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43.html
什么是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是指大脑和脊髓以外的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周围神经丛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常见周围神经损伤有臂丛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
哪些情况会造成周围神经损伤?
1.挤压伤: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为体外应力压迫到神经导致神经失用或损伤,如腋杖使用不当,过高压迫腋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内源性如肱骨骨折形成骨痂压迫临近桡神经等。
2.牵拉伤:多见于肩关节不稳定时的牵拉上肢、分娩时的过度拉扯,多见于臂丛神经损伤。
3.切割伤:常见于工伤中,锋利的切割工具对神经、肌肉血管的一系列损伤。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神经损伤程度分类
1.神经失用——受伤最轻(无需手术治疗,去除病因,康复介入后短期可痊愈)
2.轴突断裂——中等程度损伤(肢体功能大多可恢复,恢复程度较慢,取决于损伤部位,需数月。康复介入可降低恢复时间,减少后遗症)
3.神经断裂——最为严重(需手术介入,修复神经完整性,康复介入可尽可能保留残存功能)。
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
功能障碍
1
肢体畸形:当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时,由于麻痹的肌肉无法维持其原有收缩功能,肢体产生特有的畸形。
垂腕
(桡神经损伤)
“爪形手”
(尺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
“猿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合并损伤)
2
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支配的肌肉出现主动运动障碍,肌张力降低,反射减退甚至消失,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产生迟缓性瘫痪,静脉回流受阻,产生肿胀。下肢神经损伤有时可影响步行功能,产生异常步态。
腓神经损伤导致的胫前肌无力,
足下垂,走路时会产生足尖拖地的现象
3
感觉功能障碍:损伤后,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内出现的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复合感觉减退或丧失,有时可表现为麻木、刺痛、灼痛、感觉过敏等。
4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皮肤可出现发红、皮温升高、冰凉、潮湿、脱皮等,有时可表现为少汗干燥。
医院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
康复流程及设备
01
康复治疗原则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理疗多学科合作,消除减轻疼痛和水肿、预防与治疗并发症、促进运动功能以及感觉功能恢复,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02
康复评定
(早期、中期、末期进行有效对比,判断治疗效果)运动功能评定(肌力、关节活动度、身体形态测量等)、感觉功能评定(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03
康复治疗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手段
运动疗法
①肌力增强训练
对周围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力量进行强化,防止肌肉萎缩。
四肢联动训练
对上肢以及下肢肌肉力量进行训练,提升肌力
SET悬吊疗法
针对坐骨神经损伤等,训练下肢以及核心力量
②预防肢体浮肿
加压向心性缠绕/气压治疗
针对上肢以及下肢的水肿,促进静脉回流
③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CPM训练
持续性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
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维持肢体循环
④患部固定
支具固定
保护受伤部位,维持功能为促进肢体神经修复
⑤平衡协调训练
平衡仪
针对下肢周围神经损伤,
训练患者本体感觉,提高平衡功能
⑥改善异常步态
平衡杠内步态训练
对于下肢周围损伤严重的患者,
步态产生异常,进行纠正
⑦感觉训练
镜像疗法辅助感觉刺激
针对正中神经等损伤,通过刺激,提升感觉功能
物理因子治疗
治疗原则:促进水肿消退,炎症吸收,促进神经再生,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
①电刺激:低频中频治疗,减缓肌肉萎缩,促进肌肉收缩
H治疗
采用先进的FES技术针对上肢肌肉进行低频电流刺激,提高肌肉收缩功能
干热治疗仪
通过感觉刺激,以恢复患者手部感觉功能
L
刺激胫前肌和腓神经提高踝背伸功能,
防止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足下垂
②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为患者提供肌电反馈信息,
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肌肉收缩的训练方法。
③疼痛处理:对于损伤产生的灼烧性疼痛,采用冰敷、蜡疗。
蜡疗
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
作业疗法
针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情况,增加作业疗法以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情景模拟系统
增加患者锻炼时的趣味性和灵活性
模拟厨房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功能,回归生活与家庭
传统疗法:针灸治疗等
康复介入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有何益处?
早期:能够及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重塑,恢复神经正常功能,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
长期: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功能,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力求回归生活以及社会。
综合来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预防各类并发症,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最大限度地让患者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供稿:治疗部张灿杰
图片:治疗部
提供门诊、住院服务
-/