亩44.7小时。

假设每天工作8或10小时,那么,每英亩的劳动力投入量分别为4.5或5.6个人工日;在美国南部,每英亩劳动力的投入量仅为—.74个人工日。[21]罗伯特·艾伦也曾对年前后英国农场的劳动力投入进行过估算。

他认为,在到英亩的大农场里,每英亩(播种地和休耕地)劳动力的投入量为9.25个人工日;在到英亩的普通农场里,每英亩投入的劳动力量为16.6个人工日。如果去掉三分之一的休耕地,那么,平均每英亩的劳动力投入量为6—11个人工日。

由此可见,即使与近代早期的农场相比,中世纪英国农民在耕地上的劳动力投入量也不落后。这一时期英国农民之所以能够在农业生产中投入如此巨大的劳动力,一方面是由于家庭劳动力较为富裕,而持有地面积又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生活压力所致。

斯通就曾指出:“生活的压力迫使当时的农民在耕种自己土地时采取了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劳动。”对此,戴尔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中世纪农业家庭的过剩劳动力并非全部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他们还可以从事雇工劳动来赚取工资维持生计。

然而,从事雇工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维持其家庭生活,却存在很大的争议。实际上,到了1世纪晚期,随着农业工资的下降,雇工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已无法找到足够的工作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卡拉卡希里对14世纪拉姆齐修道院庄园劳动生产率的研究表明,当时农民从事雇工劳动的机会是很少的。因此,尽管雇工劳动是中世纪农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但这种因素并不会多到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农民家庭生活状况的地步。

就大多数小农而言,他们只能把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之中。而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也使得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耕作方式拥有一定的发挥空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guoa.com/ygly/11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