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东方烟草报」可快速
近日,两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要求这些事情今年年底前要实现:
各省份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医疗机构,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个群众需求大、各地普遍开展的门诊慢特病,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统筹地区实现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已上线国家异地就医快速备案和已自助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省份,力争在年6月底前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年9月底前,全国所有统筹地区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
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保部门应安全、平稳、有序地完成系统接口升级,新接口支持医保电子凭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等多种就医介质直接结算。
新政策让看病就医变得更方便,但无论是住院还是在门诊看病,跨省异地就医都需要在办理备案后才能直接结算!
源自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这次《通知》有何亮点?异地就医结算到底难在哪?此次发文将给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哪些影响?
问题一:异地就医结算难在哪?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需求快速增长,医疗保障“跨省通办”已经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从住院到门诊,异地就医结算政策不断更新完善,动作频频。在这条改革之路上,异地就医结算难在哪?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王琬表示,基本医保属地管理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是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产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技术、基金运行情况等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基本医保三大目录不统一,因此相应的筹资水平、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等也不尽相同。”王琬表示,对就医者来说,这期间资金垫付压力较大、手续繁琐且耗时较长,异地就医结算难问题便随之而来。
“人口流动的常态化趋势也是催生异地就医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分析称。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流动,老百姓有了需求,国家才根据需求“对症下药”,这几类人群恰恰也正是异地就医保障对象的对应人群。
问题二:此次《通知》有何亮点?对群众的生活有何影响?
“此次《通知》最大的亮点就是为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划定时间线,为未来两年的工作推进明确目标。”王琬认为,此次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相关举措,应是在年9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细化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具体工作时间线,有利于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的落实和推进。
王琬表示,备案登记是患者进行异地就医的第一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异地就医备案管理系统,将备案作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置条件,是维护异地就医秩序、消除异地结算障碍的重要保证,可以大大提高群众跨省就医的便捷性和成功率。
辰一摄
问题三:对未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有何展望?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年底,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4.44万家,比年底增长60.87%。国家平台累计直接结算.83万人次,涉及医疗总费用亿元,医保基金支付.43亿元。由此可见,越来越多人开始享受着这项便民政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动以及医改进程的深化,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仍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王琬建议,与异地就医同步配套的则应该是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强分级诊疗制度。据调查,几乎一半的异地就医结算人员是异地转诊人员,大量转诊人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域间分布的不均衡。因此,为了使患者的就医需求得以就近满足,减少异地就医现象,需要继续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医疗资源下沉,使得居民在最小距离内、最大便利条件下享受到最优的医疗资源,才是真正的便捷化就医。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